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腓特烈·諾斯

鎖定
第二代吉爾福德伯爵腓特烈·諾斯KGPCFrederick North, 2nd Earl of Guilford,1732年4月13日─1792年8月5日),諾斯勳爵Lord North)是更為人所知的頭銜,於1770年至1782年出任大不列顛王國首相,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英方重要人物。
中文名
腓特烈·諾斯
外文名
Frederick North
別    名
諾斯勳爵
國    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732年4月13日
逝世日期
1792年8月5日
畢業院校
伊頓公學牛津大學
職    業
政治家
主要成就
英國首相(1770-1782年)
英國財政大臣(1767-1782年)
出生地
倫敦皮卡地裏
政    黨
託利黨

腓特烈·諾斯個人信息

擔任職務
財政大臣、大不列顛首相
首相任期
1770年1月28日-1782年3月22日
前任
繼任
羅金漢侯爵
出生
1732年4月13日倫敦皮卡地裏
逝世
1792年8月5日格洛斯維諾廣場
政黨
配偶
安妮·斯皮克(Anne Speke)

腓特烈·諾斯個人生涯

諾斯勳爵 諾斯勳爵
諾斯勳爵出生於沃克斯頓大修道院(Wroxton Abbey),在家中六名孩子中排行第一,他的父親法蘭西斯,是第一代吉爾福德伯爵,而母親是露茜·蒙塔谷夫人(Lady Lucy Montagu)。至於法蘭西斯的其他孩子,是在第二段婚姻中所生的。諾斯有一位妹妹,但由於她與一名商人結婚,所以遭家族所摒棄,沒有承認她的存在。諾斯自1742年至1748年受教於伊頓公學,其後就讀牛津大學三一學院,並在1750年取得該校的文學士資格。畢業以後,他曾遊歷歐洲,在萊比錫的時候曾入讀萊比錫大學。此外,他亦遊覽過維也納米蘭巴黎,最後在1753年返回英格蘭
諾斯自1754年至1790年間在下議院任職議員。在“紐卡斯爾—皮特聯盟”期間,他在1759年6月2日獲財政部聘用,出任一些較次要的職位。在1766年,他在查塔姆內閣與喬治·庫克共同出掌軍隊主計長一職,並獲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
在1767年12月,諾斯繼查理·湯森德(Charles Townshend)出任財政大臣。後來,當格拉夫頓公爵辭去首相一職以後,他在1770年1月28日組成了新一屆的政府。在任內的前半期,他着手處理北美洲殖民地日益高漲的獨立呼聲;後期則專注於美國獨立戰爭。由於英軍最終在約克鎮大敗於美國獨立革命軍,諾斯結果在1782年3月27日辭職,成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動議而辭職的首相。據説,當英軍在約克鎮落敗的消息傳到英國本土的時候,他曾驚呼到:“天啊!完了!完了!”(Oh God! It's all over! It's all over!)
1783年4月,在波特蘭公爵出任象徵性的首相下,諾斯與激進的輝格黨領袖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結成了“諾斯—福克斯聯盟”,並重回政府,擔任內務大臣。但喬治三世一向對福克斯表示憎惡,所以諾斯在加入聯盟一事中受到牽連,除了被喬治三世視為叛徒外,而且一直也沒有饒恕他。至於當聯合內閣在1783年12月垮台後,諾斯再也沒有在政府供職。
諾斯在1790年時因為雙眼失明而退出下議院。不久之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二代吉爾福德伯爵,所以他的晚年都待在上議院裏。在1792年8月7日,諾斯於倫敦逝世,隨後被安葬於牛津郡沃克斯頓的諸聖教堂,該教堂就在他的家族宅第,沃克斯頓大修道院的附近。
諷刺的是,諾斯當年的家族宅第沃克斯頓大修道院,現已經為美國費爾利迪金森大學(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所擁有。該宅第近年經過現代化的翻新,作為該校在英國的美國留學生提供住宿地方。

