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謫仙怨

(白先勇創作短篇小説)

鎖定
《謫仙怨》是白先勇創作的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1967年,後收錄於小説集《紐約客》中。 [1] 
該小説主要講述了本為官宦小姐的黃鳳儀在家道中落後被母親靠舉債送去美國留學,兩年學習之後,因生活所迫,幫母還債,最終淪落風塵的故事,展現了一代海外華人在國外的生活困境。 [2]  作者在書寫這些離散人時,不斷回望祖國的傳統文化,構建了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對中國身份的文化認同,折射了人類在心靈最深處對於家園的無言痛楚。 [5] 
作品名稱
謫仙怨
作    者
白先勇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紐約客》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67年
字    數
4100

謫仙怨內容簡介

《謫仙怨》説的是台灣女孩黃鳳儀的故事。黃鳳儀出生於官宦之家,可惜父親早早過世,帶着母親借的一身債和來這裏找一個丈夫的殷殷期盼,來到紐約留學。可是在紐約大學受了兩年洋罪以後,她開始在第六街的Rendezvous地下室裏當高級應召女郎,在週末的晚上陪“老蜜糖”喝酒尋歡。白先勇以黃鳳儀的一封信起筆寫這個故事。在黃鳳儀給母親的信裏,她的語調瀟灑輕鬆,她坦承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子,開始全天做事。後來這個出身官宦,“高高貴貴”的官小姐已經成了錢的奴婢,她的痛苦是因為少年時的窮困,她的快樂完全是因為賺錢和一百八十塊一件的大衣。金錢本位的生活也許正是她彷徨迷失的原因,“紐約最大的好處,便是漸漸忘卻了自己的身份”。這個自認為快活的中國女孩在酒吧被西方客人叫做“蒙古公主”,她奇異神秘的亞洲身份與東方相貌成了她的資本,成為紐約大都市裏一個普通的性消費品。 [1] 

謫仙怨創作背景

《謫仙怨》中主人公的起落人生與1949年國民黨內戰失敗後退守台灣密切相關。黃鳳儀家在上海本是官宦人家,逃到台灣後淪落到欠債的窘境。此外,白先勇創作的這篇小説與他自身經歷緊密相連,1952年移居台灣,1963年赴美完成學業,這是在寫他自己的故事。 [5] 
《滴仙怨》是白先勇在20世紀60年代赴美留學後寫下的一系列留學生作品中的代表作。由於白先勇自己的留學經歷,其對流落他國的中國人的生活以及生存的艱難困苦有着超常的理解和感受:“幾乎所有在海外的中國人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漂泊感),我們好像沒有一個很穩定的根的給養。”《滴仙怨》就是反映這種無根之感的一部作品。 [2] 

謫仙怨人物介紹

黃鳳儀,25歲的中國女孩。黃鳳儀的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母親竭盡所能地把她送到美國讀書。在台灣經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後,“賺錢是人生的大目的”這一觀念深深地植根於黃鳳儀的內心。在紐約大學受了兩年的洋罪後,她在一家洋酒館裝扮成蒙古公主賣身求生。 [3] 

謫仙怨作品鑑賞

謫仙怨主題思想

《謫仙怨》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逼良為娼的故事。黃鳳儀沉溺在紐約繁華墮落的大都會氛圍裏,漸漸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忘卻了台北生活的困窘,因而感到輕鬆,這正是弱勢的“中國形象”對自我無法肯定的象徵,也是西方吞噬東方身份、中國意識的象徵。在黃鳳儀的身上,盲目的驕傲和深刻的自卑同時存在,她鮮明地代表了20世紀60年代紐約社會中孤獨、無力的華僑形象與其麻木、自卑、痛苦的心態。 [1] 

謫仙怨藝術特色

《滴仙怨》採用了獨特的語言形式,以不同於常規小説的敍事手法,由兩個獨立的篇幅構成,一個是信件獨呈形式(鳳儀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一個是場景白描形式(對鳳儀在風月場景的白描)。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讓讀者自己解碼其中藴涵的信息。
兩個部分分別有小標題:《給媽媽的一封信》和“LOWER EAST, NEW YORK(美國東南部,紐約)”、在第一部分中,鳳儀與母親構成了一對對話關係,鳳儀是表達者,以鳳儀自我言説的方式呈現,她的潛在接受者是她的母親。在這封信中,讀者可以看出鳳儀的乖巧、孝順和自強自立。同時鳳儀還是個自尊心強的女生,給母親寄錢,不希望母親在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如“你悄悄向舅媽借錢,看見你在舅媽面前低聲下氣的樣子,難過得直想哭”。她無時無刻不擔心在台灣的母親,擔心母親的高血壓、失眠,還安慰母親,讓她放心自己。其中還常常流露出對曾經生活的懷念與留戀。第一部分還交代的一個重要信息是鳳儀因為現在工作的關係放棄了自己的戀人。因而,第一部分以信件的形式,鳳儀自説的手法,展現的是鳳儀本真的一面,所表現出的是一個乖巧、孝順、自強自立和自尊心強的在海外留學者的形象。
而第二部分則採用他者言説的方式,描繪了鳳儀在美國生活的一個片段,描繪了鳳儀在酒吧的一個晚上,這是一個燈紅酒綠充斥着飲食男女的場所。鳳儀在第一部分所説的酒吧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而且作者是以客觀的、冷眼旁觀的敍述口吻描述了鳳儀在酒吧的語言和舉止形態,兩種相異的敍事方式,暗示兩個不同的語境。一方面是鳳儀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母親的對話,不時流露出對母親身體的擔憂,對家鄉的思念和過往生活的懷戀,展現的是本真性情的一面;另一方面是在美國東南部紐約的某個烏煙瘴氣的酒吧裏,鳳儀與老鴇及鳳儀與嫖客之間的對話。作者設置的兩個不同的空間語境各自為政,卻又互為鏡像。 [2] 

謫仙怨作者簡介

白先勇,作家、評論家,生於1937年。著有短篇小説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説《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等。近年來致力於崑曲的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重新整理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記》等。曾獲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特殊貢獻獎 [4] 
參考資料
  • 1.    蔣一之. 沉默的“中國形象”:白先勇小説《謫仙記》與《謫仙怨》新解[J]. 名作欣賞, 2012, (7):86-89.
  • 2.    蔡西希.白先勇《謫仙怨》修辭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第3期).
  • 3.    陸子君.斷腸人在天涯:談白先勇在《謫仙記》、《謫仙怨》裏展現的困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第7期).
  • 4.    白先勇:在兩個“夢”中,尋找靈魂的故鄉  .新華網.2019-03/29[引用日期2019-06-19]
  • 5.    吳孟芸.從中式語言中淺析白先勇小説的離散心境——以《謫仙記》《謫仙怨》為例[J].漢字文化,2020,(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