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陵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下轄鎮)

鎖定
西陵鎮,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轄鎮,地處易縣西北部,東與梁格莊鎮接壤,南連高村鎮,西與大龍華鄉為鄰,北接紫荊關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為1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7.5千米, [1]  總面積83.18平方千米。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西陵鎮總人口13032人。 [2]  [9] 
1956年,建五道河鄉。1958年,建西陵公社。1961年,更名為梁格莊公社。1961年5月,復改為西陵公社。1984年,改為西陵鄉。1989年,西陵鄉改鎮。 [1]  截至2020年6月,西陵鎮轄1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五道河村。 [1]  西陵鎮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西陵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旯旮烈士陵園。
2011年,西陵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工業總產值1.95億元。 [1]  2018年,西陵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2] 
中文名
西陵鎮
行政區劃代碼
13063310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
地理位置
易縣西北部
面    積
83.18 km²
下轄地區
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五道河村
電話區號
0312
郵政編碼
0742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3032 人(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
著名景點
清西陵雲蒙山
車牌代碼
冀F

西陵鎮歷史沿革

1949年,屬易縣四區。
1956年,建五道河鄉。
1958年,建西陵公社。
1961年,更名為梁格莊公社。
1961年5月,復改為西陵公社。
1984年,改為西陵鄉。
1989年,西陵鄉改鎮。 [1] 

西陵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西陵鎮轄五道河、太和莊、華北、新畔石、鳳凰台、忠義、豹子峪、曉新、白水港、南大地、龍泉莊、太平峪、三尖峪、太寧寺、金龍莊、東旮旯、龍里華17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0年6月,西陵鎮轄1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五道河村。 [1] 
西陵鎮區劃詳情
五道河村
忠義村
太和莊村
三尖峪村
金龍莊村
新畔石村
鳳凰台村
曉新村
豹子峪村
太平峪村
龍泉莊村
東旮旯村
龍里華村
華北村
白水港村
太寧寺村
南大地村
——

西陵鎮地理環境

西陵鎮位置境域

西陵鎮地處易縣西北部,距易縣人民政府18.5千米,東與梁格莊鎮接壤,南連高村鎮,西與大龍華鄉為鄰,北接紫荊關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為1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7.5千米, [1]  總面積83.18平方千米。 [2] 

西陵鎮地形地貌

西陵鎮地處太行山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屬片麻岩,土質多為褐土和淋溶褐土。境內最高峯雲蒙山,海拔1120.8米;最低點在100米以上。 [1] 
西陵鎮 西陵鎮

西陵鎮氣候

西陵鎮屬温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春季平均氣温3.2℃,夏季平均氣温32.2℃,秋季平均氣温-3.3℃,全年極端最低氣温-23℃,極端最高氣温41℃。冬季嚴寒少雪。

西陵鎮水文

西陵鎮境內北易水河自龍泉莊入境,由西而東,境內長10千米。 [1] 

西陵鎮自然災害

西陵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2005年6月23日,降雹時間約20分鐘,涉及境內太寧寺、金龍莊、龍泉莊、三尖峪4個村,受災面積達2800多畝。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7年7月5日,造成6000多畝玉米受災,減產270噸。 [1] 

西陵鎮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西陵鎮主要礦產資源為金礦和鐵礦,儲量較小。
西陵鎮有耕地面積10875畝,人均0.5畝,其中:水澆地6000畝。山場面積9.6萬畝,其中:宜林山場7.6萬畝,林果面積5.1萬畝。 [1] 

西陵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西陵鎮轄區總人口16443人。另有流動人口3974人。總人口中,男性8311人,佔50.5%;女性8132人,佔4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003人,佔73%;滿族4440人,佔27%。2011年末,西陵鎮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3人。 [1] 
截至2017年末,西陵鎮常住總人口16597人。 [4] 
截至2018年末,西陵鎮户籍總人口16628人。 [2] 
截至2020年11月1日,西陵鎮總人口13032人。 [9] 

西陵鎮經濟

西陵鎮綜述

2006年,西陵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678元。
2011年,西陵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工業總產值1.95億元。 [1] 
2018年,西陵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2] 

西陵鎮第一產業

截至2006年,西陵鎮林果面積達到5.1萬畝。其中柿子2萬畝,杏樹0.3萬畝,板栗1萬畝,其它果品0.3萬畝,速生豐產林0.5萬畝,水保林1萬畝;間作中藥材“西陵知母”0.3萬畝。實現林藥收入5000多萬元。
2011年,西陵鎮以種植玉米、蔬菜為主,生產糧食0.4萬噸,其中玉米0.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其中白菜0.6萬噸,蘿蔔0.01萬噸。財政收入0.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人均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26%。
西陵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末,西陵鎮生豬飼養量為3.2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5.3萬隻,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6.6萬羽。 [1] 

西陵鎮第二產業

2011年,西陵鎮工業境內工業企業主要有8家,職工324人,完成工業總產值1.95億元。 [1] 