腓特烈·諾斯人物經歷

腓特烈·諾斯家庭

第二代吉爾福德伯爵,通稱諾斯勳爵。1732年4月13日出生於沃克斯頓大修道院(Wroxton Abbey),在家中六名孩子中排行第一,他的父親法蘭西斯,是第一代吉爾福德伯爵,而母親是露茜·蒙塔谷夫人(Lady Lucy Montagu)。至於法蘭西斯的其他孩子,是在第二段婚姻中所生的。諾斯有一位妹妹,但由於她與一名商人結婚,所以遭家族所摒棄,沒有承認她的存在。
安妮·斯皮克 安妮·斯皮克
他走過的是一個年輕貴族通常必經的成長道路——伊頓公學、牛津大學、便遊歐洲大陸的旅行。他旅行歸來是一名小有名氣的語言家了。此後,他成為代表他家控制的班伯裏選區議員。他在24歲時同一名叫安妮·斯皮克的特別簡樸的年輕女人結了婚,並同她幸福地白頭到老。他們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
小諾思在一個方面與他的夥伴們不同:與王室關係比他們密切。他父母曾經是皇太子家的成員,因此當諾思長大時(金髮碧眼,體態美滿),人們還以為他父親事實上可能是皇太子而不是吉爾福德勳爵呢。這是一種傳説,除了諾思的“漢諾威”相貌之外並無任何證據。可以肯定、而且不久就成為重要因素的事情是,諾思是喬治三世童年時期的小夥伴。

腓特烈·諾斯下院生涯

他不聲不響地爬上了政治階梯,自1754年至1790年間在下議院任職議員。在“紐卡斯爾—皮特聯盟”期間,他在1759年6月2日獲財政部聘用,出任一些較次要的職位。在1766年,他在查塔姆內閣與喬治·庫克共同出掌軍隊主計長一職,並獲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在35歲那年(1767年)擔任了財政大臣和下院領袖。他是具備這兩個職務所需要的素質:工作素質和個人名望。三年以後,當每個人都清楚首相格拉夫頓公爵既沒有執政的意願也沒有這種才幹時,國王派人去請他的朋友諾思勳爵(1770年)。他對這個職位幾乎不比格拉夫頓興趣大,但是他不能拒絕國王的建議,認為這是要他去執行任務的緊急號令。雖然美洲危機正在慢慢地走向全面爆發,但是在一段時間裏一切都是順利的。
他討得了下院的歡喜,也使國王感到滿意(這也是同樣重要的)。國王賜給他嘉德勳章,還替他償還了債務。對一個私人財產收入每年只有2500英鎊的人來説,他的債務已變成沉重的負擔。他總是在議會辯論時打瞌睡,或者看上去象在打瞌睡。有一次,正在猛烈地攻擊他的一個演説人氣憤的停下來。“甚至現在,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刻,這為尊貴的勳爵竟然睡着了!”諾思睜開一隻眼睛。他説:“但願上帝讓我睡着了!”通過這類話,他使議員們感到親切,也使他有可能執行它的主人交給他的任務。

腓特烈·諾斯戰爭

在和平的時期,他也許是一位令人滿意的首相,但是在美洲危機那樣劇烈的風暴中,他的弱點很快就暴露出來。他不善於處理突然出現的政治問題,對隨之產生的戰略問題甚至更加無能為力。可以説諾恩同任何人一樣清楚,他的能力與形式的需要不相稱。他一再懇求國王免去他的職務,但是國王不肯,直到最後迫不得已才這樣做。不久以後,這個問題在戰場上決定了。這場戰爭不只是很糟糕而且是災難性的。
這些問題根本不像後來看上去那樣簡單。交戰雙方的力量對比並不是十分懸殊的:一方面是合眾國的六百萬居民,另一方面是兩百萬殖民地居民;但是中間有大洋相隔,比較強大和富有的一方要部署它的武裝力量將不得不跨越這個大洋。在道義上,雙方都有一些理由:難道美洲人不應給承擔自己的防務開支——尤其是為了對付法國人和印第安人人而部署力量的開支嗎?一方面是為幾千英鎊的收入,另一方面是為在兩個大洋之間的廣闊土地上建立一個新國家。不久事情就很明顯,其任務現在是處理這個問題的人像格拉夫頓一樣,沒有能力認識到問題的規模。

