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雯·麗

(英國女演員)

鎖定
費雯·麗(Vivien Leigh [16]  ,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7]  ),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 [7]  ,畢業於皇家戲劇藝術學院 [11]  ,英國舞台劇、電影女演員 [16]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銀屏作品《欣欣向榮》 [1]  。1938年,前往美國好萊塢拍攝電影 [16]  。1940年,憑藉愛情片《亂世佳人》中斯嘉麗一角,斬獲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影后的英籍女演員 [16]  [30]  。同年,主演的愛情片《魂斷藍橋》上映,該片隨後入圍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黑白片獎 [3]  [45]  。此後,逐漸從影壇隱退,回到英國發展舞台劇 [16]  。1950年,再次闖蕩好萊塢,主演劇情片《慾望號街車 [16]  。1951年,憑藉《慾望號街車》中布蘭奇一角 [16]  ,斬獲第17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 [33] 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4]  ;次年,再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29]  ,併入圍第9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獎 [32]  。1953年,成為第一位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的英籍女演員 [16]  。1963年,因主演舞台劇《同志》,被授予美國戲劇託尼獎最佳女主角獎 [16]  。疾病成為費雯·麗一生的障礙 [16]  。1967年7月7日,費雯·麗因肺結核在英國倫敦伊頓廣場的家中病逝 [16] 
費雯·麗痴戀戲劇藝術矢志不渝,將一生的心血傾注在舞台上。她不以電影為重,十九部影片的產量令人嘆惋。但在這寥若晨星的作品中,費雯·麗的奪目光彩卻使她躋身超級巨星之列 [15]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位 [16] 
本    名
費雯·麗
外文名
Vivien Leigh
Vivian Mary Hartley (本名) [27]  [32]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屬印度孟加拉邦大吉嶺 [7] 
出生日期
1913年11月5日 [7] 
逝世日期
1967年7月7日 [2]  [7] 
畢業院校
皇家戲劇藝術學院 [11] 
星    座
天蠍座
血    型
O型
身    高
161 cm [28] 
代表作品
亂世佳人
魂斷藍橋
慾望號街車
同志
愚人船
職    業
舞台劇演員、電影演員
主要成就
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30] 
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29] 
第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女演員獎 [31] 
第9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提名 [32] 
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主角獎 [4]  展開
主要成就
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30] 
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29] 
第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女演員獎 [31] 
第9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提名 [32] 
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主角獎 [4] 
第17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 [33] 
第5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 [34]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 [16] 
第17屆託尼獎:最佳女主角獎 [16]  收起

費雯·麗早年經歷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出生於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原名薇薇安·瑪麗·哈特利(Vivian Mary Hartley) [16]  [32]  她的父親哈特萊是大航海時代遠赴印度的英國探險者之一,費雯生命的最初七年在具有東方異域風情的印度度過。因為父親酷愛舞台藝術,費雯在他身邊接受了最早的藝術啓蒙。在父親為一戰應徵服役期間,費雯在父親的建議下參加了軍隊的業餘演出隊;時年三歲的費雯便從容自若地在眾人面前載歌載舞、朗誦詩歌。多年之後,費雯頭戴花環、身着綴滿玫瑰花蕾的連衣裙、手持牧羊棍,用銀鈴般的童聲演唱《小綿羊》的場景,依舊為人津津樂道。在這舞台藝術的起點階段,稚氣未脱的費雯已顯露天賦 [19] 
費雯的少女時代在隨家人環歐旅行的遊學生涯中度過。從法國的浪漫鄉間,到德國的青山翠谷,費雯的足跡遍及十多個國家。這段經歷極大地開闊了她的視野,賦予她中規中矩的英國少女所欠缺的大氣和果敢,而幼年時期對舞台的朦朧嚮往也已成為明確的追求。在英國古板的教會學校裏,十歲的費雯向同學莫琳·奧沙利文談及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一個演員,一個偉大的演員。”學校組織的戲劇演出《仲夏夜之夢》承載了費雯最早的藝術探索。在音樂之都奧地利遊學之後,費雯不顧出身上流社會的母親的反對,進入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19] 

