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道先

鎖定
袁道先,1933年8月24日出生於浙江諸暨,地質學家、水文地質學家、岩溶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0]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袁道先於1952年畢業於南京地質探礦專科學校,同年5月到南京地質學校任教 [3]  ;1953年3月調入地質部水文地質局;1954年初夏被任命為黃河中下游工程地質大隊第一分隊副隊長;1958年至1978年期間先後擔任了山東水文地質大隊、雲南水文地質大隊技術負責人,地質部南江大隊、第六水文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1978年被任命為地質礦產部岩溶地質研究所所長 [4]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袁道先從事中國水電建設、鐵路工程地質和農田水利水文地質工程等研究。 [1] 
中文名
袁道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諸暨
出生日期
1933年8月24日
畢業院校
南京地質探礦專科學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道先人物經歷

1933年8月24日,袁道先出生於浙江諸暨 [1] 
1952年,畢業於南京地質探礦專科學校。5月,到南京地質學校任教。 [3] 
1953年3月,調入地質部水文地質局。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着手治理黃河,袁道先加入黃河中游清水河隊,他們沿河跋涉,白天抓緊時間做地質勘查,晚上就在河邊支起帳篷,從內蒙古的包頭開始,途徑呼和浩特一直到山西偏關一帶。 [11]  1954年初夏,被任命為黃河中下游工程地質大隊第一分隊副隊長。 [4] 
1955年,袁道先代表地質部作為國務院西藏工程勘查隊的技術員踏上高原,探索解決西藏地區供電問題,他組織負責了拉薩第一座水電站,從勘查設計到施工完工的全部地質勘查工作,並勘查了雅魯藏布江烏江沿線的水能資源 [11] 
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3] 
1958年至1978年期間,先後擔任了山東水文地質大隊、雲南水文地質大隊技術負責人,地質部南江大隊、第六水文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 [4] 
1978年,被任命為地質礦產部岩溶地質研究所所長。 [4]  在袁道先的不懈努力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岩溶研究所先後與法國、美國、英國等國的岩溶研究專家建立了合作關係。在這十幾年裏,袁道先跑了四十五個國家,國際上主要有岩溶的國家,都有他的足跡。 [11] 
1990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地質、氣候、水文與岩溶形成”國際地質對比計劃,經多國專家同行嚴格評審獲立項。 [6]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2000年,袁道先兼任地處西南岩溶區的西南師範大學(今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積極培養岩溶研究人才。 [11] 
2006年夏天,重慶、四川東部發生了特大旱災,解決百姓缺水問題迫在眉睫。袁道先當着時任重慶市委書記汪洋書記的面,拿出一幅重慶市的水文地質圖,給汪洋書記提出瞭如何找水緩解重慶旱情的建議。汪洋書記聽後十分重視,立即着手部署找水工作。 [4] 
2012年以來,全力推進重慶市金佛山聯合貴州施秉、廣西桂林和廣西環江申報第二批“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 [6]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到漢中考察天坑羣。 [8] 

