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付志鋒

鎖定
付志鋒,男,漢族,1978年10月生於江西進賢,無黨派人士,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5] 
現任西南大學藥學院院長。 [6] 
中文名
付志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進賢
出生日期
1978年10月
畢業院校
西南大學

付志鋒人物經歷

1997年9月—2001年7月 西南大學 本科生
2001年9月—2004年7月 西南大學 碩士生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南京大學 博士生
2007年7月—現在 西南大學 教師
2010年1月—2011年2月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 訪問教授
2013年5月—2014年5月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 訪問教授 [3] 

付志鋒研究方向

結合化學發光/電致發光、免疫分析、微流控芯片等技術。 [3] 

付志鋒主要成就

研製了數種流動式免疫傳感器與免疫傳感器陣列,並提出了用於多組分免疫分析的“底物區帶分辨”、“通道分辨”、“二維分辨”、“時間分辨”等技術,用於生物標誌物的聯合檢測與重大疾病早期診斷、中藥中有害物質快速檢測以及動物產品中違禁藥物的快速篩查,相關成果多次發表於Anal.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Nanoscale和Biosens. Bioelectron.等著名刊物上。結合微生物學基本原理與化學發光/電致發光分析,提出了“抗生素親合”、“噬菌體親和”原理,基於此研製了多種適合於現場檢測和快速篩查的生物傳感器與試劑盒,用於多種病原菌的快速檢測及耐藥性研究,相關成果多次發表於Anal. Chem.、Chem. Commun.等著名刊物上。結合微透析/微超濾在線採樣技術與化學發光/電致發光、毛細管電泳分析手段,用於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分析新方法以及藥物-生物大分子結合作用的研究,相關成果發表於Biosens. Bioelectron.Anal. Chim. Acta等著名刊物上。迄今為止,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申請專利6項,3項已獲授權。 [3] 

付志鋒所獲榮譽

(1)“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8,排名第一)
(2)“重慶市十佳科技青年獎”提名獎(2016)
(3)“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8,排名第四)
(4)“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2008,排名第五)
(5)“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7,排名第五) [3] 

付志鋒社會任職

(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0)
(2)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2013)
(3)重慶市高校“納米生物醫藥”創新團隊負責人(2013)
(4)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常務委員(2019)
(5)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噬菌體學組委員(2018)
(6)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分析分會專業委員(2012) [3] 
(7)重慶市第六屆政協委員、常委(2023.1) [1-2] 
(8)西南大學第二屆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長(2021.12) [4] 

付志鋒科研項目

(1)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2013)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單原子催化劑的化學發光行為研究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應用(2021-2024)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噬菌體識別機制的病原菌及其耐藥性檢測新方法(2018-2021)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抗生素親合作用的致病細菌檢測新方法(2015-2018)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時間分辨化學發光的多元免疫分析(2012-2015)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電致化學發光多組分免疫傳感器陣列(2009-2011)
(7)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於化學發光動力學分辨的多組分同步免疫分析(2013-2015)
(8)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項目:納米生物醫藥(2013-2016)
(9)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烈性噬菌體識別機制的致病細菌快速檢測新方法(2018-2021)
(10)教育部新教師基金:基於空間分辨電致發光成像檢測的多蛋白質聯合免疫分析(2009-2011)
(11)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用於疾病相關蛋白質聯合檢測的電化學發光免疫傳感器(2009-2012)
(12)橫向開發項目:細菌富集磁珠的製備工藝及其性能研究(2019-2020)
(13)橫向開發項目:複方地塞米松乳膏方法學研究、質量對比以及穩定性研究(2016-2017)
(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創新團隊項目:基於納米光學材料的生物醫學分析(2017-2019)
(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大項目:用於多種“瘦肉精”同時篩查的化學發光多組分免疫分析方法(2012-2014)
(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創新團隊項目:致病菌檢測新策略(2013-2016)
(17)西南大學博士基金:毛細管電泳-電致化學發光聯用的藥物分析新方法(2007-2009)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