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

鎖定
成立於1979年,已有數十年的資料積累和研究積累,並建立和鞏固了一支科研隊伍。當年出版的《西北歷史資料》,已成為今天《清史》和《新疆通史》編撰的有益參考資料。現有研究隊伍,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多數人已獲得教授或副教授職稱。他們學術素養好,善於鑽研,已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近年來都專心致志地從事西北史地的研究。在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日益嚴重,民族矛盾有時表現還比較突出的今天,其總結有益歷史經驗教訓的研究成果為西北地區恢復山川秀美、區域民族關係和諧與健康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歷史借鑑與參考。 [1] 
公司名稱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
成立時間
1979年
學    者
王宗維、馬長壽
隸    屬
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前輩學者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馬長壽

馬長壽是中國著名的民族學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是西北歷史研究所的開創者。早年他引進西方近現代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等先進科學方法,深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族調查,發表一批關於民族學、人類學的奠基之作。20世紀50年代後,他在中國民族中領域內,融中國史學優良傳統和近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精華為一體,發展成獨具一體、自成體系的學派。在匈奴學、鮮卑學、突厥學、藏學等如今已成為世界“顯學”領域內,做了開創性的研究,取得了當時所能獲得的最高成就,凡是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都要參考他出版的一系列論著。
1955年調西北大學任教授,並根據國家規劃籌建西北民族研究室,任該室主任。治學刻苦嚴謹,勤於讀書,尤其重視實際考察研究,以新得資料補充和更正舊書記載之舛誤。他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在教學和科研中能夠做到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郭繩武

郭繩武,西北歷史研究所教授。山西平定人。193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陝西寧邊區米脂中學延安大學附屬中學教導主任。建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處長,西北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副教務長、副校長,陝西省歷史學會第一屆副會長。九三學社社員。主編《沙俄侵略中國西北邊疆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陝西大使記述》。1987年4月19日,因車禍不幸逝世。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王宗維

王宗維,1934年出生於甘肅省民勤縣。195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講授、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史和歷史地理。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居民及其與匈奴的關係、西戎八國考述、秦漢及其以前我國西北民族活動的特點、漢代河西與西域之間的關係、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漢代祁連山路考述、秦漢時期匈奴與西羌的關係、秦漢的邊疆政策、漢武帝的民族思想和政策、清代西北迴民族起義和中亞東甘人、元代安西王信仰伊斯蘭教質疑和元代安西王及其人與伊斯蘭教的關係等。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段連勤

段連勤,河南省駐馬店人,1935年生,研究生學歷,西北大學教授。退休前長期任教於西北大學,從事中國考古學與民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丁零高車與鐵勒》 、《北狄族與中山國》、《隋唐時期的薛延陀》等。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周偉洲

周偉洲,男,1940年2月生,廣東開平人,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65年西北大學民族史專業研究生畢業。1986年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西北歷史研究所前任所長,2002年工作原因調任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中國民族文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副會長等。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研究所現任教師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呂卓民

呂卓民 [2]  ,1953年生,陝西長安人。1982年7月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進入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1985年、1991年又先後師從西北大學李之勤先生、陝西師範大學史念海先生學習歷史地理學,相繼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西北區域歷史地理、西安城市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西北歷史農業地理、西北城鎮的歷史發展與變遷、西安城市及周邊環境的歷史演變。
一、論著
《自然災害與農業生產——以明代西北地區為例》,《西北大學學報》(自),2008年第2期。
《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西北大學學報》(社),2008年第3期。
《《西安歷史地理研究》簡評》,《西北大學學報》(自),2008年第1期。
《陝北地名景觀及文化意義淺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新探索與新動向》,三秦出版社,2008年。
《唐元和第一地方治臣——韋丹》,《周秦漢唐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9年11月。
《中古長安韋氏家族考古及墓葬補遺》,《西部考古》,三秦出版社2009年12月。
《兩漢南疆農牧業地理》,《西域研究》2010年第2期。
《唐長安城南人文景觀一瞥》,《輿地、考古與史學新説——李孝聰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2012年6月出版。
《關於鄭國渠研究的幾個問題》,《史念海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學術論文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唐長安與絲路之路》,《大明宮研究》2012年3月。
《二十五史干支通檢》(合著,本人承擔宋代部分10餘萬字),三秦出版社,2011年9月。
二、獎勵
《絲綢之路大辭典》(第四編分主編),獲陝西省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李海波