費雯·麗演藝經歷

費雯·麗蓓蕾初綻

費雯從英國皇家戲劇學校畢業後,憑藉一則香煙廣告引起了電影界朋友的興趣。1935年,費雯出演個人首部銀屏作品《欣欣向榮》;拍攝時,她的敬業態度和藝術天賦引起導演注意,故將她從一名羣演提為配角 [1]  [14]  。同年,出演英國劇情片《抬起頭來笑 [36]  、《鄉村紳士 [38]  ,並在由喬治·皮爾森執導的電影《君子協定》中首次擔任女主角 [37] 
然而,費雯不滿足於銀幕上的表演,她期盼更有深度的角色 [37]  。1935年,費雯因在倫敦大使劇院出演舞台劇《道德的假面》而聲名鵲起 [68]  ;該劇不僅使費雯以配角的身份成為新聞界爭相報道的重點,還促成英國電影製片人亞歷山大·柯爾達(Alexandre Korda)與之簽約,為她的電影事業拓寬了道路 [58] 

費雯·麗英倫玫瑰

簽約柯爾達之後,費雯擁有了更大的舞台 [14]  。這一階段也是費雯與演員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攜手共創英國戲劇輝煌之始 [14]  [21]  。1936年,費雯與奧利弗聯袂主演傳奇片《英倫戰火》,這是二人首度合作 [39]  。同年,費雯主演冒險片《黑暗旅程》;該片上映後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並讓製片人和星探對費雯有了深刻印象 [40] 
1937年,費雯出演的唯一一部喜劇片《茶杯風波》上映 [41]  。1938年,主演的劇情片《牛津風雲》在美國首映,片中的費雯突破以往的清純形象,飾演了一位滿頭捲髮、濃妝豔抹的輕浮小市民愛麗沙 [42]  ;這個厚顏無恥卻又天真無邪的角色 [42]  ,使費雯引起了好萊塢電影界的注意 [14]  。同年,費雯與奧斯卡影帝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合作主演歌舞片《倫敦的人行道》,該片是費雯唯一一部歌舞片,也是她這一時期最成功的作品 [14]  [43] 

費雯·麗曠世流芳

《亂世佳人》飾 斯嘉麗
《亂世佳人》飾 斯嘉麗(22張)
1937年,費雯因對小説《亂世佳人(又名:)》手不釋卷,故主動設法與影片《亂世佳人》的製片人大衞·O·塞爾茲尼克見面;彼時在美國尚鮮為人知的費雯,很快便從已遴選兩年的眾多候選人中脱穎而出,飾演女主角斯嘉麗·奧哈拉,成功地塑造了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女性角色之一,併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英籍女演員 [14]  [16]  。同年,費雯與奧利弗二度合作主演劇情片《二十一天 [46]  ,並共赴丹麥出演舞台劇《哈姆雷特》 [57] 
1940年,費雯與羅伯特·泰勒共同主演了悲劇愛情片《魂斷藍橋》,在片中飾演由於戰爭原因而墮入風塵的芭蕾舞演員瑪拉·萊斯特 [3]  [44]  ;該片隨後入圍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黑白片獎 [45]  。同年,費雯與奧利弗主演的舞台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美國巡演,費雯被譽為“歷史上最年輕美麗的朱麗葉” [59]  。年底,費雯響應戰火中祖國的召喚返回英國,其最輝煌的好萊塢時期宣告結束 [14] 
1941年,與奧利弗再次合作主演的鼓舞二戰士氣的戰爭愛情片《漢密爾頓夫人(又名:忠魂鵑血)》在美國公映,得到評論界和公眾的一致好評,連當時的英國首相温斯頓·丘吉爾也稱該片是他最喜歡的電影 [47] 

