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豬巴貝斯蟲病

鎖定
豬巴貝斯蟲病,是豬的一種嚴重的寄生蟲疾病,是由由陶氏巴貝斯蟲寄生於豬的紅細胞內引起的一種原蟲病。
中文名
豬巴貝斯蟲病
病    因
由陶氏巴貝斯蟲寄生於紅細胞內
症    狀
高熱稽留、呼吸困難
特    點
發病急、死亡率高、季節性強

豬巴貝斯蟲病疾病簡介

病豬以高熱稽留、呼吸困難為特徵,具有發病急、死亡率高、季節性強等特點。

豬巴貝斯蟲病病原學

豬巴貝斯蟲病 豬巴貝斯蟲病
巴貝斯蟲寄生於動物的紅細胞內,呈環形,橢圓形、梨籽形及變形蟲樣等形狀。姬姆薩染色後,蟲體原生質呈淺藍色,染色質呈暗紅色,在我國流行的病原體主要有3種:
1.雙芽巴貝斯蟲 蟲體形態特徵為梨形,體長大於細胞半徑,雙梨籽形蟲體尖端以鋭角相聯,蟲體多位於細胞中央。
2.牛巴貝斯蟲 蟲體形態特徵為梨形,體長小於細胞半徑,雙梨籽形蟲體尖端以鈍角相聯,蟲體多位於紅細胞邊緣或偏中央。
3.卵形巴貝斯蟲 蟲體特徵為蟲體中央往往不着色,形成空泡,雙梨籽蟲體較寬大,一般大於紅細胞半徑,位於細胞中央,兩尖端呈鋭角或不相聯。 [1] 

豬巴貝斯蟲病發病機制

雙芽巴貝斯蟲和牛巴貝斯蟲的傳播媒介均為微小牛蜱,卵形巴貝斯蟲的傳播媒介為長角血蜱。當蜱在動物體上吸血時,寄生在紅細胞內的巴貝斯蟲被吸入到蜱體內進行發育繁殖,並經過蜱的卵傳播給蜱的下一代。牛巴貝斯蟲由微小牛蜱次代幼蟲傳播,雙芽巴貝斯蟲由微小牛蜱次代若蟲和成蟲傳播,卵形巴貝斯蟲由長角血蜱次代幼蟲、若蟲、成蟲傳播,即這3種巴貝斯蟲均是“經卵傳遞”。巴貝斯蟲在動物細胞內以“成對出芽”方式繁殖。本病的流行與傳播媒介蜱的孳生和消長密切相關,因此有一定的季節性,即夏、秋季多發

豬巴貝斯蟲病臨牀症狀

病豬體重多在30~75 kg之間,部分豬場見有母豬和哺乳仔豬發病。主要表現為發熱、食慾下降、逐漸消瘦、皮膚蒼白、糞乾硬、尿液初期呈黃色,後期呈茶水樣。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有的豬嘔吐,嘔吐物呈黃色;用過多種抗菌藥治療無效;發病率8%~60%,死亡率3%~5%。?

豬巴貝斯蟲病剖檢變化

早期病豬,剖檢可見淋巴結水腫,脾腫脹,尿液黃色;病程長的病死豬,剖檢可見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血液稀薄,肌肉蒼白,淋巴結水腫,肺水腫,心肌鬆軟,肝呈土黃色且腫脹,膽囊充盈,內充滿黏稠膽汁,腎臟色淡呈黃色斑駁狀,膀胱積尿,尿色黃或呈茶水樣。最明顯的變化是脾呈紫黑色、腫脹,約為正常的2~3倍。?

豬巴貝斯蟲病實驗室檢驗

按常規對血、肝、脾等病料進行細菌分離培養,未培養出可疑細菌。採血塗片,瑞氏染色,鏡檢,見紅細胞內有藍紫色蟲體,呈環形、桿狀、半月狀,有的呈梨籽形,蟲體數量1~8個不等。根據臨牀症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驗,診斷為豬巴貝斯蟲病。

豬巴貝斯蟲病疾病治療

加強飼養管理將發病豬與臨牀鍵康豬隔離;加強豬舍與周圍環境消毒。
羣體預防在治療病豬的同時,對豬羣用50 mg/kg?洛克沙生拌料,療程2周,同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和電解多維等;另外,做好豬外寄生蟲的防治工作,每週用1%敵百蟲噴灑以消滅體外寄生蟲
治療病豬對病豬採用貝尼爾治療,按5 mg/kg體重進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用2天。經過以上的綜合防制措施,豬場疫情得到控制;病豬體温逐漸恢復正常,1周後食慾恢復正常。

豬巴貝斯蟲病結語

巴貝斯蟲是一種經硬蜱傳播的血液原蟲,臨牀檢查時發現有的豬場有蜱寄生。因此,預防巴貝斯蟲病應重視滅蜱工作。
治療巴貝斯蟲病的藥物有貝尼爾、伯氨喹啉、青蒿琥酯蒿甲醚咪唑苯脲等,用貝尼爾治療效果較好,而且價格便宜,按5 mg/kg體重肌肉注射,連用兩次即可收到很好療效。建議對發病率高的豬羣採用羣體治療,發病率低的豬場採用個別治療。貝尼爾用量不宜過大,用量超過10 mg/kg體重會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若遇這種情況可用阿托品治療。對於懷孕母豬,最好在注射貝尼爾前10 min先注射阿托品,以預防貝尼爾的不良反應。
動物感染巴貝斯蟲後,機體多處於帶蟲狀態,若遇轉羣、運輸、天氣炎熱、母豬分娩等應激因素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時,血液中的蟲體會大量繁殖,導致發病。因此建議養豬場在平時做好檢測工作,對巴貝斯蟲陽性豬場,建議定期採用藥物進行預防。平時應做好滅蜱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