李海波 [2]  2002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碩士畢業,師從李利安教授;2005年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畢業,師從方光華教授。2005年在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任教至今,2009年任職副教授。主要從事佛教哲學、佛教史的研究。
近五年學術成果:
著作:
1,《勝鬘經今譯》,三秦出版社, 2012年8月。
2,註譯《妙法蓮華經》,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
3,合著《四大菩薩與民間信仰》,負責第一部分《文殊菩薩與民間信仰》寫作18萬字,上海古籍,2011年12月。
論文:
  1. 佛教信仰及其死亡觀念的當代意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3第5期
  2. 輪迴範式的邏輯轉換,《世界宗教文化》,2012第4期
  3. 宗教的臨終關懷,《中國宗教》,2012第2期
  4. 唐代政權與文殊菩薩信仰的互動《宗教學研究》,2011第4期
  5. 從楚山禪師坐化看佛教的死亡超越理論《西北大學學報》,2011第6期
  6. “悲欣交集”——弘一法師生死觀探秘《西北大學學報》2010第6期
  7. 藥師佛信仰的生死轉換,《法音》,2012第10期
  8. 佛教死亡理論的生命關懷價值,《災難與人文關懷》,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2年1月
  9. “會三歸一”《法華經》,《華夏文化》,2010第4期
  10. 濟公小議,《華夏文化》,2009第2期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趙斌

趙斌 [2]  ,1971年11月生,新疆奎屯人。1989年至2002年先後就讀於新疆大學、西北大學及蘭州大學,相繼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民族史碩士學位、法學博士學位,2006年於汕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其間曾就職於新疆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現為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後,主要從事中國民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於《民族研究》、《考古與文物》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著,出版獨著、合著四部,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十餘項。
一、論著:
1、《唐代宮廷服飾》(合著,第一作者),西安出版社,2013年。
2、《絲綢之路大辭典》(方言習俗卷主編、執筆人),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二、論文
1、《秦漢匈奴服裝形制探析》(合著,第二作者),《西域研究》2008年2期。
2、《秦漢北方遊牧民族冠帽探藪》(獨著),《西域研究》,2004年3期。
3、《咸陽塔兒坡戰國秦墓出土騎馬俑族屬考辨》(獨著),《考古與文物》,2002年4期。
4、《秦漢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服裝形制及特點初探》(獨著),《人文雜誌》2001年1期。
5、《秦漢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服裝初探》(獨著),《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4期。
6、《秦漢北方遊牧民族髮式述論》(獨著),《黑龍江民族叢刊》2000年4期。
7、《鮮卑髡髮考述》(獨著),《青海社會科學》1997年5期。
8、《烏丸帽考》(獨著),《黑龍江民族叢刊》1996年5期。
9、《唐代皇帝服飾述論》(獨著),《大明宮研究》第9期(2013年9月)。
10、《芻議唐乾陵六十一蕃臣像中的新羅人》(獨著),《絲綢之路》2010年24期。
11、《略論秦漢匈奴服裝材料的選用與來源》(合著,第二作者),《吐魯番學研究》2010年1期。
12、《秦漢匈奴服飾研究》(合著,第一作者),《西部考古》第4輯,三秦出版社,2009年。
13、《西夏服飾意象特徵芻議》(合著,第一作者),《中國藝術與意象美學》,三秦出版社,2008年。
14、《西夏服飾研究》(合著,第一作者),《西部考古》第2輯,三秦出版社,2007年。
15、《秦漢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服飾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新國學研究》第4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16、《略論秦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服裝材料的選用與來源》(合著,第一作者),《西北大學學報》2004年10月。
17、《秦漢北方遊牧民族佩飾述論》(獨著),《固原師專學報》2001年1期。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王靜