費雯·麗英倫霧雨

費雯返回英國後的十年間,投身於舞台劇的發展,期間只拍攝了兩部電影 [14]  [16]  。1945年,費雯與克勞德·雷恩斯合作主演劇情片《凱薩與克麗奧佩拉》,她在片中所飾演的埃及豔后克麗奧佩拉,在少女天真浪漫的外表下隱藏着狡訐與狠毒,為其日後野心與權欲的交織埋下伏筆 [48]  。同年,費雯與奧利弗在倫敦鳳凰劇院主演舞台劇《九死一生》;這部由奧利弗執導的劇,使觀眾看到了費雯的可塑性、讓費雯在英國舞台上樹立起威望,它成為費雯的保留劇目 [60]  。1948年,費雯與拉爾夫·理查德森聯袂主演的劇情片《安娜·卡列尼娜》上映,費雯在片中飾演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經典角色之一安娜·卡列尼娜 [14]  [49] 

費雯·麗巔峯華彩

1949年,費雯主演的由奧利弗執導的舞台劇《慾望號街車》在倫敦艾德温劇院上演,該劇的女主角布蘭奇遂成為費雯的經典戲劇角色 [61]  。1950年,費雯接受華納公司邀請,二度來到好萊塢,與馬龍·白蘭度合作拍攝由同名舞台劇改編的劇情片《慾望號街車》;費雯所飾演的女主角布蘭奇,曾經擁有過美麗、榮耀、愛情,但面對物是人非的殘酷現實,她選擇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回憶和幻想之中 [14]  [51]  。《慾望號街車》是美國電影史上具有分水嶺性質的經典之作,標誌着好萊塢電影從題材到表演手法都進入了嶄新時代 [14]  [50]  。費雯憑此片不僅奪得第二個奧斯卡影后,還摘得威尼斯影后桂冠,並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稱號 [14] 
1951年的莎士比亞戲劇節上,費雯與奧利弗創造性地將兩部關於埃及豔后的經典劇《凱薩與克麗奧佩拉》、《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拉》作為上下部搬上舞台,將喜劇和悲劇對比展現,引發轟動;該劇的成功標誌着費雯成為戲劇界女王式人物 [62] 
1953年夏天,費雯接到《象宮鴛劫》的片約,雖然對乏善可陳的愛情故事毫無興趣,但為挽救奧利弗瀕臨破產的公司,只得遠赴錫蘭熱帶叢林拍攝。然而費雯在拍攝時飽受疾病困擾,不得已提前終止拍攝;最終的成片中,只保留了她的遠景鏡頭 [52] 

費雯·麗輝煌謝幕

在生命的最後十年,費雯只拍攝了三部電影 [14]  ;但與此同時,她從未停止在舞台劇領域的探索 [56]  。1955年,費雯與肯尼斯·摩爾主演的愛情片《蔚藍深海》在美國上映 [53]  。同年,費雯與奧利弗在莎士比亞戲劇節上表演《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費雯所飾演的拉維妮亞是她舞台生涯中最具悲劇色彩的人物。1957年,該劇在歐洲巡演並大獲好評;費雯因對法英兩國文化交流和友誼做出的貢獻,被授予光榮騎士十字勳章 [63] 
1961年,費雯在劇情片《羅馬之春》中飾演年近半百的百老匯過氣女伶史萊夫人;影片中的費雯將一位因年華已逝而倍感孤獨的老夫人刻畫得真切感人,也讓觀眾感受到美人遲暮的無奈 [54]  。同年,費雯隨劇團參加澳大利亞、新西蘭巡演,並在舞台劇《茶花女》中飾演瑪格麗特,在當地反響不俗 [64] 
1963年,費雯在紐約百老匯劇院主演舞台劇《同志》,這是她首次嘗試音樂劇題材。該劇被譽為“同期上演的眾多音樂劇中之冠,而費雯則是這頂皇冠上的珍寶。”費雯憑藉劇中塔蒂安娜一角,贏得美國戲劇界的最高褒獎——第17屆託尼獎最佳女主角獎 [56] 
1965年,費雯主演的根據德國名著改編的劇情片《愚人船》首映,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失落的貴婦瑪麗·楚德薇 [55]  。這是費雯的最後一部影視作品,她憑此片獲得第12屆法國水晶之星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 [13]  [55]  。至此,費雯終於完成了兒時夢想:“我將是偉大的女演員 [55]  。”
去世的前一年,費雯仍在開拓自己表演藝術的疆域。1966年,費雯主演的舞台劇《伊萬諾夫》在紐黑文舒伯特劇院首演,這是她對俄羅斯戲劇的首次嘗試,也是她的舞台劇絕唱;該劇在英美演出時均受到好評 [65] 

