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晉通

鎖定
謝晉通,生於1906年,字谷民。1915年入育民學校,1927年1月,與第五期黃埔軍校工兵大隊學生開赴武漢參加北伐,投入到攻打武昌城的戰鬥中。北伐勝利後,任南京城總巡官,1938年因病回家,在家病逝。 [1] 
中文名
謝晉通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蕉嶺縣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38年
畢業院校
廣東大學
黃埔軍校
谷民

謝晉通人物生平

謝晉通,生於1906年,字谷民。1915年入育民學校,1920年考入三圳公學,1922年考入蕉嶺中學,1926年11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科。1927年1月,與第五期黃埔軍校工兵大隊學生開赴武漢參加北伐,投入到攻打武昌城的戰鬥中。北伐勝利後,任南京城總巡官,1938年因病回家,在家病逝。 [1] 

謝晉通人物事蹟

1912年,蔡元培吳玉章倡導的新學正在全國各地興起。當時的尖坑村的父老們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就在村中利用幾間舊平房創辦新學,老師們除了教授算術、珠算,《三字經》、《千字文》外,還宣傳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思想。謝氏五虎都曾在育民學校讀書,從小受到進步思想的啓蒙薰陶。 [2] 
謝晉元棄筆從戎,對堂弟謝晉通產生很大影響。1926年,同是廣東大學畢業的謝晉通緊隨兄長的步伐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隨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在隨後的10多年時間裏,謝晉榮謝漢勳、謝漢忠叔侄三人相繼考上了黃埔軍校。“九·一八”事變後,他們積極投身於抗日戰爭,為保衞中華民族與日寇展開鬥爭。 [2] 

謝晉通後世紀念

謝晉元故居所在地蕉嶺新鋪鎮尖坑村中一個叫方塘子小地方即是謝氏十四世祖堂。祖堂南邊的三幢房子,有兩個大門,一曰“儒林第”,一曰“荊樹居”。走進儒林第,穿過天井,內有8間房,其中5間房被後人用牌子寫上了名字,分別是謝晉元、謝晉通、謝晉榮、謝漢勳、謝漢忠。謝氏5名黃埔軍校生,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2] 

謝晉通人際關係

謝氏祖先相祥是清朝末年人士,有四個兒子,名叫政拔、有拔、和拔、康拔。謝晉元、謝晉通、謝晉榮分別是政拔、康拔的孫子,謝漢勳、謝漢忠分別是和拔、有拔的曾孫子。晉字輩和漢字輩是叔侄關係,儘管五人年齡相差甚遠,但他們身上都流淌着為國家、為民族擔憂的熱血,先後考進黃埔軍校學習,投身於熱火朝天的革命之中。 [3] 
堂哥:謝晉元,生於1905年,字中民。1926年10月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等職。著名抗日英雄,先後參加北伐戰爭,上海閘北抗日,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壯舉,震驚中外,彪炳史冊,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衞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5月8日,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少將。毛澤東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典型”。 [1] 
堂弟:謝晉榮,生於1923年1月10日,1932年入育民學校讀書,1935年考入三圳公學,1937年考入蕉嶺中學,1939年考入黃埔軍校十六期步兵科,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排長、連長、少校副官、參謀長等職,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棄職回家務農,1971年3月6日辭世。 [1] 
侄子:謝漢勳,生於1917年,1926年入育民學校讀書,1930年考入三圳公學,1933年考入蕉嶺中學,1937年考入黃埔軍校十四期工兵科,後參加抗日戰爭,曾任武漢要塞工兵營營長、參謀長、團副,抗戰勝利後回家務農,1973年在家病逝。 [1] 
侄子:謝漢忠,生於1921年,1930年入育民學校讀書,1935年考入三圳公學,1937年考入蕉嶺中學,1940年考入黃埔軍校十七期步兵科,畢業後曾參加抗日戰爭,後升為陸軍上校。在台灣退役後,因病於2008年冬在台北病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