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作賓

鎖定
孫作賓(1909—2002),字相臣,西安市灞橋豁口村人。192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任楊虎城部十七師中共軍委書記。1932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四支隊司令兼政委,1932年12月任中共甘寧青特委軍委書記。1933年至1936年任中共陝西臨時省委負責人。1937年8月至1939年6月任中共甘肅工委書記。1942年4月任中共甘寧工委書記。解放戰爭期間任中共甘肅工委書記兼中共隴東地委第一副書記、代理書記。1949年7月至1952年任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兼省委統戰部部長。1953年1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第一副部長兼西北民族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54年7月至1958年3月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二書記、省長。當選為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後被錯劃為右派,蒙冤二十餘年。1978年平反後,調任陝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當選為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特邀代表,2002年8月1日在西安病逝。 [1] 
中文名
孫作賓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2002年8月1日
性    別

孫作賓人物生平

孫作賓(1909—2002) 中共黨員,陝西省咸陽人。17歲時即以優異成績考入陝西省立第三中學。上學期間,積極參加各種羣眾性革命活動,從中受到革命教育。
1927年,孫作賓考入西安中山學校黨政訓練班,畢業後被分配到馮玉祥組辦的訓練處當見習員,1928年5月離開馮部找到孫蔚如和于右任要求投筆從戎,7月進入楊虎城軍事幹部學校學習,6個月後正式開始了軍營生活。在部隊地下黨組織領導下,積極從事秘密工作,於192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在楊虎城倡導創辦的《宛南日報》社當記者。1930年,又被選派到教導隊學習,1931年1月畢業後到孫蔚如部十七師宣傳隊任宣傳員。
1931年11月,孫作賓等一批共產黨員隨軍抵甘。到蘭州後,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孫作賓即赴靖遠開展兵運工作。第二次靖遠起義後,他受派收編游擊隊。
1932年 12月,中共甘寧青特委在蘭州正式成立,吳鴻賓為特委書記,孫作賓擔任特委軍委書記。1933年2月,孫作賓和特委軍委將轉入地下活動的靖遠遊擊隊員重新組織起來,成立了甘肅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力量——西北抗日義勇軍,孫作賓以特委軍委書記的身份參與領導。這次兵變引起了國民黨甘肅當局的注意,更使遠在南京的蔣介石深感恐慌,蔣介石親令甘寧青三省聯軍“圍剿”義勇軍。在十倍於我的敵軍圍攻下,義勇軍突圍失敗,孫作賓等人被俘,後經組織多方營救得以獲釋。
孫作賓獲釋後由蘭州前往西安,留在陝西省委軍委參與領導兵運工作。1936年4月,孫作賓向黨中央彙報工作。到達陝北後,他先向葉劍英同志彙報了陝西省委連遭破壞和幾次組建臨時省委堅持鬥爭的情況。8月,他又在李克農安排下向毛澤東、周恩來同志彙報了工作。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孫作賓擔任中央交通員的職責。在這期間,他先後通過楊虎城、孫蔚如部隊內地下黨的關係,將程天鵬、呂劍人等同志帶進陝北蘇區,又把張文彬等帶出陝北蘇區到達西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為了開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局面,決定成立甘肅工委,派孫作賓到蘭州負責籌建。10月26日,中共甘肅工委(當時稱蘭州工委)在蘭州正式成立,孫作賓任書記。當時,甘肅工委與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保持密切關係但不公開來往,辦事處主要開展合法鬥爭,工委主要從事地下秘密工作。期間,孫作賓派鄭重遠回榆中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黨支部——金崖黨支部。孫作賓和工委其他成員深入到青年學生中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於當年12月建立了中共蘭州市學委(後改為甘肅青委),統一領導蘭州地區各學校黨的工作。孫作賓和吳鴻賓等在蘭州回族進步青年中宣傳民族平等政策。發展回族黨員並建立了中共蘭州回民特別支部。
1938年6月,孫作賓把甘肅的工作情況向黨中央做了書面報告。他在報告中特別強調,無論當前還是今後,我們都要把發展黨的組織和加強黨員教育作為中心工作,並積極努力地做好。這一思想得到黨中央的肯定。
1939年1月,甘肅工委領導成員都分散到農村隱蔽,在重點地區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同年6月,孫作賓奉調返回延安,向黨中央彙報工作後即被調去馬列學院學習。
1940年秋,孫作賓被調至中共中央統戰部工作,1941年7月調任中共關中分區委員會常委兼統戰部長。他多次參加西北局討論甘肅工作的會議,實事求是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1942年4月6日,西北局決定組建甘寧工委,任命孫作賓為書記。
