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譚惕吾

鎖定
譚惕吾(1902.10.9—1997.2.10)女,原名湘鳳 [2]  ,湖南長沙人,1926年於北京大學法學院肄業。學生時代,她曾在長沙蔘加抵制日貨和驅張(敬堯)運動,在北京參加“五卅”運動和1926年的“三一八”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她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工作。1944年,譚惕吾和其他同志共同發起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1949年,譚惕吾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譚惕吾曾任政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新政治學會負責人、中蘇友好協會理事、中國人民保衞世界和平委員會理事、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組織部副部長。
譚惕吾是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婦聯副主席。歷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五屆、六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主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主席。1997年2月10日,譚惕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1] 
中文名
譚惕吾
外文名
譚湘鳳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長沙
出生日期
1902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
1997年2月10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
《歐洲戰後十年史》《內蒙之今昔》《從國防前線歸來》

譚惕吾人物生平

譚惕吾,1902年10月9日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書香門第,原名譚湘鳳。由於家境清貧,她讀完初小就失學。但她生性聰慧,勤奮自學,1917年一舉考入了公費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由於品學兼優,她被選為校學生會的負責人。 [3] 
1919年5月,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為主要特徵的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仍在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就讀的譚惕吾迅速投身其中,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湖南各界人士抵制日貨、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學生的愛國正當舉動遭到張敬堯的鎮壓,譚惕吾也遭到逮捕。在得到釋放後,她繼續從事驅張活動,並負責與赴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代表團通氣,爭取全國的輿論同情和支持。在湖南各界所施加的強大壓力之下,各派軍閥與張敬堯之間的矛盾也更加激烈,“驅張運動”最終取得了勝利。“驅張運動”勝利後,譚惕吾考取湖南省教育廳留法女預備生,後因故未能成行。1922年,譚惕吾又報考了南開大學、東南大學和北京大學,皆被錄取,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北大設有獎學金情況,她最終選擇了北大,並於1923年入預科讀書。在北大求學期間,譚惕吾受到史學大師顧頡剛的關注,並在其勸説下,於1925年秋入史學系。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北京大學成立救國團,譚惕吾是負責人之一。6月3日,為抗議英國人的暴行,聲援上海被捕的學生,北京學生舉行示威遊行。隊伍在東交民巷受阻,譚惕吾奪旗,高呼:“時已至此,還怕死麼?”7—8月間,她還以救國團代表身份帶人到河南進行宣傳,講説滬漢粵渝國人被殺慘狀及今後救國要圖。
1925年9月8日,她給中國青年黨領袖、國家主義者曾琦寫了一封信,刊登在《醒獅》雜誌上。同月,中國青年黨創始人、國家主義者李璜至北京大學任教,很快就注意到她,並迅速將其發展為青年黨的骨幹。1926年,由李璜介紹,譚惕吾正式成為中國青年黨黨員。同年7月,為躲避張作霖逮捕,在李璜安排下,譚惕吾到重慶第二女子師範任訓育主任兼歷史教員;半年後離職,專任青年黨重慶市黨部委員。1927年,中國青年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譚氏被四川省黨部推選為代表出席大會,並被選為中央委員。後因黨內矛盾,她回到長沙,並與青年黨脱離關係。在重慶期間,譚惕吾與同為國家主義者的重慶人童家埏結婚,似乎並不幸福,也少為人知。
1927年冬,經人介紹,譚惕吾到南京新成立的大學院作科員,同時受聘在南京女子第一中學擔任歷史教員,主講“國恥史”,成立“迫社”,組織學生們讀書,還經常帶領學生上街遊行,宣傳民主,反對國民黨政府屠殺青年。1928年6月20日,南京公安局以其提倡國家主義詆譭國民黨為由,將她逮捕。9月,譚惕吾保外就醫,並很快東渡日本在留學。1929年8月,回到南京。經北大教授周鯁生介紹,翻譯《歐洲戰後十年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1930年8月,經友人介紹,入內政部統計司當科員,名字由“譚慕愚”正式改為“譚惕吾”。1933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派內政部長黃紹竑率團巡視內蒙,安撫當地日益興起的自治運動,防止蒙古王公分裂中國的圖謀。當時巡視團共十六人,譚惕吾乃唯一之女性。1934年,在顧頡剛、夏濤聲的協助下,譚惕吾完成《內蒙之今昔》一書。時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的黃紹茲為之作序。
九一八事變後,譚惕吾組織參加過多次女性抗日救亡活動,併發起過多個女性抗日救國組織。1931年10月,作為籌備委員,譚惕吾與曹孟君等人聯合南京各界愛國女性成立婦女抗日義勇隊。1933年,她又和曹孟君等人發起組織“婦女文化促進會”,並任理事,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譚惕吾組織南京婦女文化促進會在軍政部主辦的後方醫院從事救助傷員的工作。1941年,譚惕吾辭去內政部編審職務,出任內務部觀察。 [5]  1944年,譚惕吾和其他同志共同發起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 [1]  抗戰後期,譚惕吾開始通過競選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等方式,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1945年7月22日,譚惕吾被任命為立法院委員。 [5]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民主革命同盟遵從中共華南局的指示安排譚惕吾同志競選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她回到湖南老家發表競選演講,呼籲停止內戰,實現和平民主,得到選民擁護,競選成功。在立法院,以立法委員的身份,出面抗爭,揭露蔣介石政府踐踏民主、鎮壓羣眾的獨裁統治,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人民團體和學生開展的反飢餓、反內戰鬥爭。 [4] 
1949年,譚惕吾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開國大典。 [1]  1949年9月,中國新政治學研究會成立,林伯渠任正主任;譚惕吾與喬冠華錢端升羅隆基雷潔瓊等35人被選為常務委員;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設立參事室;12月,譚惕吾出任參事,後來還擔任政法組召集人。1954年,她出任全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同年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法律室)工作,參加了全國《民法》的起草準備工作。 [5] 
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譚惕吾被打成右派,除民革北京市委委員一職外,其餘職務均予撤銷。1960年11月,譚惕吾被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3月,她再次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1979年,其右派問題獲得平反,恢復政治名譽。她先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第五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第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委,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主席。
1985年,朱學範(右)與譚惕吾 1985年,朱學範(右)與譚惕吾 [4]
1997年2月10日,譚惕吾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 [3]  陳慕華、雷潔瓊、程思遠、王兆國錢正英何魯麗等以不同方式對譚惕吾的家屬表示了親切慰問。 [1] 

