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大學藥學院

鎖定
西南大學藥學院成立於2006年4月30日,是西南大學組建後以原西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藥學專業、基礎科技學院化工與製藥專業和西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製藥工程專業為基礎的新建學院。
學院有化學藥學、生物藥學、中藥學、藥理學、藥物製劑、藥物分析學和製藥工程7個教研室。與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共建臨牀藥學教研室,與重慶市北碚中醫院共建藥物製劑工程中心。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本科專業;有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7] 
中文名
西南大學藥學院
外文名
SWU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簡    稱
西南藥學院
創辦時間
2006年4月30日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藥學類
主管部門
西南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付志鋒、黨委書記:周大明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2個,專業學位2個 [7]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7]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7] 
校    訓
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校    歌
西南大學校歌
校慶日
4月18日
地    址
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大學南區內
院校代碼
10635

西南大學藥學院發展歷史

1994年,開始研究生培養;
1995年,開始培養本科人才,是國家首批培養“生物製藥”專業人才的5個單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2012)的全國10個藥學和中藥學與生物製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國家級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之一和全國首批(2014)2個國家級藥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之一。
1997年,創辦藥學本科專業;
2000年,開始培養生物藥物分析方向科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2001年,創辦化工製藥本科專業;
2003年,獲得“藥用資源化學”博士和“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獲得“藥物分析學”科學碩士授予權,
2010年,獲准培養“製藥工程”領域專業碩士,
2011年,獲得“中藥學”一級學科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中藥學”一級學科被評為重慶市重點學科、“中藥藥理學”和“中藥化學”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藥用資源化學”博士點更名為“生物藥學”點,授理學博士學位,同時招收“生物藥學”碩士研究生。
2014年,獲准“中藥學”專業碩士;同年,批准設立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1] 