1943年,康生把甘肅地下黨誣衊為“紅旗黨”,並一手製造了所謂的“搶救運動”,將孫作賓等工委領導人以及在延安、隴東工作的近40名甘肅地下黨員幹部全部逮捕,嚴刑逼供,使他們備受折磨。孫作賓心地坦然,寧折不彎,被當作“最頑固分子”以“特號”犯對待,關押長達兩年半之久。直到1945年,孫作賓等人才獲釋。
1946年3月,孫作賓問題解決後被西北局派任為甘肅工委副書記,使甘肅工委的領導力量得以加強。12月,孫作賓出任甘肅工委書記,全面領導甘肅國統區的工作。擔任甘肅工委書記後,孫作賓首先進一步健全了工委領導機構,團結地下黨的同志一起努力,使甘肅國統區的工作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在短短兩年中,他領導恢復了黨在隴南的組織,全面開展了隴右地區黨的組織建設和武裝建設,組建了中共甘南民變工作委員會和隴渭工委,恢復和建立了平東、皋榆、海固、寧縣4個工委,接通了清水、武山等地的組織關係,使黨的地下組織遍佈(除河西地區以外)整個甘肅國統區。他還主持召開了甘肅工委擴大會議,成立了中共隴南工委,並將隴渭工委改為隴右工委,充實加強領導力量,使黨在甘肅的組織進一步恢復和建立起來並得到加強,從而使黨在甘肅的工作有了堅強的組織保證。期間,孫作賓還兼任中共隴南特委書記和隴南遊擊隊政委,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開展活動,在壯大革命力量、打擊敵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解放前夕,中共甘肅工委根據西北局的指示,將黨的工作逐步由農村轉向城市,除做好基層黨組織工作和羣眾工作外,突出加強民族統戰工作和情報工作。根據這一指示,孫作賓及時安排部署了蘭州、天水、平涼等地的城市工作,鮮明地提出了“思想進城、政策進城、工作進城”的要求。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進軍甘肅,孫作賓和甘肅工委其他領導成員也隨軍西進,在動員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線和收繳散兵遊勇槍支等工作中做出了優異成績,受到彭德懷司令員表彰,被譽為“解放大軍的好後勤”。7月26日,中共甘肅省委成立,張德生任書記,孫作賓擔任了副書記(8月19日,中共甘肅省委在定西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宣佈省委正式成立)。
1949年7月至1952年12月,孫作賓擔任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兼省委統戰部部長、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省委婦委書記和省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主任等職務。這期間,他協助省委、省政府主要抓省、地、縣的建黨建政工作,選拔各級領導幹部7000餘人,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近3000人,充實和加強了全省各級領導班子,為接管建政,恢復和發展經濟提供了幹部條件。
1952年12月8日,孫作賓總結民族統戰工作情況,寫成《關於甘肅民族統戰工作的報告》,報送到中央統戰部。當月23日,毛澤東看了該報告後,認為“很有用”,隨即在原報告上寫了轉發各地參考的批語。
1953年1月,孫作賓調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第一副部長兼西北民族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54年7月又調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二書記、省長,同期還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青海省委和省人民委員會領導崗位上,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民族統戰政策,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團結各族各界人民,為完成青海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計劃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運籌決策,做出了積極努力和重要貢獻。
1957年到1958年,整風反右鬥爭在全黨全國展開。1958年1月3日至3月8日,青海省委召開二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後他被貶職為青海省圖書館館長。繼而又被清除出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先後被任命為陝西省革委會副主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同時當選為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了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83年,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仍壯心不已,官休志不休,名休實未休,勤勤懇懇,筆耕不輟。他先後撰寫了10多萬字的革命回憶錄和珍貴的黨史資料,為陝、甘、寧、青黨史研究工作留下了寶貴財富。 [2] 
2002年8月1日,他在西安與世長辭,享年93歲。 [2] 

孫作賓人物評價

“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孫作賓參加黨和革命70多年來,一貫頂風反“左”,雖屢遭危難,仍然堅韌不拔,剛直不阿,敢於説實話,説真話,不説假話,不隨波逐流,堪稱實事求是的楷模,堅持真理的典範。作賓同志這種高尚的品德,是值得全黨同志學習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