譚惕吾人物事蹟

譚惕吾才華橫溢 撰寫多部作品

譚惕吾的才情可與同時代的廬隱蘇雪林林徽因陸小曼、謝冰心、丁玲等中國才女比肩。
酷愛文學、擅長詩詞的她,可以做詩人。“人事紛紜苦不休,暫停徵馬島俞樓。此心已為飄零碎,怕看西湖處處秋”、“北風怒發厲於刀,萬壑千峯盡痛號。可惜離人心底恨,不曾削得一分毫”、“明知花事隨秋盡,猶吊嫣紅奼紫來”,這是譚惕吾1934年在杭州修訂自己著作《內蒙巡視記》時所寫的詩句,運筆大開大闔,抒發着“在秋意肅殺中尋得春氣之盎然勃發”的旨趣。她在1937年2月23日發表在《新民報》上的《塞外勞軍》四首詩詞,其中《到大廟》雲:“一腔愛國熱,熔卻邊關血。大廟遠勞軍,依稀認敵血。誰謂國無人?行看胡虜滅。毳幕圍爐話戰功,舉杯共慶勳勞烈。但願再逢時,把酒同看瀋陽月”,其人其詩其詞,如同黑夜中振聾發聵的電閃雷鳴!
文筆流暢的她,也可以做翻譯家、做學者、做記者。她給商務印書館翻譯了《歐洲戰後十年史》,後來又翻譯了《經濟學原理》;她通過親身考察、體驗,寫有《內蒙之今昔》、《新疆之交通》等卓有價值的專著,以及從抗戰前線發回的47篇報道(後合集《從國防前線歸來》),都緊貼時代所需、所急,並顯示了作者非凡的才能。
目光敏鋭、見解獨到她,甚至可以成為做學問的大師。她的北大老師——著名的國學大師顧頡剛,更是非常器重譚惕吾,曾鄭重致信“勸其向世界史及中國國民生活兩方面着力,將來好共作一部中國通史,顧任上古至清,譚任鴉片戰爭以後至現在”。 [3] 