西南大學藥學院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學院近5年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在內的各級科研項目200餘項,經費超過9000萬元,發表SCI在內的高水平論文500餘篇,獲得發明專利80餘項,臨牀試驗批准新藥3種。
學術交流
結合國家重大新藥創制、三峽庫區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的特種藥用資源,在藥用植物資源、藥用動物資源、藥用微生物資源、藥物製劑、生物醫藥分析方面做出了特色研究。為進一步推進協同中心的發展,學院在重慶希爾安藥業有限公司、重慶華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科瑞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華森製藥有限公司等20餘家制藥企業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工作站和本科生實習實訓基地,遍及重慶市各大區縣和周邊省份。為加快辦學國際化,學院不斷加大在海外進行師資培訓的力度,加大派出本科生和研究生、接收來自海內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力度,並探索研究生課程的全英文教學。與澳大利亞卧龍崗大學Illawarra保健與醫學研究所、日本武藏野大學藥學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等國際著名大學的學院和研究所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師資培訓與交流、科研項目與協同創新等形式多樣的合作關係。
一方面,學院積極鼓勵教師出國交流訪學、聘請外籍專家來校任教,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開展學術講座等吸引國際知名專家來院訪問,提升學院國際影響力。學院先後與泰國孔敬大學藥學院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與愛爾蘭卡洛理工學院聯合開展“3+1生物製藥本科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已連續兩年選派學生前往愛爾蘭卡洛理工學院和泰國孔敬大學進行交換學習。 [2] 
隨着對外交流合作的深入和發展,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加大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力度。組建了遠志全英文創新實驗班,實施全英文教學、個性化培養。近5年來,先後有100餘名學生赴美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攻讀學位或短期交流。 [2] 
科研平台
學院設置了化學藥學、生物藥學、中藥學、藥理學、藥物製劑、藥物分析學和製藥工程7個教研室。與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共建臨牀藥學教研室, 與重慶市北碚中醫院共建藥物製劑工程中心。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建有面向社會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服務的西南大學藥學院分析測試中心、重慶市創新藥物質量控制平台和西南大學藥學院SPF級實驗動物中心等公用平台,有包括400M核磁共振儀、MALDI-TOF/TOF生物質譜分析儀、三重四級杆液質聯用儀、小動物活體成像分析系統、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熒光顯微成像分析系統、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熱分析儀和激光粒度儀等價值3000多萬元的教學和科研儀器設備。
省部級以上 [3-4] 
  • 重慶市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發光與實時分析重點實驗室
  • 重慶市藥效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現代中藥生產力促進中心
  • 重慶市藥物過程與質量控制過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藥學院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截至2019年12月,西南大學藥學院開設有2個本科專業。 [5] 
本科專業
製藥工程
藥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3月25日,學院有教職工91人,其中專任教師72名,包括教授32名、副教授24名;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33人;66人具有博士學位,52人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現有教師中,有國家級人才2人、國家級“四青”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慶市百人計劃1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4人,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1人。 [7] 
此外, 還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孫漢董院士、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陳蓓寧教授、澳大利亞卧龍崗大學黃旭楓教授、美國喬治亞大學傅振芳教授為我院客座教授,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張玉奎院士、中國藥科大學姚文兵教授、復旦大學陸偉躍教授、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等10餘名國內外著名教授和製藥工程師為本院兼職教授。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黃承志)
  • 新世紀百千萬國家級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1名(黃承志)
  •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名(黃承志、付志鋒、宋楊、付愛玲)
  • 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1人(黃承志)
  • 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2人(徐曉玉、胡昌華)
  • 國家新藥中藥會評專家:1人(徐曉玉)
  • 國家科技成果獎會評專家:1人(胡昌華)
  • 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會評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會評專家:1人(黃承志
  • 重慶巴渝學者:2人(黃承志、付志鋒)
  • 重慶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黃承志、李學剛、羅永煌、徐曉玉)
  • 重慶市百名工程技術高端人才:1人(李學剛)
  • 重慶市百名科技領軍人才:1人(黃承志)
學科建設
學院有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4年),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有藥學(2018年)、中藥學(2011年)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有中藥學(2014年)和生物與醫藥(2011年)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藥學(2000年)和製藥工程(1999年)二個本科專業,2017年藥學專業通過專業認證,2018年藥學專業成為重慶市首批本科一流專業立項建設點。2019年藥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製藥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藥學學科已成為國家生物學一流學科的重要支撐學科、重慶市重點學科和西南大學一流培育學科。 [2]  [7] 
教學建設
本科學生在“挑戰杯”、“全國藥苑論壇”、“製藥工程杯”等全國性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共20餘項;本科學生髮表科研論文40多篇,研究生髮表科研論文23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50餘篇;研究生學術貢獻連續幾年位居全校前5,獲得重慶市和校級優秀博士碩士論文20餘篇;學院畢業生年終就業率均達95%以上。 [2] 
學院以國家“2011計劃”為發展契機,依託重慶市新藥創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重慶市科委為指導、與重慶大學、重慶中藥研究院、太極集團、希爾安藥業等為核心以及多家境內外合作單位形成了政產學研用協同體,“三峽庫區中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因而成為西南大學首批6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2),也是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批准成立的第二批“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3)”。
學院通過承擔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和打造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努力培養高水平的創新性人才。有《光電傳感與實時分析》(2007)和《納米生物醫藥》(2013)兩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設立了現代生物醫藥研究所、藥用資源化學研究所和中藥研究所。建設有《重慶市現代中藥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藥效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台,有《發光與實時分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的生物醫藥分析方向,與生命科學學院共建教育部《脊椎動物器官發育與再生創新引智基地學院》,是重慶新藥創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與企業合建了《重慶市金銀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慶市黃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正承擔國家863和973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面上及青年基金項目、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重點及面上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各類教學和科研項目140餘項, 在研經費3000餘萬元。近5年來,全院獲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等一等、二等等各種科研成果獎7項, 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0多項, 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Acs Nano、《中國科學》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0多篇。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創新氛圍為本科生開展大學生創新計劃和研究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1] 
2019年《生物技術製藥》獲批重慶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20年《生物技術藥物學》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20年《藥物分析學》獲批重慶市線下一流課程。 [7] 

西南大學藥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付志鋒(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建設、隊伍建設、財務、發展規劃、安全工作)
黨委書記、副院長:周大明(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教職工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統戰、人事、院辦公室、工會教代會、離退休及學院穩定工作)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堅(主持學院紀委工作,分管本科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業、學院宣傳、網絡與信息工作、校友工作、關工委工作)
副院長:陳敏(分管本科教學工作、實驗中心建設、網絡與繼續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
副院長:羅雷(分管科研、社會服務、研究生教育、國有資產工作)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