王靜 [2]  ,1990-1994年,就讀於新疆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至1997年,就讀於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就讀於蘭州大學歷史系,獲民族學專業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2年,在西北大學歷史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科研工作;2002年9月至今在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擔任專職科研、教學人員。2003年晉升副教授職稱,同年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工作期間主要從事中國基督教史、中國邊疆民族史、民族學方向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工作期間,先後為全校本科生開設有《基督宗教文化》、《中國少數民族文化》2門課程,同時為碩士研究生開設有《中國民族史》、《民族學》、《中國民族史史料學》3門學位課程。學術研究方面,先後主持完成各級科研項目多項,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獨著)、參編著作1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近五年學術成果及主持的研究項目:
1、《中華人文自然百科全書·民族卷》(獨著,38萬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2.邊疆史地叢書:《中國古代中央客館制度研究》(修訂版,25萬字,獨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
3. 《天主教西安教區社會服務現狀初步調查》,《“宗教與慈善”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年。
4.主持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新疆基督宗教史》(項目編號:12XZJ010)。
5.主持2010年度陝西省委統戰部重點研究課題《陝西鄉村社會基督宗教發展現狀調查研究》。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席會東

席會東 [2]  ,男,1981年生,河南鞏義人,西北大學副教授。200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4年9月保送至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博連讀,期間於2010年獲歐盟委員會“伊拉斯謨世界之窗”(Erasmus Mundus)獎學金資助,受邀前往意大利羅馬大學交流訪學10個月,赴歐洲各國從事中西方古地圖、世界文化遺產的調查與研究。2011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11年7月至今任教於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暨絲綢之路研究院;2014年4月起在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地圖史、城市史、邊疆史地、中外交流史、絲綢之路等學術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代黃河圖研究”、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地圖文化史”、陝西省古籍整理重大項目子課題“《陝西四鎮圖説》整理”、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陝西古代地圖的調查、整理與研究”等國家和省廳級科研課題;獨著出版《中國古代地圖文化史》1部,合著出版《淮安運河圖考》、《中華輿圖志》等專著兩部,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北大學學報》、《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等學術期刊發表歷史地理相關論文近30篇;在西北大學開設中國古代地圖史、中國歷史地理、中國古都文化、歐洲歷史文化名城、隋唐長安研究等課程。
科研成果及獎勵:
一、承擔科研項目
(一)、主持項目
1.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代黃河圖研究”(批准號:12CZS076),國家級,2012年6月1日批准,在研。
2. 2013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地圖文化史”作者,國家級,結項。
3. 2013年陝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項目“陝西古代文獻集成”(初編)子課題“《陝西四鎮圖説》整理”(立項號:SG13001·史29),省級,2013年3月28日批准,在研。
4. 2012年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專項基金項目“陝西古代地圖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2JK0178),廳級,在研。
