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

鎖定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從建校初期的數理化繫到1986年的化學系,再到進入新世紀後的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於2020年正式更名為化學與環境學院,已走過了60餘載。 [1] 
該院已有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含卓越工程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材料化學6個本科專業,一個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三個化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餘人,研究生100餘人。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38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佔87.9%,35歲以下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有12位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
中文名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Chemistry & Environment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簡    稱
化環學院
所屬地區
中國成都
主要院系
化學系,藥學系 [2] 
院    長
趙志剛 [3]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學院概況

歷史沿革
從建校初期的數理化繫到1986年的化學系,再到進入新世紀後的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學院已走過了60餘載。
教學規模
學院已有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含卓越工程師)、環境科學製藥工程(含卓越工程師)、藥物製劑、藥學中藥學材料化學9個本科專業,一個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四個化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民族藥物化學),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餘人,研究生100餘人。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38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佔87.9%,35歲以下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有12位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
學院建有國家民委化學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化學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少數民族藥物研究所、羌醫藥研究所、民族醫藥實驗室、製藥工程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總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擁有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紅外光譜儀、質譜儀、核磁共振波譜儀、等離子體質譜儀、場發射掃描電鏡等大型進口設備,設備總值近3000萬元,可承擔本學院以及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藏學院、彝學院等其他學院16個本科專業3200餘名學生的實驗教學工作,並建有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7個,鬆散型的校外實習基地10多個。
教學成果
近5年來,化環學院教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級項目子課題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校級教研成果獎3項,獲得科研經費近2000餘萬元,發表論文500多篇,(SCI、EI收錄200餘篇),出版教材及著作10部。
近5年來,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20%左右(其中很多在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校就讀),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1]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黨建工作

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分黨委現有4個黨支部,為教師支部、研究生支部、學生一支部和學生二支部。教師黨支部共有正式黨員53人,預備黨員1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3人,佔7.69%。學生支部共有正式黨員54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28人,佔51.85%。預備黨員56人,其中少數民族31人,佔55.36%。入黨積極分子215人,遞交入黨申請書總人數為1218人,佔學生總人數的65.48%。 [4] 
黨建工作 黨建工作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按照學校總體發展要求,圍繞重點學科建設的需要,切實做好高層次人才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引進、培養工作。通過打造,一支規模適度、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敬業愛崗的教師隊伍業已形成。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2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38人、碩士19人,我院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58 %,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佔87.9%,35歲以下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有13位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 [5]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科研團隊

通過多年的人才積累和前期項目滾動,一大批中青年科研骨幹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我院形成了“生物有機與有機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納米材料”、“民族藥物”、“天然產物研究與新藥開發”等5個科研團隊。其中“生物有機與有機合成”,“天然產物研究與新藥開發”,“民族藥物”3個科研團隊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生物有機與有機合成”科研團隊
該團隊有7名研究人員,其中教授2人,博士5人,有3位博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該團隊在超分子化學,微波化學,藥物化學,不對稱催化合成等領域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原創性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微波化學在甾體結構修飾中的應用方面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與認同。近年來,主持和主研了國家和省部科研項目15項,在研科研經費90餘萬元。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 Inorg. Chem.,J.Org. Chem.,Org. Biomol. Chem.,Tetrahedron,Tetrahedron.Lett.,Synlett,Bioorg.Med. Chem. Lett., Chirality, J.Chem. Res., Res. Chem. Intermediates, Chin. Chem. Lett.等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有90篇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SCI收錄,影響因子之和大於70。
科研團隊 科研團隊
“民族藥物”科研團隊
該團隊有11名研究人員,其中教授2人,博士11人,有3位博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該團隊結合學校“兩翼”建設,對藏、彝、羌,苗民族地區傳統醫藥藥方的蒐集與整理,民族藥物有效成分的分離鑑定以及青藏高原特有藥用植物的培植與開發利用等領域開展了系統的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民族醫藥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近年來,主持國家重大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部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在研科研經費80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
科研團隊 科研團隊
“天然產物研究與新藥開發”科研團隊
該團隊有8名研究人員,其中教授3人,博士5人,有3位博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該團隊在天然產物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的分離純化,性能改進,染色機理以及民族藥的分離純化,結構鑑定、工藝研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和主研省部科研項目12項,在研科研經費120餘萬元。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JALCA,J. Mass. Spectrum, Asian. J. Nat. Prod.,中草藥,食品科學,中國皮革 等上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有48篇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SCI收錄。
科研團隊 科研團隊
“功能高分子材料”科研團隊
“功能高分子”學術創新團隊是圍繞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密切結合西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而創建的。本學術團隊的研究工作以功能高分子為核心,以分子設計(化學)與材料設計(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為基礎,以製備技術(有機合成高分子合成等)為手段,以微納尺度與三維結構為方向,以新材料與器件的開發和實用化為目標,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以產業化為目標的高技術研究開發等工作。
本創新團隊建設依託於“基礎化學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團隊7名核心成員,全部來自於化學與環保工程學院的化學工程、應用化學二個教研室。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6人,具有在國外訪學一年以上經歷的2人。近5年來,本團隊成員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過程中,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完成3項,在研3項),省部級項目2項(完成1項),校級項目7項。該創新團隊集中了我校相關學科教學、科研的骨幹人員,團隊成員均有豐富的從事功能材料科研的經驗。
科研團隊 科研團隊
“功能納米材料”科研團隊
創新團隊的研究方向涵蓋了化學、材料學、物理學及環境科學的大部分領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新型吸附納米材料的製備技術;(2)微介孔納米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微結構分析;(3)微介孔納米材料的性能與應用;(4)有機高分子材料的改性;(5)工業廢水的綜合治理和利用。本科技創新團隊已承擔多項國家級課題和省部級課題,發表多篇SCI和核心論文,申報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6]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學科專業

化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質,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掌握化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勝任化學及相關領域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化工原理、生物化學、無機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結構化學、綠色化學、高等有機化學、波譜分析、精細有機合成、高分子化學、綜合化學實驗、有機立體化學、高分子物理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7] 
化學工程與工藝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工藝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製圖、化工工藝設計、無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生物化學、化工工藝學、現代化工分離技術、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化工技術經濟、精細有機合成、波譜分析、化工儀器儀表、化工熱力學、塗料化學、綠色化學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7] 
應用化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化工的基本理論、基本專業知識,以及具有較強的實驗操作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專業科技管理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生物化學、綠色化學、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工程製圖、儀器分析實驗、天然物純化及分離、材料化學、波譜分析、精細化工工藝學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7] 
材料化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材料科學及與其相關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為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服務的材料化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結構化學、近代分析測試技術、合成技術與方法、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材料化學專業實驗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7] 
環境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教學、科研、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環境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法、環境經濟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7] 
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環境工程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環境工程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城市、區域和企業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與治理、監測與評價等方面的高層次工程技術與管理複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環境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環境土壤學、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工程綜合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等。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畢業合格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