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裏婦寓言

鎖定
《裏婦寓言》是明馬中錫創作的散文作品。
作品名稱
裏婦寓言
作    者
馬中錫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東田集》
文學體裁
散文

裏婦寓言作品原文

漢武帝時,汲黯使河南[1],矯制發粟[2]。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製為鈳物,亦不知矯制何罪,無可以語予者。無已,敢以吾裏中事以告。吾裏有婦。未笄時[3],佐諸姆治內事[4],暇則竊聽諸母談,聞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暢然以悦;及聞產育之艱,則憮然而退[5],私語女隸曰:‘諸母知我竊聽,誑我耳,世寧有是理耶?’既而適裏之孱子[6],身不能勝衣,力不能舉羽,氣奄奄僅相屬,雖與之居數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育之艱,益以前諸姆言為謬。孱子死,歸入通都[7],再適美少年,意甚愜[8],不逾歲而妊。將娩之前期,腹隱隱然痛,婦心悸,忽憶往年事,走市廛[9],遍叩市媪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醫可投,彼有劑可以奪胎也。’或曰:‘巫可禮,彼有術可以逭死也[10]。’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測,暮夜潛循其中,可避也。’或曰:‘東海有藥,其名長生,服之不食不遺[11],可免也。’婦不知其紿也[12],迎醫,而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於虎豹[13];投東海,則蓬萊阻於蛟龍[14]。顧其居有窨室焉[15],遂竄入不復出。居三日,而痛愈劇,若將遂娩者,且計窮矣,乃復出。偶鄰婦生子,發未燥[16],母子俱無恙。婦欣然往問之。鄰婦曰:‘汝竟痴耶!古稱: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汝嫁矣,乃不閒養子之道而云云乎[17]?世之人不死於產者亦多矣,產而死則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嫠居以畢世[18],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豈有既妊而畏產者耶?’裏婦乃赧然而歸,生子亦無恙。”
詞未畢,黯出户,不俟駕而朝。 [1] 

裏婦寓言作品註釋

[1]汲黯(jí àn)字長孺,濮陽(今屬河南)人。漢武帝時為東海郡太守,後召為九卿,敢於機折廷諍。據《史記.汲鄭列傳》載:“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這則寓言就是藉此而發。
[2]矯制:假傳皇帝詔命。制,皇帝的詔令。
[3]未笄(jī):沒有到出嫁的年齡。笄,簪子。古代女子許婚者十五而笄。
[4]諸姆:指長輩女性。姆,同“母”。
[5]憮然:茫然自失的樣子。
[6]適:嫁。孱子:身子衰弱的青年。
[7]通都:大城市。
[8]愜(qiè):滿足,暢快。
[9]市廛(chán):指商店集中的處所。
[10]逭(huàn):逃避。
[11]遺:大小便。
[12]紿(dài):哄騙。
[13]藜藿:野生草,可食用。
[14]蓬萊:傳説中東海的仙山名。
[15]窨(yìn)室:地窖。
[16]發未燥:頭髮還未乾。
[17]閒:通曉,熟悉。
[18]嫠(lí)居:寡居。嫠,寡婦 。 [1] 

裏婦寓言作品譯文

漢武帝時候,汲黯出使河南,假傳皇帝的詔令開倉發糧;回來後怕犯殺頭之罪,不敢去朝見皇帝,先去東郭先生那裏討教免罪的計策。
先生説道:“我是一個鄉下佬,不懂得詔令是什麼東西,也不懂得假傳詔令該當何罪,因此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你的。這樣吧,舉一件我鄉里的事情告訴你。我們鄉里有一個婦人,沒有出嫁的時候,幫着姑嬸做點家裏的雜事,空下來常偷聽她們的談話,聽到她們談些男女同房的事,耳朵一字不漏,心裏不免也舒暢嚮往;但是聽到她們談到生孩子的艱苦,不免又不高興,不願聽下去,私下同婢女説:‘姑姑、嬸嬸知道我偷聽,故意騙騙我,世界上真有生孩子那麼苦麼?’不久出嫁給同鄉裏的一個青年,身體虛弱,好像連衣服也經不起,羽毛也舉不動,只剩一口氣,同他結婚好幾年,沒有能夠懷孕。這位婦人既然沒有經過生育的苦,越發以為以前姑姑、嬸嬸的話是錯的了。過不多久這個體弱的青年死了,婦人去了大城市,再嫁給一個美少年,心裏很滿意,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到快要分娩的前夕,覺得肚子隱隱然發痛,心裏害怕,忽然想起當年聽到的話,便跑去市場店鋪地方,一個一個去請教生過孩子的婦女們,請她們教她免去生育孩子的辦法。這些女人知道她傻,欺侮她説:‘可去找醫生,他們有藥可以打胎。’一個説:‘可去求神巫,他們有法術可以逃免死亡。’又一個説:‘南山有個洞,深得無法測量,你趁黑夜去躲在裏面,可以免去生育。’又一個説:‘東海有藥,名叫長生,服了不吃飯不拉屎拉尿,可以不生育。’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騙她的,便去找醫生,醫生拒絕她;去求神巫,神巫不睬她;跑到南山,想躲進草莽卻受到虎豹的拒擋;投奔東海,想登上蓬萊神山,卻受到蛟龍的阻攔。最後只有地窖可以容身,忙不迭地鑽了進去,躲在裏面不出來。呆了三天,肚子愈來愈痛,好像胎兒就要生出來了,自己的辦法也窮盡了,只好再出見天日。正巧鄰居的女人生了孩子,嬰兒剛出世,頭髮還沒幹,母子都很健康。這位婦人高高興興去討教避免生育苦楚的好辦法。鄰婦説:‘你真是痴透了!古話説:哪有先學養兒子,再去出嫁的。你嫁都嫁了,難道還不知道兒子該怎麼生嗎?世上的人不死於生孩子的多了,就是因生孩子而死也是命中註定,又逃得了嗎?你既怕死,為什麼不守一輩子寡,卻要不怕人罵而再嫁呢?你算了吧,你算了吧!世上哪有懷了胎又怕生出來的呢?’這位婦人聽了不覺羞愧難當,回到家來,生下孩子,平安無事。”
東郭先生的故事沒有説完,汲黯就退出門去,急急地等不及馬車來,立即上朝向皇帝報告。 [1] 

裏婦寓言作品賞析

此文選自《馬東田文集》卷五。這又是一篇關於東郭先生的寓言。這裏的東郭先生,已是漢代人。漢武帝時,汲黯出使河南,矯制發粟賑濟災民,回朝後怕被殺,就先見東郭先生求助。東郭先生講了一個裏婦怕生子的故事,説明了既然自己認為所作所為是應當的,就應該勇於承擔,恐懼是沒有用的。從這一點講,這篇寓言也有其教育意義。當然,這裏説的汲黯,只是借用其名而已。文章寫得也相當生動。 [1] 

裏婦寓言作者簡介

馬中錫(1446—1512),字天祿,別號東田,故城(今河北河間縣)人。1474年(成化十年)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歷陝西督學副使。1492年(弘治五年),召為大理右少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武宗即位,以忤劉謹被斥為民。謹誅,起復。1511年(正德六年),劉六劉七起義,他任左都御史提督軍務,統兵鎮壓。後以“縱賊”罪被劾,下獄死。中錫為人剛直,《明史》稱其“居官廉,所至革弊任怨”。他又善古文,能不依傍門户而卓然自立。亦工詩。著有《馬東田文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