5. 2014年大明宮研究院科研課題“絲綢之路與唐代宮廷文化的形成和傳播”,橫向,在研。
6. 2011年西北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啓動基金項目“古羅馬政體演變與羅馬城形態變遷”(批准號:PR11045),校級,結項。
(二)、參與項目
7. 2010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曆代長城研究”(批准號:10JZD007)子課題“明代長城研究”,部級,在研。
8.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吐魯番出土契約的文書學和歷史學研究”(批准號:12YJCZH163),部級,排名第3,在研。
9.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水情、水志與水法:清代黃河洪澇災害預警機制研究”(批准號:13YJC770064),部級,排名第3,在研。
10. 2013年度西安市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明清時期西安軍事移民研究”(批准號:13L23),省級,排名第2,在研。
11. 200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古代輿地圖研究”(批准號:04BZS020),國家級,承擔其中的明清河工圖部分,結題。
12.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古地圖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批准號:06JJD770002),部級,承擔其中的清代黃河運河圖部分,結題。
13. 2007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華輿圖志編制及數字展示”之子項目“中華輿圖志”(批准號:2007FY220300),部級,承擔其中的政區圖、河渠圖和歷史地圖部分,結題。
(三)、指導學生主持科研項目
1. 2012年西北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當代西安仿唐建築的現狀、問題與前景”,歷史學院2010級本科生王霽竹主持,校級,結項。
2. 2013年西北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西安回民坊的現狀、問題與發展展望”,歷史學院2011級本科生李小東主持,校級,在研。
二、代表性論著與論文
(一)、專著
1. 《中國古代地圖文化史》(獨著,48萬字),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3年12月。
2.《淮安運河圖考》(第二作者,本人撰著18萬字),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8月。
3.《中華輿圖志》(參著,本人撰著12萬字),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1年12月。
(二)、論文
1. 《近代中國“軟權力”的消長及當代構建》(第一作者),(石家莊)《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5月(2007.5),第95-101頁。
2. 《清康熙繪本<黃河圖>及相關史實考述》,(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CSSCI)2009年第5期(2009.9),第104-126頁。
3. 《國家與社會關係視角下的中國傳統工役制度變遷初探》,(台灣宜蘭)《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009年第41期(2009.9),第341-364頁。
4. 《<王石谷全黃圖>研究》,(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CSSCI)2010年第1期(2010.1),第115-131頁。
5. 《讀圖時代與水利國家——河渠水利圖與康熙朝河政》,載寧欣主編:《新材料、新方法、新視野:中國古代國家和社會變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317-328頁。
6. 《台北故宮藏雍正<豫東黃河全圖>研究》,(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2011年第3輯(2011.7),第126-135頁。
7. 《歐洲所藏<南河圖>研究》,(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7期(2011.7),第118-126頁。
8. 《清代廳制初探》,(台灣宜蘭)《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011年第43期(2011.10),第85-111頁。
9. 《運河全圖簡介》,《運河全圖》,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1.12,第1-3頁。
10. 《黃河全圖簡介》,《黃河全圖》(2012年先後榮獲“中國綠色印刷大獎”、美國印刷工業協會“美國印刷大獎(PPA)”優異獎、國際印刷人協會“美國金墨獎(GIA)”錫獎),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1.12,第1-3頁。
