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溪

(李商隱詩作)

鎖定
《西溪》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是詩人晚年傷懷之作。首聯點題,並慨嘆只能獨遊,無人相伴。頷聯借柳惲苦吟和楊朱臨歧傍徨無路,寫出生活的悽苦。頸聯寫只能與野鶴寒松為友,突出生活的孤獨,也表現出詩人對周圍世俗的煩厭。尾聯是詩人自我排解,遠在天涯,人越來越是“常病意”,並寫岑寂孤獨遠甚過煩囂歡娛。全詩寫得孤傲清涼,而實際上詩人心中悲苦已極,使全詩具有極悽苦感傷的情味。
作品名稱
西溪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李義山詩集》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西溪作品原文

西溪
近郭西溪好,誰堪共酒壺
苦吟防柳惲,多淚怯楊朱
野鶴隨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勝歡娛 [1] 

西溪註釋譯文

西溪詞句註釋

⑴西溪:位於梓州(今三台縣城)西。
⑵郭:外城。
⑶酒壺:這裏指飲酒。
⑷苦吟:反覆吟詠,苦心推敲。言做詩極為認真。防:這裏念fāng,相比,抵當。柳惲(yùn):《梁書·柳惲傳》:“柳惲字文暢,河東解人,少工偏什,為詩曰:‘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琅琊王融書之齋壁。入梁,為秘書監,終吳興太守。”
楊朱:《淮南子·説林》:“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
⑹“野鶴”句:《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⑺大夫松:《漢官儀》:“秦始皇上封泰山,風雨驟至,休於松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漢書注》:“五大夫,秦第九爵名。”
⑻常病意:常常意緒惡劣。
⑼岑(cén)寂:冷清,寂寞。 [2]  [3] 

西溪白話譯文

近郊這一帶西溪的風光最美,可是有誰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憂。苦吟詩句比柳惲還要入迷,傷心流淚成天像楊朱那樣擔憂犯愁。只能和野鶴為友追隨這位飛禽中的君子,以寒松為師向這位山中大夫稽首。飄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緒惡劣,但這孤寂寥落的生活卻勝過那喧鬧煩囂。 [1] 

西溪創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認為這首詩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時所作,清代學者馮浩編於大中九年(855)。李商隱此時期詩中多次寫到西溪,是因他常到這裏來散心。此詩也是到西溪散心觸景傷懷而作。 [2]  [3] 

西溪作品鑑賞

西溪文學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晚年傷懷之作。首聯點題,並慨嘆只能獨遊,無人相伴,即和結句“岑寂”相應。是此詩表現的主旨,可謂此詩詩眼
以下三聯均是表現詩人生活的孤獨岑寂。頷聯寫每日裏只能像柳惲那樣苦吟詩歌,又像楊朱那樣傷心流淚因傍徨無路而擔心犯愁,寫出生活的悽苦。解釋這兩句,歷代注家所論,似均欠當。馮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詩文,而楊本勝賢而文,懇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歟?”如此釋詩,可説是所有李商隱詩的註釋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於李商隱之詩,每多朦朧隱晦,注家們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見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見有“楊”字,就疑是指楊本勝。理解這兩句,首先必須詳細體會第二句,“誰堪共酒壺”中的“誰堪”二字,這兩句即緊承第二句,落實“誰堪”二字。因此,這兩句內在含義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惲的文采,但我卻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楊朱的見識,但我卻又怕他過於多淚。
頸聯寫只能與野鶴寒松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獨,從中也看出詩人對周圍世俗的煩厭,詩人認為這西溪郊外的野鶴寒松遠甚過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見出詩人的孤高品性。尾聯是詩人自我排解,遠在天涯,人越來越“常病意”,在這樣的時候,感到岑寂孤獨遠甚過煩囂歡娛。關於尾聯,歷代往釋家大抵偏於“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廢詩。”屈復曰:“天涯病客,以岑寂為佳耳。”對於本詩第七句,有必要分析這五個字的節奏:
其一、如果將商隱看成有病,應讀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説唐人詩中極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為如果變為上四下一格,則“意”字放在此句,簡直毫無作用。
其二、如果將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則與第二句“誰堪共酒壺”,委實大相矛盾。唐人詩中,凡説及有病,多提戒酒,絕不可能提到無人陪伴飲酒。
其三、如果將這一句看成是多病,則多病正宜於“岑寂”,亦不可能有“歡娛”之事,是則第八句簡直是畫蛇添足,毫無意義。
其四、如果將這一句看成是多病,則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無着落了。一個多病之人,還能出遊郊外,還能欣賞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難置信的。
基於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應釋為名詞,而應釋為形容詞,將“病意”二字連讀,如此,則全詩脈絡皆可貫通了。
全詩寫得孤傲清涼,但實際上詩人心中是悲苦已極,使全詩具有極悽苦感傷的情味。 [1]  [2] 

西溪名家評價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義山《西溪》詩:“野鶴隨君子,’寒松揖大夫。”其意則自傷淪落荒野,所見君子惟有鶴,大夫惟有松而已。思路雖深。神韻殊不高雅。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第二句便含岑寂意。第三句因病廢詩。第四句時方喪偶也。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西溪最佳,奈是獨遊,遊人雖多,無堪其酒懷者。惟覺防柳惲之苦吟,怯楊朱之多淚耳。幸有野鶴相隨,寒松堪揖,所以如此者,天涯病客、以岑寂為佳耳。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自不欲人共,非無人共也。傲情可想,“勝”字更傲。仲野恩禮不薄,義山情好亦深,大抵自概“因人作遠遊”,故不覺“滿目悲生事”耳。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病夫羈旅,只得以清淨消之。 [4] 

西溪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有《李義山詩集》。 [5] 
參考資料
  • 1.    李淼.李商隱詩三百首譯賞:長春出版社,1990:302-303
  • 2.    鄧中龍.李商隱詩譯註(中):嶽麓書社,2000:5-8
  • 3.    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崇文書局,2011:454-455
  • 4.    王步高.李商隱全集(上):珠海出版社,2002:544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