袁道先主要成就

袁道先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袁道先一生致力於鑽研岩溶地貌,也就是喀斯特地貌,開創了“岩溶動力學”理論,讓中國岩溶研究佔據國際前沿 [12]  。近四十多年來,以袁道先為學術帶頭人的岩溶環境學研究在解決岩溶地區的各種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生態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的過程中,圍繞許多中國國內、國際的重大課題展開工作,已形成了獨有的研究特色。在理論和應用領域取得重大成就,提出了新的岩溶形態組合理論和岩溶動力學理論,不僅使中國岩溶研究處於國際學術的前沿,也推動了全球的岩溶研究。自“九五”開始,特別是“十五”以來,更致力於岩溶地區石漠化的綜合治理、地下河污染治理與合理開發利用和老百姓的脱貧致富等的調查研究,負責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的“中國西南岩溶生態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院士諮詢會的工作。參與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起草,就“我國岩溶地區生態恢復重建”提出了5項研究任務,並將其寫入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自2005年以來,袁道先同中國國內外岩溶學家一起推動重慶武隆喀斯特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並於2007年6月申報成功。2012年以來,又全力推進重慶市金佛山聯合貴州施秉、廣西桂林和廣西環江申報第二批“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於2014年6月,“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項目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中通過審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作為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2] 
20世紀50年代,袁道先承接了拉薩第一座水電站從勘察、設計到施工建成的全部地質工作,還查勘了雅魯藏布江和貴州烏江沿線的水能資源,以及黃河三門峽壩址的勘探工作。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在成昆鐵路金沙江以南200公里的線路上,勘察調查了幾百個工點,查清地質隱患,保證了成昆鐵路順利建成通車。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21年9月,袁道先在《Science》《Acta Geologica Sinica》《地學前緣》《地質論評》等中國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代表性專著有《岩溶環境學概論》《Karst of China》《中國岩溶動力系統》《地質作用與碳循環》《碳循環與岩溶地質環境》等。 [2] 
代表性論文
1、袁道先.地質作用與碳循環研究的回顧和展望[J].科學通報,2011年26期.
2、袁道先.新形勢下我國岩溶研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岩溶,2009年4期.
3、袁道先,章程.岩溶動力學的理論探索與實踐[J].地球學報,2008年3期.
4、袁道先.岩溶石漠化問題的全球視野和我國的治理對策與經驗[J].草業科學,2008年9期。
5、袁道先.現代岩溶學在中國的發展[J].地質論評,2006年6期.
6、Daoxian Yuan, Hai Cheng, R. Lawrence Edwards., et al. Timing, Duration, and Transitions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Asian Monsoon[J]. 2004, Science, 304: 575-578.
7、袁道先.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推動水文地質學發展——21世紀水文地質學發展戰略與優先資助領域研討會[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年1期.
8、袁道先.地球系統的碳循環和資源環境效應[J].第四紀研究,2001年3期.
9、袁道先.IGCP379“岩溶作用與碳循環”在中國的研究進展[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0年1期.
10、袁道先.“岩溶作用與碳循環”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1999年5期. [2] 
出版時間
專著名稱
出版社
2018年10月
《桂林山水》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年3月
《現代岩溶學》
科學出版社
2014年6月
《西南岩溶石山地區重大環境地質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岩溶動力學的理論與實踐》
科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碳循環與岩溶地質環境》
科學出版社
2002年11月
《中國岩溶動力系統》
科學出版社
2002年8月
《Karst processes and the carbon cycle :final report of IGCP379》
地質出版社
1998年
《全球岩溶對比》英文版
[3] 
1993年
《中國岩溶學》中文版
地質出版社
1991年
《中國岩溶學》英文版
1988年5月
《岩溶環境學》
重慶出版社
1988年
《岩溶學詞典》
地質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2] 
  • 科研項目
袁道先先後主持了多箇中美合作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項目,教育部外專局項目,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項目和重慶市科委重點項目等;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喀斯特槽谷區土地石漠化過程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發與示範”科學總顧問。截至2021年9月,袁道先提出了19個岩溶相關的科學問題,成為岩溶學界研究的目標。 [2] 
時間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角色
1990年—1994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299“地質、氣候、水文與岩溶形成”
項目主席
1995年—1999年
IGCP379“岩溶作用與碳循環”
2000年—2004年
IGCP448“全球岩溶生態系統對比”
2005年—2009年
IGCP513“岩溶含水層與水資源全球研究”
項目副主席
2006年—2010年
美國國會
中美合作項目——中國環境健康工程(EHP)
2007年—2009年
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重慶市岩溶地下水形成、分佈及水循環規律研究(CSTC,2007BC7001)
2010年—2012年
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重慶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統污染的形成、演變機制及防控對策(CSTC,2010BC7004)
2013年—2015年
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重慶南山老龍洞地下河典型污染物來源識別(CSTC,2013jcyjys20001)
2016年—2018年
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岩溶區地表水體RDOC來源及轉化研究(cstc2016jcyjys0003)
2003年—200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我國典型地區地質作用與碳循環(40231008)
2007年—2009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我國西南岩溶含水層演化機理研究(40672165)
2011年—2013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岩溶碳匯重要科學問題研究(41072192)
參考資料來源: [2] 
  • 科研成果獎勵
20世紀70年代,袁道先獲得地礦部頒發的一比二十萬水文地質普查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 
1997年,袁道先獲得“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 排名第一。 [3] 
2002年,袁道先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排名第一。 [3] 
2022年5月20日,袁道先憑藉“西南岩溶區碳氮循環過程與環境效應”獲得2021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9] 

