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谷朗碑

(三國時期隸書轉楷書書法碑刻)

鎖定
《谷朗碑》是刊刻於三國時期孫吳鳳凰元年(272年)的一方碑刻,全稱為“吳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無撰書人姓名,字體介於隸書楷書之間,原在湖南耒陽市城東谷府君祠內,現藏於湖南耒陽市蔡侯祠 [1] 
《谷朗碑》記敍了谷朗的生平及德行、出仕經歷與所作的貢獻。書法上結體方整,筆畫圓勁,書風渾勁高古,絕去痕跡,不見起止轉折之象,與其他漢碑一般隸法不同,實為隸書轉變為楷書之始。 [1] 
中文名
谷朗碑
所屬年代
三國時期
類    別
碑刻
全    稱
吳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
書    體
介於隸書與楷書之間
現藏地
湖南耒陽市蔡侯祠

谷朗碑碑刻內容

釋文
《谷朗碑》拓片 《谷朗碑》拓片
(碑額)吳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
府君諱朗,字義先,桂陽耒陽人。豫章府君之曾孫,公府君之孫,┘郎中君之子也。其先出自顓頊,益為舜虞,賜姓嬴氏,至於扉子,┘封於秦谷,因而氏焉。君承洪原之清流,稟奕世之高素,履道思┘順,德行純備。三歲喪母,十一亡父,獨與弟居,承奉繼親,和顏悦┘色,孝友温恭,曾閔之操,君其蹈焉。弱冠仕郡,歷右職,守陽安長,┘淑問宣流,遂升王府,除郎中、尚書令史、郡中正,遷長沙瀏陽令。┘播渥惠以育物,垂仁恩以布化。蒞政未期,徵拜立忠都尉尚書┘郎,靖密樞機,名冠眾僚。遷部廣州督軍校尉,正身率下,不畏強┘御。流清蕩濁,萬里肅齊。功成辤退,拜五官郎中,遷大中正。平衡┘清格,彝倫攸敍。於旹交州,竊邑叛國。戎車婁駕,干戈未戢。帝思┘俾乂,詶諮羣司,僉以君任部南州,威恩素著,遷九真太守。君稟┘明德,所歷垂勳,宜延遐紀,光贊皇家。如何不永,春秋五十有四,┘鳳凰元年四月乙未,寢疾而卒。嗚呼哀哉!凡百君子,莫不嗟痛,┘乃立碑作頌,以顯行績。其詞曰:┘
於鑠府君,稟性元通。積行閨閾,九族睦雍。羽儀上京,德與雲騰。┘入蹈丹墀,夙夜靖恭。出撫梨民,風移俗興。名參豹產,勳齊往縱。┘當永黃耇,翼佐帝庸。昊天不弔,哲人其終。濟濟縉紳,靡瞻靡宗。┘勒茲玄石,永光無窮。┘ [2]  [3-4] 
(説明:┘表示分行。)

谷朗碑創作背景

《谷朗碑》刊刻於孫吳鳳凰元年(272年)。孫吳永安六年(263年)五月,交趾郡吏呂興等造反,殺了交趾太守孫諝,招誘九真、日南歸服曹魏(後被西晉取代)。寶鼎三年(268年),吳末帝孫皓派遣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軍修則等率軍征討,結果失敗,軍卒潰散。於是孫皓懸旨徵召平息禍亂的將領,滿朝官員都認為谷朗曾任職廣州,素有威望,堪當此重任。建衡元年(269年)十一月,谷朗率兵經番禺、牂牁進軍交趾,討伐呂興,於建衡三年(271年)擒殺西晉所置守將,使得交趾降服,九真、日南歸順。谷朗因功任部南州,不久後升任九真太守。鳳凰元年(272年),谷朗病逝於任所,歸葬耒陽。為昭示谷朗的功績,谷朗嗣孫谷起鳳、谷尚志等人刊刻了《谷朗碑》。 [1]  [2] 

