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格弗裏德·倫茨

鎖定
西格弗裏德·倫茨(Siegfried Lenz)是德國當代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小説《德語課》的作者,也是德國繼承現實主義傳統的代表作家,在當代德國文壇的地位僅次於伯爾和格拉斯。
憑藉1968年出版的《德語課》等作品,西格弗裏德·倫茨與君特·格拉斯海因裏希·伯爾馬丁·瓦爾澤等一起成為戰後德國最重要的作家。
2014年10月7日,西格弗裏德·倫茨(Siegfried Lenz)在德國漢堡因病去世,享年88歲。 [1] 
中文名
西格弗裏德·倫茨
外文名
Siegfried Lenz
國    籍
德國
民    族
德意志
出生日期
1926年3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4年10月7日 [1] 
畢業院校
漢堡大學
職    業
職業作家
出生地
東普魯士馬祖裏地區的呂克
代表作品
《空中雄鷹》
德語課

西格弗裏德·倫茨人物簡歷

1926年3月17日,西格弗裏德·倫茨生於東普魯士的呂克(現位於波蘭境內的馬祖里亞)。父親早逝後,6歲大的倫茨在祖母的撫養下長大。和君特·格拉斯一樣,二戰期間曾加入過希特勒的青年團,那時他才13歲。1943年,17歲的倫茨加入德國海軍,戰爭結束前開了小差逃離軍隊,被英軍俘獲後送到德國的石荷州。戰後,倫茨在漢堡攻讀文學和哲學,1950年,24歲的倫茨開始出任德國《世界報》副刊編輯,他的工作就是改稿——修改別人的連載小説。因為這份工作,他自己也開始嘗試寫作,並於1951年完成了處女作中篇小説《空中有蒼鷹》並開始在《世界報》連載,這部小説中文版不久前剛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和九久讀書人出版。倫茨的首次寫作並沒有寫自己熟悉的二戰,而是將時間放在了一戰結束前的芬蘭內戰,小説主人公施滕卡就是民族分裂的受害者,一名遭到新政府迫害的教師,他越獄逃到俄、芬邊境上的佩科村,投奔朋友,最終卻戲劇性地落在了追蹤者的手裏。倫茨的處女作得到了評論界的關注,這本書於1952年被授予雷妮·希克勒獎,德新社則評價這位年輕的作家像一隻“蒼鷹闖進德語文學界”。
倫茨早期最受歡迎的作品是1955年出版的《我的小村如此多情》,這是倫茨當時為他的新婚妻子寫下的幽默温柔的情書,一共寫了二十個關於自己故鄉的故事。《我的小村如此多情》中文版之前曾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這本鄉土小説集中,他用簡單、活潑的語言寫自己年少時生活的村莊,故事的場景圍繞在牲畜、穀倉、農家與小村酒館之間,故事的主角盡是居住於此的平凡人物。這部小説當時在德國發行了160多萬冊。
開始寫作的最初10年是倫茨創作的高峯期,他還陸續出版了《與影子決鬥》(1953),《激流中的人》(1957),《麪包與運動》(1958),《默哀時刻》,這三部作品均已翻譯成中文出版。1963年,倫茨發表了《滿城風雨》,這位經歷過二戰的年輕作家提出了戰爭的罪責問題,表示了作者對過去戰爭的反思,而關於戰爭反思最成功的作品就是1968年出版的《德語課》。 [1] 
1926年3月17日,西格弗裏德·倫茨生於東普士馬祖裏地區的呂克。他曾加入希特勒的青年團,戰爭結束前夕被徵入伍,在納粹軍隊崩潰時逃往丹麥。戰後在漢堡攻讀英國文學德國文學和哲學。1950年任《世界報》副刊編輯。1951年起成為職業作家。倫茨在政治上主張改革,贊同社會民主黨綱領,在藝術上主張藝術為道德服務,反對作家置身於社會現實之外,初期創作受海明威等人的影響。1951年第一部小説為《空中羣鷹》。成名作《德語課》發表於1968年,是戰後西德流行較廣的小説之一。小説取材於畫家埃米爾·漢森在納粹統治時期被禁止作畫的真實事件,引起輿論界的重視。倫茨的重要小説還有《與影子決鬥》(1953),《激流中的人》(1957),《麪包與競賽》(1958),《默哀時刻》。1963年發表的《滿城風雨》,提出了戰爭的罪責問題,表示了作者對過去戰爭的反思。他還著有話劇和廣播劇。
他的成名作《德語課》名列世界50大小説,是德國中學生的指定讀物,每本德國文學史認定必讀的經典。近期著作有《少年與沉默之海》與《失物招領處》。

西格弗裏德·倫茨作品介紹

西格弗裏德·倫茨德語課

新經典文庫·倫茨作品 新經典文庫·倫茨作品
易北河水緩緩流淌,濃霧中的汽笛聲依稀傳進禁閉室,少年犯西吉·耶普森正在完成他的懲罰性作文《盡職的快樂》。
《德語課》新版 《德語課》新版
痛苦的往事打開了缺口:十多年前,身為鄉村警察的父親克盡職守地監視一位於他有救命之恩的畫家,禁止其作畫。自幼與畫家親近的西吉,悄悄將他的作品藏在一間破磨坊裏。戰後,禁令解除,父親卻仍然頑固不化地繼續“履行職責”。一場莫名大火將磨坊裏的畫作付之一炬,西吉對父親的懷恨與恐懼到達極點。不久,他因公然在展覽上“偷”畫被送入教養所……
西吉在回憶中一發不可收拾,日復一日完成了厚厚一摞《盡職的快樂》。而他自己也不願再跨出禁閉室,想要一直寫下去,繼續體會“盡職的快樂”……

西格弗裏德·倫茨激流中的人

激流中的人 激流中的人
老潛水員欣裏希斯生活在二戰後德國的一個港口城市,這個再平凡不過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決定:要想保住工作,養活年幼的兒子、未婚先孕的女兒以及日漸衰老的自己,就必須篡改證件上的年齡。可無論欣裏希斯如何掙扎,令人窒息的打擊偏偏在這時接踵而至:女兒看透了男友遊手好閒、雞鳴狗盜的本質,絕望中企圖跳橋自殺;港口裏沉沒的潛艇中藴藏着價值不菲的電池,即將觸發一場不計後果的冒險;而那個為了挽救全家人所保守的秘密,也面臨暴露的危險……

西格弗裏德·倫茨默哀時刻

默哀時刻 默哀時刻
我曾經撫摸過你的黑色短髮,在沙灘上親吻過你明亮的眼睛……
海邊小鎮的夏日,十八歲的高中男生愛上了自己的英語老師。懵懂澄澈的心剛剛開始描摹未來的圖景,卻因一場船難,消散在鹹澀的海風中。在痛苦和隨之而來的恐懼伴隨下,少年試着尋回永遠逝去的愛情。

西格弗裏德·倫茨人物逝世

2014年10月7日,小説《德語課》的作者、德國作家西格弗裏德·倫茨(Siegfried Lenz)在德國漢堡因病去世,享年88歲。 [1] 

西格弗裏德·倫茨人物評價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曾評價倫茨及其作品道:“它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民族縮影。誰想要了解德國,就應該讀他的書。” [2] 
作家莫言曾在與馬丁·瓦爾澤的對話中感嘆:“當作家的個人經驗和社會歷史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重合時,我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西格弗裏德·倫茨的《德語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