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貫盛習

鎖定
貫盛習(1914年4月12日~1991年1月10日),京劇老生,字昱旭。生於北京。貫盛習1934年11月21歲時結婚,娶著名武旦朱桂芳之次女朱毓芝為妻。婚後生三女一男,長女貫筱霞,次女貫筱貴,三女貫榴生,一子即北京京劇院著名老生貫鎮山。1955年貫盛習參加了河北省京劇團,擔任團長,加入了黨組織,並被選為河北省政協委員。1971年因病回北京療養。1991年病故於北京。
中文名
貫盛習
別    名
昱旭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貫盛習人物簡介

誕辰:1914年4月12日,農曆甲寅年三月十七日
逝世:1991年1月10日,農曆庚午年十一月廿五日
科班院校
富連成社 盛字科 學生

貫盛習從藝經歷

7歲開始跟父親練武工,跟大哥貫大元學打把子,還學會了《汾河灣》的娃娃生。父貫紫林曾請雷喜福、王福山給盛習説戲。後因家庭經濟困難,就和貫盛吉一起入了富連成科班。外邊人都説入科班的叫做啃板凳頭出身,就是常捱打,如同關了7年大獄,因此父母為入科班事傷心落淚哭了3天。在科班盛習主要跟蕭長華先生學戲,初學老旦,因有武功底子又改學老生。蕭老常給盛習教授三國戲,如《舌戰羣儒》《激周瑜》《羣英會》《借東風》《取南郡》《臨江會》等,戲中的孔明均由盛習擔任,後來蕭老又為他排了《五彩輿》(又名《大紅袍》),讓盛習飾戲中的主角海瑞,這説明蕭老對盛習的器重與關照。出科後仍在富連成效力。1935年跟隨李盛藻等人去上海演出,盛習應工二路老生,像《浣花溪》《罵殿》《胭脂虎》《十三妹》,還有紅生戲《漢津口》《戰長沙》《温酒斬華雄》(飾關羽)等均獲好評,當時曾被譽為“小林樹森”。
1940年前後盛習正式應二牌老生的活,如在李世芳的班,首次貼演了《失空斬》;搭毛世來的班,與世來合演《武松與潘金蓮》(飾武松);搭金少山的班,與金合演《斷密澗》《天水關》《渭水河》;20世紀40年代末搭張君秋的班時間最長。與張合演過《探母》《汾河灣》《紅鬃烈馬》等生旦的對戲。這個階段盛習唱得很紅,跑的碼頭也多,20世紀40年代中期已成為二牌老生中的佼佼者。
貫盛習藝宗餘派,但同時也兼演高派戲、紅生戲及武生戲。他嗓子寬亮,深受廣大觀眾歡迎。他經常貼演的劇目有:《戰太平》《定軍山》《碰碑》《打漁殺家》《失·空·斬》《坐樓殺惜》《轅門斬子》《打棍出箱》等。不少名角均邀請盛習合作,除上述外,還有筱翠花、尚小云、梅蘭芳、程硯秋、王玉蓉、言慧珠、裘盛戎陳永玲李世濟等。

貫盛習活動年表

1939年,農曆己卯年:毛世來班1939年赴滬演出
毛世來班赴上海演出,高盛麟搭班掛二牌,同行有裘盛戎沙世鑫、貫盛習、江世玉
1939年2月,農曆己卯年:章遏雲赴滬演出
章遏雲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掛頭牌,楊寶森掛二牌,其他演員還有葉盛蘭芙蓉草馬富祿、劉連榮、貫盛習、劉斌昆、李克昌等。
這期自2月19日開始,至5月14日止,演期近三個月,以合作羣戲《雁門關》(1至8本,分兩天演完)受歡迎,楊寶森飾楊四郎,葉盛蘭飾楊八郎。章遏雲楊寶森合作戲有全本《御碑亭》《雙姣奇緣》《牧羊卷》《四郎探母》《薛平貴與王寶釧》《打漁殺家》、全部《驪珠夢》(自正德帝遊巡大同起至禮葬鳳姐止)等。楊寶森單挑戲有《珠簾寨》《擊鼓罵曹》《失空斬》《全本烏龍院》(與於素蓮、劉斌昆等)、《捉放曹》《奇冤報》《託兆碰碑》《打棍出箱》《洪羊洞》等。
1939年2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北京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貫盛習演出劇目

《戰太平》(姚世茹)
《岳家莊》(金仲仁
《演火棍》(宋德珠)
《寶蓮燈》(徐東明,徐東霞)
《賀后罵殿》(王玉蓉,貫盛習)
《戰宛城》(小翠花,李少春郝壽臣
《打棍出箱》(譚富英)
《羣英會》(馬連良,姜妙香,蕭長華,袁世海,李洪福,馬春樵)

貫盛習其他信息

1945年8月15日,農曆乙酉年七月初八日:程硯秋宣佈結束“三閉主義”
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程硯秋亦興奮地宣佈結束“三閉主義”,從此實行“三開主義”(開眼、開口、開心),準備再次出山演戲,遂重組“秋聲社”班底。其成員除老夥伴張春彥李四廣、慈少泉、孫甫亭高登甲、蘇連漢外,新加入的有高維廉(小生)、儲金鵬(小生)、蘇盛貴(老生)、貫盛習(老生)、盧邦彥(老生)、林秋雯(二旦)、賈松齡(醜),琴師鍾世璋、任志林、司鼓白登雲、月琴吳玉文、三絃高文誠、大小鑼王富貴、陳文星等。重組後的“秋聲社”為東北難民還鄉籌款首演六場義務戲於北京長安大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