費雯·麗個人生活

費雯·麗情感生活

第一任丈夫:赫伯特·利·霍爾曼
1932年春天,費雯·麗邂逅三十一歲的倫敦律師赫伯特·利·霍爾曼。儒雅穩重、事業有成的霍爾曼對情竇初開的費雯頗具殺傷力。同年12月20日,二人在聖詹姆斯教堂成婚,而費雯也就此擁有了沿用一生的姓氏:麗。同時,費雯也因此輟學。1933年10月20日,二人的女兒蘇珊娜降生 [16]  [20] 
費雯·麗
費雯·麗(69張)
但霍爾曼需要的是一個傳統英國淑女式的家庭主婦,這與費雯重返戲劇舞台的決心相沖突。儘管二人相敬如賓,但隨着費雯的星途坦蕩,二人意識到他們已經失去了共同的生活方向。隨着勞倫斯·奧利弗的出現,費雯麗的第一段貌合神離的婚姻終於走到盡頭。1940年,費雯與霍爾曼離婚 [20] 
永遠的愛人:勞倫斯·奧利弗
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
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27張)
奧利弗聲名鵲起時,費雯還名不見經傳,但她崇拜這位舞台上的王子。1935年,奧利弗主演《皇家劇場》,而費雯接連觀看了這部戲十四遍。時光荏苒,費雯小有成就,於是和奧利弗有了更多的工作接觸。二人在影片《二十一天》、《英倫浩劫》中扮演情侶,並共同赴丹麥出演舞台劇《哈姆雷特》。縱然羅敷有夫、使君有婦,卻難阻擋愛情的降臨 [21] 
1940年2月,費雯和奧利弗分別與各自的伴侶達成離婚協議。8月30日,奧利弗和費雯·麗在聖巴巴拉結婚,只有證婚人凱瑟琳·赫本加森·卡寧參加了儀式 [16]  。在婚後的黃金歲月裏,他們共同經營着家居生活,併合作出演了十幾出劇目,攜手創造着英國戲劇界的輝煌 [21] 
二戰期間擔驚受怕的艱苦生活、以及高強度的工作,使費雯的精神狀態不佳。在拍攝電影《凱薩與克麗奧佩拉》時小產,更是雪上加霜。費雯患上了間歇發作的狂躁症。而作為名人夫婦,費雯與奧利弗合作又競爭的局面也成為婚姻的隱患——直到奧利弗因影片《哈姆雷特》獲得奧斯卡的肯定之後,費雯才將自己的奧斯卡小金人擺到桌上。
1960年,費雯接到在外地演出的奧利弗的一封長信。隨後,費雯發表聲明,同意奧利弗的離婚請求。二十多年的愛情長跑走到盡頭,但奧利弗始終是她心中摯愛。直到費雯永遠長眠的那個夜晚,她牀頭擺放的依舊是奧利弗的照片 [21] 
最後的知己:約翰·梅里韋爾
費雯·麗
費雯·麗(59張)
舞台劇演員約翰·梅里韋爾陪費雯走過最後的歲月。約翰是費雯的崇拜者,比費雯小十幾歲,曾與費雯合作出演舞台劇《復仇天使》。他也曾是費雯和奧利弗高朋滿座的家庭聚會中的常客。十數年的君子之交,讓約翰對費雯的崇拜之情,成長為更深厚的情感。當費雯與奧利弗的婚姻破裂之後,約翰適時地出現在費雯身邊,給瀕臨崩潰的費雯以支撐,從此不離不棄,直至費雯去世 [22] 

