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慶道

鎖定
謝慶道(1933年-2024年1月1日) [2]  温州市洞頭縣鹿西人。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總工程師、教授,海光國際建築投資公司董事長,浙江海桐高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學專家。195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畢業後在湖南大學土木系任教。1979年調任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後擔任第二海洋研究所總工程師,1993年退休。
2024年1月1日下午5點55分在杭州,因肺部感染不治逝世,享年90歲。 [2] 
中文名
謝慶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温州市 [2] 
出生日期
1933年 [2] 
逝世日期
2024年1月1日 [2]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2] 
出生地
温州市洞頭縣鹿西

謝慶道人物經歷

謝慶道工作經歷

上世紀八十年,他帶着一批專家,對温州沿海進行了大量的勘察調查,發現洞頭列島有着得天獨厚的,與國際性良港媲美的建港優勢。據勘察,洞頭列島有多處可建設五萬噸級以上,甚至十萬噸級的,大小配套的避風和深水良港,而且東接太平洋國際航道,進港巨輪不需要引航即可停泊。於是,他從中國整個沿海港口布局的戰略高度,在當年於寧波召開的全國海洋開發工作會議上,鮮明地提出了洞頭大港和半島工程的設想。他明確地指出:可在原來甌江“南口工程”設想的基礎上,建設靈昆——洞頭霓嶼海上路堤,再建大小四座橋樑聯結洞頭5個列島,形成洞頭半島、温州大港。
1985年他首次提出五島連橋與温州接連的構想,是“洞頭諸小島要連成大島,大島再與温州連成半島。這樣,孤懸在大海之中的洞頭便納入温州大都市區,獲得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而對於温州,則拓展了發展空間,真正成為港口城市。” 這就是温州洞頭半島工程。“温州半島工程第一人”。

謝慶道職務情況

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聘任高級諮詢專家、教授;
南京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兼職教授;
杭州國立基礎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浙江海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浙江海桐高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
海光國際建築投資公司董事長;
美國(加州)新型材料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

謝慶道主要貢獻

謝慶道教授 謝慶道教授
謝慶道教授主要科研成果有發明“自動滲水儀”,測定第四紀鬆散地層滲水系數的儀器;發明樁基動參數測試法及儀器;東海124ºE以西海域地球物理調查,出任首席科學家;南海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成果獲國家海洋局科技一等獎;負責南黃海領海基點建設獲工程設計金獎;曾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1998年發明大直徑現澆混凝土薄壁筒樁(簡稱中國筒樁),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及國家海洋局老有所為獎。20世紀80年代,在上海和杭州市的建築界都稱他為"謝榔頭"。許多人感到“謝榔頭”的崛起是一個謎,海洋界出了一個建築界的明星。 [1] 
1954年,發明“自動滲水儀”,測定第四紀鬆散地層滲水系數的儀器;
1960年,發明樁基動參數測試法及儀器;
1961年至今,發表科技論文近30多篇;
1981年-1982年,國家海洋局對東海124°E以西海域地球物理調查,出任首席科學家,並發表論文多篇,獲國家海洋局科技二等獎,立個人三等功;
1983年-1984年,國家海洋局對南海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成果獲國家海洋局科技一等獎;
1985年,負責南黃海領海基點建設獲工程設計金獎;個人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立三等功;
1986年,在浙江洞頭鹿西島獨立創意設計柵欄式透空防波堤,獲國家海洋工程設計金獎。現已在浙江省推廣建造了4座柵欄式透空防波堤,此成果在海洋工程同行中引以注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以及推廣前景。
1998年-1999年從事薄壁筒樁(簡稱簡稱中國筒樁)研究,此成果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其成果已在水利工程海洋工程、道路橋樑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及圍海造地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項重大技術發明。已引起國內外工程界的高度關注。獲國家發明專利及國家海洋局老有所為獎。
2001年-2003年,將薄壁筒樁單樁繼續研究發展成為聯體筒樁結構,此成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並通過美國知識產權局批准獲國際聯體筒樁地下連續牆創新結構的發明專利,此專利引用在美國陸軍工程部的海岸防護結構。
2004,編寫專著《現澆混凝土薄壁筒樁專利—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享受國務院一級津貼待遇;
國家級海洋工程設計金獎;
多次三等功;
國家知識產權局筒樁發明專利專利權人;
國家海洋局“老有所為將”;
美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聯體筒樁發明專利專利權人。
大直徑現澆薄壁筒樁工作原理(簡稱中國筒樁)
一、筒樁成孔器結構,成孔器可安裝在固定式樁架上施工,亦可在吊機上吊打施工。(1-1)
1-1 1-1
二、筒樁的施工方法:
①、(1)將下端形成切削刃的環形樁尖(4)套入內外護壁套管(5-6)之間環隙中,並使內外護壁套管的下端面分別同樁尖上的內外支承面平整接觸,且樁尖的內支承面的內徑略小於內護壁套管的內徑,該內外護壁套管上端同震動錘夾持器(2)連接。夾持器因該有足夠的夾持能力,能穩定的提升成孔器的重量、土體的摩阻力及砼灌注後所產生的摩阻力之和。
②、(1) 將上述樁尖置於施工位置,啓動振動錘(1),鬆開拉伸捲揚,樁尖隨內外護壁套管進入土層,被環形樁尖排擠的泥土被擠入內護壁套管,進入內護壁套管後繼續上升,繼而通過出泥孔排出。
②、(1) 待樁尖與成孔器下沉至標定深度後,從設在外護壁套管的灌注口(7)向內外套管之間的環隙中灌注混凝土,至砼貫入一定量後,將內外護壁套管震動並同步向上逐漸拉出,此時,樁尖與灌注形成的混凝土筒體連成一體埋設在軟地基中,便完成筒樁成樁整個過程。
上述施工方法實質上是利用震動壓入式一次成孔器在壓入土層過程中實現部分排土, 並一次性形成管形素砼樁或鋼筋砼樁,並埋入於設計要求的位置和標高,因此具有施工速度快捷、節省砼、並且樁徑增大、無泥漿污染,真正做到了既降低造價又提搞工效,且縮短工期。
三、筒樁施工流程(3-3)
筒樁施工流程(3-3) 筒樁施工流程(3-3)
説明:
(a)成孔器安裝、定位;
(b)成孔器下沉至設計要求標高;
(c)鬆開震動錘下夾持器並移開,安置鋼筋籠;
(d)再安上夾持器及震動錘,並向加料孔中灌入砼;
(e)提升成孔器,留下鋼筋籠及砼;
(f)成孔器完全提出地面,並移至下一根樁位。

謝慶道所獲榮譽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建國60週年百名優秀髮明家、美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聯體筒樁發明專利權人、國家級海洋工程設計金獎等多項國家大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