11. 《淮河全圖簡介》,《淮河全圖》,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1.12,第1-3頁。
12. 《公私聖俗間際——隋唐長安玄法寺復原研究》,(西安)《大明宮研究》2012年第3輯(2012.3),第31-40頁。
13. 《高斌<南河圖説>與乾隆首次南巡研究》,(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2012年第2輯(2012.4),第132-142頁。
14. 《國家圖書館藏“全漕運道圖”與乾隆朝漕政》,(北京)《文津學志》2012年第5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8月,第140-151頁。
15. 《博物館的話語與權力》,(西安)《大明宮研究》2012年第6輯(2012.12),第103-108頁。
16. 《從山城到裏坊——韓國古都慶州城的形制與文化遺產》,(西安)《大明宮研究》2013年第8輯(2013.6),第51-58頁。
17. 《九曲黃河方寸中——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江南黃河堤工圖>研究》,(安陽)《殷都學刊》2013年第2期(2013.6.10),第43-46頁。
18. 《晚清黃河改道與河政變革——以“黃河改道圖”的繪製運用為中心》,(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2013年第3輯(2013.7.10),第142-150頁。
19.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豫東黃河全圖>與乾隆朝河南河患治理》,(西安)《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3年第4期(2013.7.15),第142-146頁。
20. 《海內外藏乾隆繪本<黃運湖河全圖>與<南巡盛典>系列輿圖研究》,(北京)《文津學志》2013年第6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8月,第172-188頁。
21. 《馬合木德的“圓形世界地圖”》,(北京)《地圖》2013年第5期(2013.9.15),第132-133頁。
22. 《河圖、河患與河臣——台北故宮藏於成龍《江南黃河圖》與康熙中期河政》,(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2013年第4輯(2013.10.10),第130-138頁。
23. 《海外藏康熙<黃運兩河全圖>研究》,(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10期(2013.10.15),第79-88頁。
24. 《擬人成圖——文藝復興時期的<女王歐洲地圖>》,(北京)《地圖》2013年第6期(2013.11.15),第132-133頁。
25. 《華夷聖俗間際——日本南詔學研究述評》,(西安)《中國古都研究》2013年第2輯(2013.12.1),第54-61頁。
26. 《化馬成洲——文意復興時期的<飛馬亞洲地圖>》,(北京)《地圖》2014年第1期(2014.1.15),第130-131頁。
27. 《地圖的權力與話語——<低地雄獅地圖>》,(北京)《地圖》2014年第2期(2014.3.15),第132-133頁。
28. 《寰宇大觀——歐洲近代第一部百科全書地圖集》,(北京)《地圖》2014年第3期(2014.5.15),第132-133頁。
29. 《海內外分藏清中期繪本“黃河全圖”研究》,(北京)《文津學志》2014年第7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8月(待刊)。
30. 《清代地圖中的西域觀——基於清準俄歐地圖交流的考察》,(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4年第6期(待刊)。
(三)、指導學生髮表論文:
1、邢永民、席會東:《長安榮光背後的聖俗景象——唐長安大明宮內道教場所之探討》,(西安)《大明宮研究》2012年第6輯(2012.12),第33-40頁。
2、王霽竹、席會東:《西安仿唐建築研究》,(西安)《大明宮研究》2013年第9輯(2013.9),第19-28頁。
三、科研獎勵和榮譽稱號
1. 2013年,合著《中華輿圖志》一書先後榮獲“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提名獎”(2013.3)、“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2013.12)。
2. 2009年11月29日,獨著《台北故宮藏<江南黃河圖>研究》一文獲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復旦大學歷史系所頒發“復旦大學博士生論壇史學篇一等獎”。
3. 2010年3至12月,獲歐盟委員會“世界之窗項目獎學金”。
4. 2010年10月,獲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三好學生”。
5. 2009年10月,獲北京大學“三好標兵”。
6. 2009年10月,獲北京大學最高獎學金——“廖凱原獎學金”。
7. 2008年10月,獲北京大學“社會工作單項獎”。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李剛