西陵鎮第三產業

截至2006年,西陵鎮“滿家樂”特色村11個,滿家樂經營户260多家,從業人員1200多人,年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全鎮年勞務輸出總人數4600多人,勞務輸出收入3600萬元。其中以油漆彩畫為特色的古建施工隊伍達到40個,施工人員2300多人,佔全鎮勞務輸出總數的50%,佔全鎮勞務輸出總收入的70%以上。
2011年末,西陵鎮有商業網點53個,職工883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6億元,比上年增長5.3%;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達0.1億元。西陵鎮第三產業以雲蒙山景區旅遊業為主,2011年客流量10萬人次。產值達4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西陵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各項貸款餘額0.1億元,比上年增長7.8%。 [1] 

西陵鎮交通運輸

西陵鎮境內有G9511淶淶高速公路、G112國道、環陵路等公路幹線交會。 [1] 
西陵鎮 西陵鎮

西陵鎮社會事業

西陵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西陵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515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1所,在校生1234人,專任教師76人;初中1所,在校生1340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西陵鎮教育經費達35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00萬元。 [1] 

西陵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西陵鎮有文化站1個;村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7個;有線電視2436户,入户率為55%。 [1] 

西陵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西陵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6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械。 [1] 

西陵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西陵鎮有鎮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0個。專業衞生人員68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5人。17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西陵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西陵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15户,人數685人,支出649380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79元;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40人次,共支出42000元,比上年增長12.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46868元,比上年增長2.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025人,參保率達93%。 [1] 

西陵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西陵鎮有郵政局1個。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用户3455户,電話用户普及率78%,寬帶接入用户399户。 [1] 

西陵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西陵鎮建成西陵鎮水廠,有深水井2眼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2.4萬立方米。 [1] 
供電
2011年末,西陵鎮鎮區110千伏變電站1個。 [1] 
園林綠化
2011年末,西陵鎮鎮區綠化覆蓋面積45.6平方千米,約佔總面積的56.3%。 [1] 

西陵鎮歷史文化

西陵鎮名字由來

西陵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清西陵腹地而得名。 [1] 

西陵鎮文物古蹟

  • 清西陵
清西陵
清西陵(4張)
清西陵,位於易縣縣城西15千米的永寧山下,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於民國四年(1915年),其間185年。清西陵旅遊面積224平方千米(陵區內轄兩鎮),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之一。清西陵的保護範圍8300公頃,建有皇帝陵4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皇后陵3座、妃陵3座、王爺、阿哥、公主園寢4座,形成了以14座陵寢為主,行宮、永福寺、衙署為輔的陵區建築。埋葬着4個皇帝、9個皇后、57個妃嬪以及王爺、阿哥、公主共計80人。陵區內矗立着千餘間宮殿和百餘座石建築,構成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陵寢內外有古松16000餘株,是華北最大的古松林。 [5] 
1961年3月4日,清西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5] 
2001年1月9日,清西陵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5] 
清西陵位於東經115°13’—115°25’,北緯39°20’—39°25’之間。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千米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千米。
清西陵

西陵鎮非遺

龍舞(易縣擺字龍燈),也稱“舞龍”,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舞龍燈”,是易縣一種民間舞蹈。
河北省易縣西陵鎮忠義村位於清西陵,始建於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原為建造泰妃陵的內務府衙門,辛亥革命後更名為“忠義村”,擺字龍燈即在這裏流傳。易縣擺字龍燈系因龍體內置燈並可用龍體擺出各種字形而得名,又因龍體分節而產生“節龍”、“段龍”的別名。據傳它原是乾隆年間成立泰妃陵衙門時由承德避暑山莊帶來。
易縣擺字龍燈由13節龍身組成,另加領龍繡球1個。龍身又稱“龍節”,外罩繪有龍鱗、龍爪的龍衣。每節龍身長1.2米,直徑約0.5米,節中央有一個固定的把手,身內設三環套月式蠟燭籤3個。擺字龍燈由14人表演,引龍人“蜘蛛”在前領舞,另外13人分別舉着龍頭、龍身、龍尾擺字。表演常在晚上進行,屆時先讓周圍的光線全部暗下來,而後在鑼鼓鑔鐃的伴奏下,一條火龍夭矯起舞,舞龍者不斷變換隊形擺出漢字,組成“天下太平”、“安居樂業”、“立(利)見大人”、“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的詞句。龍燈隊形變化豐富,有龍擺尾、地卧龍、天卧魚、龍塔垛、跑八字等多種形狀。在整個表演中,龍尾可以單獨行動,每個字的最後一筆均由龍尾完成,每擺好一字,龍尾都要繞場一週,再到達應在的位置,顯示出輕鬆幽默、靈動活潑的特色。
2008年,龍舞(易縣擺字龍燈)被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7] 
龍舞(易縣擺字龍燈)

西陵鎮民俗風情

西陵鎮滿族特色文化遺存豐富,其中以滿族飲食文化、滿族民俗文化、滿族古建文化、清西陵皇家陵寢文化、雲蒙山佛教文化為代表。

西陵鎮風景名勝

西陵鎮有雲蒙山和卧龍山2個自然風景區
雲蒙山距易縣縣城約20千米,因為山中常年雲霧繚繞而得名。雲蒙山總面積40平方千米,由77道山峯、33道峽谷組成,頂峯海拔1120米。雲蒙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一片次生林。“雲蒙疊翠”為西陵八景之一,桃花、瀑布、紅葉、冰雕堪稱“雲蒙四絕”。自東晉以來,雲蒙山就是佛教場所和旅遊勝地,景區內共有景點6處。 [8] 
雲蒙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