譚惕吾投身革命 熱心為人民服務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正在北京大學學習的譚惕吾與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的同學共同發起救國團,參加反帝遊行示威。6月3日,北京各校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譚惕吾在隊伍中高呼口號,散發傳單,沿街講演。當遊行隊伍向位於東交民巷的英國大使館進發時,同班同學劉尊一(共產黨員)急匆匆從隊首跑來對譚惕吾説:“聽説東交民巷路口布置上了機槍、水龍頭,領隊的學生怕引起衝突,改變了遊行的路線。”譚惕吾聽後,對同學們大聲疾呼:“我們不能改變遊行路線,這是示弱!如果怕帝國主義的機槍、水龍還示什麼威!”隨即,她大步衝到遊行隊伍前面,從男同學手中,奪過校旗,揚旗高呼:“不怕死的,隨我到英國大使館去!”不少同學緊跟着隊伍遊行到東交民巷,往日氣焰囂張的洋人,趕忙收起機槍和水龍,緊閉鐵門,龜縮在裏邊不敢出來。同學們一邊高喊“打倒英帝國主義”,一邊憤怒地把旗幟、標語統統投擲到東交民巷內。當時《晨報》報道了這個場景,讚譽那位“徑前奪旗、高呼而返、極激昂的女士”是“中國的聖女貞德”。
1926年4月,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開進北京,到處搜捕革命黨人和學生骨幹,加緊了鎮壓革命的活動,譚惕吾也被列入了黑名單。北大老師李璜得知消息後,馬上通知她轉移。譚惕吾女扮男裝,從北京逃到了上海,在上海加入了李璜等人領導的“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1927年,“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譚惕吾作為重慶市的代表,被選為“國青團”的中央委員,任執法部部長。但在這次大會上,“國青團”公然反對北伐革命,提出聯絡軍閥孫傳芳,以阻止北伐。譚惕吾原來設想依靠“國青團”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國青團”一大宣言卻同她的想法截然不同,令她大失所望,從此毅然脱離了所謂的“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她還將自己的名字“譚湘鳳”改為“譚惕吾”,表示以此為訓,警惕自己。
1935年12月,在中國社會問題研究會第二屆年會上,譚惕吾發表題為《婦女運動的趨向問題》的長篇報告,有數百人蔘加。報告闡述了婦女運動的意義,駁斥了要婦女放棄社會工作、回到家庭中去的謬論,號召婦女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報告全文分數次發表在《新民日報》上。當時在內務部工作的譚惕吾,已成為婦女界進步活躍分子,引起了國民黨的注意。內政部次長張道藩把譚惕吾叫到他的辦公室疾言厲色地對她説:“聽説你不辦公,總到外面去活動,你這是破壞機關紀律、是反政府法令的,再這樣你就不要做公務員了!”譚惕吾見他威脅自己,氣憤地反擊道:“寧肯不做公務員,但不能不做中國人!”扭身走了出去。
在解放前夕,譚惕吾利用立法委員的合法身份,組織鄧季惺等一批反戰、爭民主的委員召開“一四”座談會,統一思想、進行鬥爭,對國民黨倒行逆施的提出嚴厲質詢。1948年6月15日,《新民報》在第二版用大字標題刊登了題為《譚惕吾對翁院長施政報告之質詢》的文章。她在文中一針見血深刻地指出:“共產黨拿富人的錢,用窮人的力,為窮人打戰;國軍拿窮人的錢,用窮人的力,為富人打戰;士氣如何能振作?”質詢從軍事、民心、經濟、外交等方面指出反動派必然失敗的下場,連續四次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戡亂”,在國統區引起了強烈反響。她正義的呼聲,猶如投槍插入敵人的胸膛。 [3] 