李剛 [2]  ,男,漢族,(1977-),南京大學博士。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教師。具有歷史學、民族學、邊疆學和中外關係史等研究的學術背景,主要從事中國西北邊疆與民族、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和絲綢之路等相關問題的研究,能夠運用英語、俄語和波斯語進行學術研究,熟悉中國西北與中亞地區的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並掌握大量有關中國西北與中亞地區的歷史圖書、數據信息等資料。
近年來,主持和參與教育部項目各一項,主持和參加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項目各一項;主持陝西省社科和教育廳項目各一項;參與翻譯著作兩部,參與撰寫著作一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一、論著:
《民國時期國民黨在新疆的黨務活動》,《西域研究》2008年第3期。
《關於清代哈密回王先祖的兩點考釋》,《新疆大學學報》,2008年。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南北朝卷》(參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中亞文明史》第四卷(英文合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0年1月出版。
二、科研項目
《清代—民國初期新疆回部王公研究》,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新疆通史》子課題,編號:xjts0064,2008——2010年。
《清代新疆回部家族研究》,教育部項目,編號,2010——2013年。
《陝南迴族地區民族關係調查研究—以茅坪、西口回族鎮回漢關係為例》,省教育廳項目,編號 2011——2012年。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陳躍

陳躍 [2]  ,江蘇徐州人,先後在西北大學和山東大學獲得歷史地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2年7月任職於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講師,從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兩年間,先後為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中國歷史地理學概論、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專題、中國旅遊文化等課程。參與國家清史修撰工程,承擔《中國與俄羅斯西段邊界》、《中國與阿富汗邊界》工作,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疆通史》基礎項目《新疆歷史農牧業地理》中《南疆歷史農牧業地理》和教育部重大項目《近3000年來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變遷》的子課題項目,參與2013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項目《生態城市與水域景觀:八水潤西安發展戰略研究》。近五年來,先後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西域研究》、《社會科學戰線》、《歷史檔案》、《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石河子大學學報(社科版)》、《文博》、《華夏文化》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代表論著:
《兩漢時期南疆農牧業地理研究》,《西域研究》,2010年第2期。
《論古代北疆農業的發展》,《西域研究》,2011年第2期。
《晚清外國人對東北邊疆的探察》,《社會科學戰線》2011年第7期。
《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12年第3期觀點摘錄。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農業的新發展》,《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3期。
《清代海潮災害與社會應對》,《清史參考》2012年第6期,獲得中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國家清史修纂領導小組副組長李洪峯同志批文肯定。
《清代東北地區生態環境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2期。
《清代新疆與台灣建省之比較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張健

張健 [2]  (1980-),男,漢族,陝西大荔人,201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歷史地理學專業),現任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講師;主要從事“歷史氣候變化”、“環境變遷與社會響應”、“西北邊疆史地”、“GIS在人文社科中的應用”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3YJC770064)與陝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3JK0042)等科研項目;在《地理研究》、《古地理學報》、《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歷史地理》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1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地理》全文轉載;教學工作主要承擔環境變遷、中國歷史自然地理、中國文化地理、文化地理專題等本科、研究生課程。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任寶磊

任寶磊 [2]  ,男,1980年生人,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講師,史學博士。師從我國著名民族史專家周偉洲先生和考古學家王建新先生,研究方向為西北民族史、邊疆史。學術成果如下:
《從“輪台詔”到鹽鐵會議——以<鹽鐵論>觀西漢中後期對匈奴政策的轉變》,《新疆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第57~61頁;
《漢代河西長城與絲綢之路》,《西北民族論叢》第7輯,2010年,第56~65頁;
《秦漢長城防禦體系與民族關係研究》,陝西師範大學2010年優秀碩士論文;
《國內近三十年西突厥研究簡述(1980—2010)》,《西域研究》2011年第4期,第128~135頁;
《多邏斯川、雙河及金牙山——唐將蘇定方西征路線考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2年第3期,第103~112頁。
《淺析新疆地區突厥石人的分佈與特徵》,《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事蹟考》,《西北民族論叢》2013年號。
博士學位論文:《新疆地區的突厥遺存與突厥史地研究》。
通俗歷史專著:《胡霸天下——五胡十六國風雲》,I S B N:9787510427855。

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李冀

李冀 [2]  ,西北大學西北史講師
1.主要科研經歷
(1)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
參加由侯甬堅教授主持的“影響過去環境自然事件—人文事件中文文獻記錄的提取和整理”項目工作。這一工作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我國大陸季風-乾旱環境系統發展過程的科學鑽探研究”(項目編號2004CB720200)的組成部分。
(2)2010年7月至2010年8月:
參加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地學史專業委員會和陝西師範大學西北環發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地學史學術討論會”,在會上以自己執筆的《楊鍾健教授與西北大學》一文為主要內容,做了同名的學術報告。在此期間還加入了中國科技史學會,成為其會員。
(3)2011年1月:
參加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舉辦的“過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機制及其影響研究”項目2010年度進展討論會,並在會上作了題為“先秦時期中國北方野象種類探討”的學術報告。
(4)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
以第二撰稿人(第一撰稿人為侯甬堅教授)及導演助理的身份,全程參與中央電視台紀錄片製作中心大型高清人文紀錄片《匈奴最後的都城》的拍攝和製作過程。
2. 主要學術成果及社會評價
完成了以“先秦動物地理問題探索”為題的博士學位論文。在SCI 3區刊物及國內核心刊物各發表論文1篇,均以歷史動物地理、動物考古領域的學術問題為研究內容。
有關商周時期野象的研究工作得到英國著名媒體BBC 的關注,於2012年12月10日應邀接受BBC記者的信件採訪。相關報道於2012年12月19日刊登在BBC News頻道網站上,題為“先秦動物地理問題探索”的博士學位論文已被評為陝西師範大學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