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北抗日義勇軍

鎖定
西北抗日義勇軍,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建立的一支革命隊伍。1932年12月,甘寧青特委成立後,為了在靖遠建立革命根據地和抗日統一戰線的工農政權,決定調當時在寧夏的王儒林負責組建西北抗日義勇軍。1933年3月中旬,在榆中縣園子岔宣佈成立西北抗日義勇軍。西北抗日義勇軍的活動,引起國民黨甘肅軍政當局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恐慌,組織甘、寧、青三省組成聯軍“圍剿”。同年4月下旬,經過紅砂峴的浴血戰鬥,西北抗日義勇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1-2] 
中文名
西北抗日義勇軍
成立時間
1933年3月
主要人物
王儒林
李慕愚

西北抗日義勇軍組織簡介

九一八事變後,隨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全國人民的抗日愛國運動逐漸興起。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甘寧青特委的工作中心是在抗日的旗幟下開展武裝鬥爭。甘寧青特委計劃組織一支抗日革命武裝,在靖遠一帶活動,以創建革命根據地。武裝力量的來源,準備以靖遠起義失敗後潛伏起來的游擊隊員為基礎,建立“西北抗日義勇軍”,進而擴大力量。考慮到王儒林在靖遠一帶較有影響,甘寧青特委決定由他負責組建工作。靖遠起義失敗後,王儒林隱蔽在寧夏,甘寧青特委通知他回到蘭州。為便於開展工作,特委通過葛霽雲續範亭杜漢三、邢肇堂等人的關係,為王儒林謀得鄧寶珊掌管的西安綏靖公署甘肅行署招募專員職務,讓他以合法身份,公開到靖遠招募新兵。1933年2月,王儒林、李慕愚等中共黨員以及參加過靖遠起義的骨幹呂振華、史悟亭等十多人在靖遠北灣設立招募辦事處,原靖遠起義失敗後隱蔽下來的游擊隊員紛紛前來。曾與靖遠起義時成立的陝甘游擊隊有過聯繫的薛寶山、張子明、楊得勝(藏族)等各率人馬前來參加,一月餘時間,招募處就招募了近400人。 [3] 
1933年3月中旬,西北抗日義勇軍在靖遠縣園子岔(現屬榆中縣)宣佈成立。王儒林任總指揮,李慕愚任政委,薛寶山任副總指揮,張子明任參謀長。初建時,義勇軍編為一個大隊,楊得勝(藏族)任大隊長,下轄三個中隊。局面打開後,李慕愚回蘭州向特委彙報了情況。甘寧青特委決定加強義勇軍的領導力量,派軍委書記孫作賓到靖遠工作。隨着隊伍不斷擴大,義勇軍由一個大隊擴編為步、騎兩個大隊,呂振華、楊得勝分任大隊隊長。 [3] 
西北抗日義勇軍利用甘肅綏靖公署准予他們“自行解決糧草”的許諾,公開發動羣眾,組織羣眾,打土豪,分糧食。義勇軍多次召開羣眾大會,李慕愚等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號召農民團結抗日,參加義勇軍。為了解決春耕季節農民缺乏籽種和糧食的問題,義勇軍發動羣眾鬥爭兩個大土豪,分了近百石糧食給貧苦農民,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和擁護。 [3] 

西北抗日義勇軍水北門起義

義勇軍迅速擴大,甘寧青特委決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武裝鬥爭規模。1933年3月底,甘寧青特委在印儂軒照相館召開秘密會議,吳鴻賓孫作賓常黎夫、李慕愚、馬豫章等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在蘭州舉行起義,以配合西北抗日義勇軍的活動,造成更大的武裝鬥爭聲勢。起義範圍是孫蔚如部的軍官學校、鄧寶珊部的學兵隊,水北門駐軍(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肅行署特務營第二連的一個排)。從上述部隊中拉出四至五個連隊約500人的武裝,到靖遠與西北抗日義勇軍會合。會後,孫作賓、李慕愚、郝新亞等即分頭行動,做如下工作:與孫蔚如部三十八軍十七師隨營軍官訓練班(教導隊)、鄧寶珊部新一軍學兵營、軍官營、特務營等部隊中的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繫,通知特委的起義計劃並要求做好起義的組織和思想發動工作;對起義後奪取銀行以解決經費,佔領軍械庫以解決槍支彈藥的具體組織與行動作了分工安排;確定部隊拉出後的行軍路線及所需軍用物品的籌備等工作。考慮到蘭州水北門在起義中的重要軍事位置,甘寧青特委派賀晉年、崔仰亭、李培青等黨員負責水北門駐軍的策反和起義後控制水北門。 [3] 
4月初的一天,蘭州起義發動,但因為組織聯繫工作的失誤和一些部隊準備不足等原因,原計劃各部隊行動未能一致起來。只有賀晉年、崔仰亭、李培青、石子健等七名同志以看戲為名集中在一個劇院裏。深夜時分,登上蘭州水北門城樓,駐軍排長柳明山早就與賀晉年相識並傾向革命,當賀晉年等説明來意後,柳明山當即表態:“我一定跟你們走”。水北門被控制後,為擴大戰果,賀晉年派崔仰亭、李培青二人前往離水北門不遠的橋門樓去繳敵人的槍,但被橋門樓守兵發現,對打起來。一時間,蘭州城內槍聲四起,各部隊相互射擊達兩小時左右,但相約起義的部隊並沒有統一行動。怕有變化,賀晉年等當即決定,將水北門起義部隊拉出城去,這20餘人繞過橋門,從鐵橋上過黃河直奔靖遠。後在在皋蘭境內的後長川與西北抗日義勇軍會合,並被增編為步兵一個大隊,由賀晉年任大隊長。 [3] 

西北抗日義勇軍不幸失敗

西北抗日義勇軍的發展壯大和廣泛活動,水北門起義震動蘭州,引起國民黨南京政府和甘肅軍政當局的恐慌,蔣介石命令蘭州駐軍和青海、寧夏駐軍聯合組成三省聯軍對西北抗日義勇軍進行“圍剿”,限期消滅。4月中旬,寧夏馬鴻賓部的冶成章騎兵旅、青海馬步青部的馬二虎黑馬隊和蘭州東路交通司令部的袁福昌騎兵團等,組成“圍剿”部隊向西北抗日義勇軍活動地區開來。 [3] 
三省聯軍步步緊逼,使得抗日義勇軍活動的地域越來越小,終被包圍在靖遠縣的紅砂峴一帶。4月下旬,敵人從南、西、北三面不斷收緊包圍圈。一天清晨,敵人以優勢兵力向義勇軍發動猛烈進攻。王儒林在前山陣地指揮作戰,孫作賓、李慕愚在後山陣地指揮作戰,義勇軍指戰員與裝備精良、數倍於己的敵人展開了拼死血戰。從清晨打到午後,義勇軍雖然奮力作戰,終未能擺脱困境,子彈打光,死傷慘重。敵人攻上前山,王儒林等人被俘。後山陣地在敵人強攻下,節節後退,最終丟失。紅砂峴血戰,除少數人突出重圍外,200多人犧牲,王儒林、孫作賓、李慕愚、呂振華、史悟亭、郝新亞、賀晉年等36人被俘。後除王儒林、賀晉年等在押解中途逃脱,孫作賓、李慕愚等經營救獲釋外,史悟亭、呂振華、崔仰亭、郝新亞等共產黨員和義勇軍戰士,被敵人殺害於蘭州。成立並戰鬥了40余天的西北抗日義勇軍,在十倍於己的敵人“圍剿”下失敗了,近300名指戰員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犧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