谷朗碑藝術鑑賞

風格
谷朗碑(明拓本)
谷朗碑(明拓本)(22張)
《谷朗碑》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字體,亦隸亦楷,書法凝圓規整,含蓄古雅,既可見到隸書的影子,又初具了楷書的規模。其筆畫已去波挑,逐漸由隸書波磔向平直演變,隸書明顯之波折幾乎消失,字形也逐漸由隸書的扁平逐漸向方整演化,但脱胎未換骨,仍留濃重漢隸特色,楷書的筆法尚未成熟,顯得幼稚拙笨,表現且有趣有味,有藝術感染力。 [2] 
技法
《谷朗碑》用筆渾厚圓潤,起收藏鋒嚴謹,方圓兼備。橫波較少而含蓄。捺波或鈎波變化生動,如“氏”字、“也”字、“義”字、“先”字、“秦”字等神采各異,無雷同之感。轉折處方而不鋭,力度內在。結體則已顯楷書意味,但仍以隸書為主,緊湊而簡潔,字形近方正或略長。左右結構或上下結構均緊而不密,疏而不散。獨體字沉穩而活潑。不少字力求險要,如“谷”字、“氏”字、“字”字、“行”字、“純”字等打破了一般結體規律。章法則求寬鬆,尤豎行各字間距離較大。全篇齊整統一,有莊重感,節奏平和。 [5] 
(圖冊來源:《谷朗碑》 [6] 

谷朗碑拓本

谷朗碑作品評價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其字遒勁,亦有漢分隸法。(《兩漢金石記·卷十八·吳九真太守谷朗碑》) [7-8] 
清代文獻學家嚴可均:隸法不惡,刻手極拙。(《嚴可均集》) [9] 
清代書畫家瞿中溶:文詞古雅,隸體端勁有法,去東京未遠,尚多漢人遺意,當與漢碑同為墨林之寶藏。(《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一)》) [8]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若吳之《谷朗碑》;晉之《郛休碑》《枳楊府君碑》《爨寶子碑》;北魏之《靈廟碑》《吊比干文》《鞠彥雲志》《惠感》《鄭長猷》《靈藏造像》,皆在隸楷之間。與漢碑之《是吾》《三公山》《尊楗閣》《永光閣道刻石》在篆隸之間者正同,皆轉變之漸至可見也。(《廣藝舟雙楫·卷二·分變第五》) [10]  ②吳碑四種,篆分則有《封禪國山》之渾勁無倫,《天發神讖》之奇偉驚世,《谷朗》古厚,而《葛府君碑》尤為正書鼻祖。四碑皆為篆、隸、真、楷之極,抑亦異矣。(《廣藝舟雙楫·卷三·寶南第九》) [11]  ③吾愛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寶子》《枳陽府君》《靈廟碑》《鞠彥雲》,以其由隸變楷,足考源流也。(《廣藝舟雙楫·卷三·取隋第十一》) [12]  ④真楷之始,濫觴漢末。若《谷朗》《郛休》《爨寶子》《枳陽府君》《靈廟》《鞠彥雲》《吊比干》《高植》《鞏伏龍》《秦從》《趙𪻣》《鄭長猷造像》,皆上為漢分之別子,下為真書之鼻祖者也。(《廣藝舟雙楫·卷四·體系第十三》) [13] 

谷朗碑歷史傳承

《谷朗碑》原在湖南耒陽市城東五里谷府君祠內,清代移至耒陽城北杜工部祠。20世紀50年代初,蔡侯祠維修時移置蔡侯祠。1966年,《谷朗碑》被砸為三截,並棄之水塘。1979年,《谷朗碑》被從水塘中撈出,經修復後仍置於蔡侯祠。2004年,在蔡侯祠西南闢建谷朗碑苑,苑中建仿漢碑亭,將《谷朗碑》安放其中。 [2]  碑兩側原有谷朗後裔題名,清初尚存,後漸磨滅。 [1] 
參考資料
  • 1.    劉剛 著.湖湘碑刻(一)[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09月第1版:4-6.
  • 2.    鄧昭輝.《谷朗碑》再析[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7(6):5-10.
  • 3.    劉傳喜,彭興林 編著.中國名碑全集(卷六)[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05月第1版:102.
  • 4.    袁維春 撰.三國碑述[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94-101.
  • 5.    張又棟 編著.書法創作大典·隸書卷[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36.
  • 6.    上海書畫出版社 編.谷朗碑[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07月第1版:4-25.
  • 7.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十)[M].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7458.
  • 8.    陳紅彥 主編.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一)[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7年01月第1版:138.
  • 9.    (清)嚴可均 著;孫寶 點校.嚴可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08月第1版:297.
  • 10.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67.
  • 11.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01.
  • 12.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09.
  • 13.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