費雯·麗去世

費雯·麗晚年 費雯·麗晚年
1967年5月,當費雯與邁克爾·雷德格雷夫一起排練愛德華·阿爾比創作的舞台劇《微妙的平衡》的時候,困擾她20餘年的肺結核復發。在休息數週後,看起來已經康復。1967年7月7日,在外地演出的約翰在電話中感到費雯虛弱無力,連夜趕回;30分鐘後(已經是1967年7月8日),佳人香消 [16]  [22] 
英國倫敦的所有劇院都熄滅舞台腳燈一分鐘,演員和觀眾一起默哀悼念這位表演藝術家。按她的遺願,她的角膜捐獻(因感染肺結核而未能如願)、遺體火化、骨灰灑入她生前最愛的小湖;她收藏的德加名畫《浴女》贈予奧利弗 [16] 
費雯·麗的骨灰撒在家鄉的一個湖中,靠近英格蘭東薩塞克斯。一場紀念儀式在西敏市聖馬丁教堂舉行,約翰·吉爾古德宣讀了悼詞。在美國的南加州大學也舉行了一場悼念活動,喬治·庫克等好友宣讀悼詞 [16] 

費雯·麗主要作品

費雯·麗參演電影

費雯·麗舞台劇

時間
舞台劇名
扮演角色
備註
未上演
微妙的平衡/A Delicate Balance
艾碧
1967年5月開始排練直至7月去世
1966年5月3日
伊萬諾夫/Ivanov
安娜·彼得羅娃

1965年4月6日
伯爵夫人/La Contessa
桑西亞尼伯爵夫人

1963年3月18日
同志/Tovarich
塔蒂阿娜
百老匯音樂劇,託尼獎最佳女主角
1962年3月29日至1962年5月16日
(1)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薇奧拉

(2)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illias
瑪格麗特·戈蒂埃

1961年7月12日至1962年3月17日
(1)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薇奧拉

(2)復仇天使/Dual of Angels
葆拉

(3)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illias
瑪格麗特·戈蒂埃

1960年4月19日
復仇天使/Dual of Angels
葆拉

1959年7月9日
照顧璐璐/Look After Lulu
露露·達爾維爾

1958
百萬明星之夜:小丑小品/Night of 100 Stars: Clown Skit


1958年4月24日
復仇天使/Dual of Angels
葆拉

1957年5月6日
泰特斯·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s
拉薇尼婭

1956
百萬明星之夜:禮帽、白領帶與燕尾服/Night of 100 Stars: Top Hat, White Tie And Tails


1956年4月25日
南海泡沫事件/Southsea Bubble
桑德拉

1955年8月16日
泰特斯·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s
拉薇尼婭

1955年4月12日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薇奧拉

1955年6月7日
麥克白/Macbeth
麥克白夫人

1953年11月5日
沉睡王子/The Sleeping Pringce
瑪麗·摩根

1951
百萬明星之夜:頑劣的三胞胎/Night of 100 Stars: Terrible Triplets


1951年12月20日
安東尼與克里奧佩拉/Antony and Cleopatra
克里奧佩拉七世

1951年12月19日
凱撒與克里奧佩拉/Casar and Cleopatra
克里奧佩拉七世

1951年5月11日
安東尼與克里奧佩拉/Antony and Cleopatra
克里奧佩拉七世

1951年5月10日
凱撒與克里奧佩拉/Casar and Cleopatra
克里奧佩拉七世

1949年10月11日
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布蘭奇·杜波依斯

1949年1月26日
(1)查理三世/Richard Ⅲ
安夫人

(2)安提戈涅/Antigone
安提戈涅

1948年2月14日至1948年11月1日
(1)查理三世/Richard Ⅲ
安夫人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巡演
(2)緋聞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
蒂賽爾夫人
(3)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
莎賓娜
1946年9月11日
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
莎賓娜