譚惕吾老驥伏櫪 促進祖國統一

1979年後,譚惕吾先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第五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第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委,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主席。此時譚惕吾已經是79歲高齡的老人了,但她依然精神抖擻、奮發有為。她對民革的婦女工作,對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投入了精力和心血。她用飽含情感的文筆,寫下了《三八節日語故舊》、《鮮明的對比》、《誠摯的願望》、《就台灣迴歸祖國問題的講話》、《關於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性質和任務》、《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週年並懷念台灣同胞》、《中國在清除對婦女歧視方面取得成果》等文章,發表在國內外報刊上。
在參政議政的舞台上,她依然意氣風發、積極建言。1989年,在全國政協第七屆第二次會議上,87歲的譚惕吾提出了《關於加強對台工作的統一領導及合作配合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將實現一國兩制作為長期目標,與台灣官方舉行談判作為中期目標,全方位開展兩岸交流作為近期目標的建議。該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優秀提案。
1995年,當她93歲時,她讀完賈亦斌同志所著《論“台獨”》後,揮筆寫下了:《〈論“台獨”〉敲響了國人的警鐘》的文章,發表在《團結報》上。她痛斥道:“‘台獨’是國家民族的心腹大患,全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要一致起來共同反對出賣祖國統一的罪魁禍首,一致起來共同反對出賣祖國統一的罪惡的‘台獨’。” [3] 

譚惕吾人物作品

《內蒙之今昔》,193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歐洲戰後十年史》(譯),193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英語圖解法》,1935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新疆之交通》,1936年北平禹貢學會出版。
《英語每月日記》,1948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2] 

譚惕吾親屬關係

譚惕吾父親譚雍,字彬夔,與黃興同學,曾留學日本,曾一起從事過革命。民國時期,“感黨人之不義,杜門不出”。 [5] 

譚惕吾社會評價

趙中亞:譚惕吾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極不平凡又少為人關注的女性。受家庭環境影響,她自幼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以及民族意識,進一步形塑了其堅毅、勇敢的個性。譚惕吾早年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擁有“中國貞德”的美譽。事實上,她也確實如法國的聖女貞德一樣,勇敢,堅毅,同時一樣擁有拯救民族危亡的崇高情懷和堅定信仰。從學生時代到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職員,再到立法院委員,以及共和國之後,譚惕吾一直在調整並堅持自己的法治建國理念,為建設更美好的中國而努力。 [5] 
韓省之:譚惕吾同志為人正直,雖歷經坎坷,卻毫不動搖地堅持對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其品格令人感佩。她不顧年邁體弱,努力工作,多次在工作中犯病。民革中央監委會和婦委會的工作很有成效,這與她的領導,密不可分。 [4] 
參考資料
  • 1.    《譚惕吾同志逝世》,《人民日報》1997年3月20日,的4版
  • 2.    尋霖,龔篤清編著,湘人著述表 2,嶽麓書社,2010.01,第1201頁
  • 3.    湘女譚惕吾:她的人生軌跡,演繹出一部簡編中國現代史!  .新湖南[引用日期2023-12-31]
  • 4.    韓省之:《世紀女傑 革命人生——譚惕吾同志生平片斷》,《團結》1997年第3期,第34-36頁
  • 5.    趙中亞:《中國的“聖女貞德”:譚惕吾研究》,《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16年第1期,第260-275頁
  • 6.    李向東:《丁玲、顧頡剛眼中的譚惕吾》,《書城》2010年第3期,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