腓特烈·諾斯首相

儘管如此,在困難日益增加的這個時刻,諾思接替了首相職務。形勢似乎要求有一個像他這樣性情平和,有能力掌握下議院和得到國王信任的人。然而,不久事實就證明,僅僅有這些特長是不夠的。1771年春諾思期望他在税收方面像殖民地作出讓步已經避免了戰爭的爆發;他的政府此時看起來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支持,站穩了腳跟。一年以後,可以明顯看出這些期望過於樂觀了。當時發生了著名的,後稱之為“波士頓傾茶”的事件。諾思認為,派一支小規模海軍部隊就能解決問題,不需要再派陸軍部隊。其實需要派兵。1777年秋天,災難將至的第一個前兆出現了:約翰·伯戈因將軍在薩斯托加投降。
從那時起,諾思不斷向國王説明,他完全不適合留在他的職位上充當戰爭領導人。“還是不要讓我帶着為我的國王和國家招致災禍的罪過進入墳墓吧。”他不斷的懇求了三年,但是被拒絕了。戰爭在繼續,他在倫敦金融界河同情新英格蘭加爾文派教徒的很大一部分新教徒中間不得人心,但得到了大多數人們的支持,他們看待美洲人或多或少,就像守法公民看待逃税者。軍事上合外交上的災難接踵而至。整個歐洲為打倒英國結成聯盟。約克敦事件在1781年發生了;美洲土地上的英國軍隊宣佈投降---完全是一場災難。每個人都突然醒悟,這場戰爭打不贏了。
這時、法國、西班牙、俄國、普魯士、荷蘭和斯堪地維亞半島各國團結起來反對英國---這時外交上的一個奇蹟,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但是這個奇蹟畢竟不如美洲13個殖民地取得的勝利引人注目,這些迄今一直拒絕互相合作的殖民地建立了一個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看來沒有什麼東西比錯誤的賦税政策影響深遠了。對於美洲人這些卓越成就,諾思要負一部分責任,因為他是一個頑固國王的的順從的首相。他沒有同喬治三世爭辯的勇氣。看來他的確認為大臣的職責就是執行君主的命令。而不是倔強的制定自己的政策。他從未去過美洲,即使想到過,大概以為它不過是像埃塞克斯郡一樣清教徒人數過多的地方而已。幾艘快速艦就能解決那裏的騷亂,如果需要軍隊介入,那可以留給將軍們去幹!軍事戰役的計劃是喬治·傑曼勳爵制定的。他辦了一件天大的蠢事,把薩拉託加的一支英國陸軍部署在一個既不能作戰又不能逃跑的陣地上。這只是最終導致約克敦投降的一系列災難中的第一次。
但是,如果説不應該為導致戰敗的戰略責怪諾思,他至少也要對美能給陸軍充足的補給品一事負責。薩拉託加之戰的受害者伯戈因將軍在寫回國內的信中説:“經過一次致命的拖延,不僅沒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而且沒有必要的準備。我們採取了破釜沉舟的決定性步驟,結果現在發現自己在沒有一點必要的作戰條件(彈藥除外)的情況下陷入了一場及其嚴重的戰爭。”事實上,全面戰爭的爆發適逢海軍實力下降的時候!英國也沒有設法利用各殖民地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可能已經削弱了他們繼續作戰的意志。事實是,諾思的真正興趣在在於拯救英國的錢財。他作為首相希望得到的是錢財;他的政策和真正的才幹也是以此為目標的。一個人在這種精神狀態下投入戰爭是不行的,尤其這又是一場新型的,其影響是無限的,其後果是無法預測的戰爭。
可以説,諾思認為,國王希望他留任多久他就留任多久是他作為首相的職責;國王是頑固的,而且那時國王的政治權利還沒有確定。詹姆斯二世所維護的、喬治三世繼博林布魯克子爵和布特伯爵之後曾謀求重現獲得的權利是實在的,但是沒有確定下來。這些權利最後由於喬治·華盛頓的勝利而落入國王之手。
喬治三世認為,英國承認失敗使帝國失去了光輝。諾思也同樣憂鬱自悲地看待這個事件---他嘆息道:“啊,上帝,全完了。”如果説這種精神狀態不久就好轉了,部分原因無疑是由於這個人天生的彈性。霍勒斯·沃波爾十分尖刻地説:“這是個微不足道的頌揚,然而這是對諾思勳爵最好的評價,雖然他的國家在他執政期間毀滅了,他任然很愉快。”但是,事實證明,這個國家並未毀滅。加拿大仍然是這個帝國的一部分;印度保住了;喬治·布里奇斯·羅德尼奪回了制海權。第一帝國消失了,但第二個帝國正在興起。
諾思一次又一次地試圖説服國王免去他的職務。當形式極端嚴重時,他極力要求讓國王厭惡的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出任首相。他對國王説,潮流十分強大,不可抗拒,王位上的君王不能反對下院審慎的決議。但是查塔姆伯爵去世了。諾思最後在1782年獲准辭職,國王説:“別忘了,這是你拋棄了我,而不是我拋棄了你。”這是查爾斯·康沃利斯在約克敦投降和下院通過一項決議對國王影響增長的趨勢表示遺憾之後的事。一天晚上,愛德華·吉本在布魯克斯俱樂部説:“什麼辦法也救不了這個國家,只有依靠六位大臣的聰明才智了。”但是他同意這樣一句話:“受辱比毀滅好。”美洲戰爭即將結束了 [1] 