1945年5月15日
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
莎賓娜

1943年春
春日派對/Spring Party


1942年4月24日
緋聞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
蒂茲爾夫人

1941年3月4日
醫生的窘境/The Doctor's Delimma
詹妮弗·杜蓓達

1940年5月9日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朱麗葉

1938年9月13日
賽琳娜·布蘭迪斯/Serena Blandish
賽琳娜·布蘭迪斯

1937年12月27日
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泰坦尼婭

1937年6月
哈姆雷特/Hamlet
索菲利亞

1937年3月11日
鐘樓的蝙蝠/Bats on the Belfry
傑西卡·莫頓

1937年2月5日
勢在必行/Because We Must
帕梅拉·戈爾丁

1936年6月22日
亨利八世/Henry Ⅷ
安妮·博林

1936年4月8日
快樂的偽君子/The Happy Hypocrite
珍妮·麥勒

1936年2月17日
查理二世/Richard Ⅱ
皇后

1935年5月15日
道德的面具/Mask of Virtue
漢麗艾德·杜克斯諾

1935年2月25日
綠色的綬帶/The Green Sash
吉尤斯塔

參考資料: [3]  [8-10] 

費雯·麗雜誌寫真

    • "/>
      Time[69]  1939-12-25 封面

費雯·麗獲獎記錄

影視類
個人榮譽
  • 2018    美國《娛樂週刊》:歷史最佳奧斯卡女主角[5]     亂世佳人    (獲獎)    
  • 2006    獲得飲品公司Bottlegreen舉辦的“史上最美麗的英國女士”選舉第一名[12]     (獲獎)    
  • 1999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16]     (獲獎)    
  • 1960    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紀念星[17]     (獲獎)    
  • 1957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8]     (獲獎)    

費雯·麗社會活動

1943年,費雯·麗在北非巡演,為官兵表演直到持續咳嗽和發燒而病倒 [16] 
1948年,費雯與勞倫斯·奧利弗乘船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巡迴演出,為老維克劇院籌集資金。在6個月的旅行中,奧利弗表演戲劇《理查德三世》,也與費雯合作演出《醜聞學校》和《九死一生》 [16] 

費雯·麗人物評價

費雯·麗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23]  。她是一位技藝絕頂的女演員,但受到了美貌的阻礙 [26]  。(奧斯卡評委會、喬治·庫克綜合評
《聖馬丁小巷》中載歌載舞的輕靈,《亂世佳人》中迎風怒放的鐵玫瑰,《魂斷藍橋》中折頸天鵝的絕唱,《忠魂鵑血》中大義凜然的愛情,《慾望號街車》中決絕悽苦的靈魂,《愚人船》中繁華落盡的落寞寂寥……都已經和費雯化身為一,在一幀幀膠片中訴説着不朽的意義 [14] (新浪娛樂評)
費雯·麗是上帝的藝術品,只能遠遠地欣賞 [25] (英國首相温斯頓·丘吉爾評)
費雯·麗那雙灰藍色的眼睛既温情脈脈又流露出貓一樣的狡黠,高貴的外表下壓抑着的瞬間即可爆發的情感力量。費雯麗沒有一絲的怯懦和造作,她的柔媚可人中混雜着驚人的桀驁不馴,這種非凡的個性可以讓一個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與眾不同 [24] (《亂世佳人》製片人大衞、新浪娛樂綜合評)
良好的英國式教養賦予費雯·麗善解人意、殷勤好客的性格,她終其一生都保持着廣交朋友、關心他人的生活習慣。無數或熟悉或陌生的人都曾在失落的時候接到過費雯問候的電話、信件或是禮物 [6]  。(新浪娛樂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