腓特烈·諾斯晚年歲月

在諾思卡看來,他所辭去的職務沒有法定地位:“稱為首相的這個動物”沒有地位。他得到了每年4000英鎊的退休金,此後又生活了10年來享用這筆錢。這筆錢是受歡迎的,因為他與當時的許多政治家不同,沒有中飽私囊。他雖然已經去職,但是沒有放棄政治活動。絕對不會放棄。他同他的老對手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一起不斷反對他的繼承人謝爾本伯爵,這一行動方針導致國王指責他採取了最惡劣的背叛行動。他們之所以能結成他的朋友和福克斯的朋友都感到莫名其妙的聯盟,看來很可能是因為他希望防止追究美洲戰爭失敗的責任,如果追究這個問題,有可能導致他被控告,甚至,雖然不大可能,把他作為叛國者處決。
1790年8月,他在他父親去世後成了第二代吉爾福德伯爵。他雖然差不多已雙目失明,仍然活得很愉快而且情趣橫生,一直到1792年因水腫病死於他在格羅斯維諾廣場的宅邸。那年他60歲。隨後被安葬於牛津郡沃克斯頓的諸聖教堂,該教堂就在他的家族宅第,沃克斯頓大修道院的附近。這個大修道院,今日已經為美國的費爾利迪金森大學所擁有,該宅第近年經過現代化的翻新,為該校在英國的美國留學生提供住宿地方。

腓特烈·諾斯人物履歷

歷任職務
前任
繼任
1766年–1767年
軍隊主計長(與喬治·庫克一同出掌)
查理斯·湯森
喬治·庫克與托馬斯·湯森
1767年–1782年
查理斯·湯森
約翰·卡文狄希勳爵
1767年–1782年
下議院領袖
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
1770年–1782年
羅金漢侯爵
1778年–1792年
五港總督
霍爾德內斯伯爵
小皮特
1783年
內務大臣
湯馬斯·湯森
1783年
下議院領袖
小皮特
1790年–1792年
吉爾福德伯爵
法蘭西斯·諾斯
喬治·奧古斯都·諾斯

腓特烈·諾斯人物評價

“我成為首相之時美洲戰爭已在進行。這場戰爭不是我造成的。它是整個國家、議會和人民的戰爭。”這就是諾思勳爵的辯解。他為喪失美洲殖民地而受到的指責比任何人都多,他的主人喬治三世可能是個例外。據説,這是真實的供述。但是這種辯解沒能洗刷掉指責他的人試圖加給他的罪責。他是個和藹可親的人,有頭腦、得人心,忠誠老實。但是,有具有明顯的性格軟弱的特點。事實上,他正是有主見的君主願意使用的那種首相,因為可以通過他們在議會推行不得人心的政策。這就是諾思勳爵的命運。
參考資料
  • 1.    英國曆屆首相小傳---(英)喬治馬爾科姆湯森著---新華出版社1986年4月湖北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