袁道先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袁道先利用國際岩溶中心和西南大學的科研平台,培養的中國國內外青年人才,大多成為岩溶研究的中堅力量。截至2021年9月,袁道先擔任西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已培養博士後近10名,博士研究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50餘名。 [2] 
  • 團隊建設
袁道先自2000年被引進到西南大學以來,以岩溶動力學為研究核心的學術梯隊,成功申請到了重慶市高校第一個自然地理博士點和自然地理博士後流動站。 [2] 
  • 教學方法
袁道先堅持親自面授學生,指導論文,親自帶學生進行野外地質實習。 [4] 
  • 編著教材
袁道先編寫了教材《現代岩溶學》。 [4] 
  • 科研態度
袁道先對團隊的科研人員要求很嚴格,要求每個成員每年至少發一篇高水平論文,年底總結時評選出團隊研究成果的十大進展,並將自己年底的績效工資拿出來作為獎勵基金。對於想進一步出國深造的學生,他總是給予各種支持,給學生聯繫導師,寫推薦信,甚至借錢給學生繳納出國保證金。截至2017年2月,他的團隊裏絕大部分人都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半以上的人都有留學經歷。 [4] 

袁道先榮譽表彰

頒發時間
榮譽表彰
頒發單位
1955年
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團中央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1991年
國務院
1996年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主席獎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12] 
1997年
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科學技術協會
1998年
/
2004年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洞穴與岩溶特別貢獻獎
/
2004年
美國洞穴研究基金會傑出貢獻獎
美國洞穴研究基金會
2005年
美國洞穴學會榮譽會員獎
美國洞穴學會
2022年7月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岩溶委員會“50年終身成就獎”
西班牙Malaga大學Eurokarst2022會議 [5-6] 
/
中國地質科學先進工作者
/
/
廣西地質局找水獎
廣西地質局
參考資料來源: [1-2] 

袁道先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2000年
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4] 
/
聯合國國際岩溶研究中心(IKRC)學術委員會主任
/
/
岩溶環境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
西南大學第三屆學術委員會顧問
/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岩溶委員會(Karst Commi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委員
/
《Environmental Geology》期刊編委
/
/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副主席
/
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參考資料來源: [2-3] 

袁道先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1933年8月,袁道先出生在浙江諸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袁哲,母親傅致柔也投身中國教育事業,家族對教育與知識的重視讓年幼的袁道先深受感染。
生在舊社會,長在舊社會。戰火紛飛的年代裏,袁道先常年輾轉奔波,從浙江到上海再到湖南,期間因母親與妹妹去世,又因父親前往前線參軍,一度在保育院淪為“孤兒”。 [11] 
  • 求學經歷
1943年,袁道先隨父親前往重慶市沙壩區青木關,在原中央大學附屬中學讀書,歷盡艱辛的求學之路才算是安穩下來。艱苦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沒能阻止袁道先求學的慾望,而是磨練了他的意志、鍛鍊了他的體質,更加激發了他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決心。 [11] 
袁道先中學的化學老師韓金鑑,課講得非常生動有趣,英語口語很好,還常常講一些化學家的小故事,袁道先從那時候開始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正是因為喜歡化學,後來才漸漸與岩溶結緣。 [11] 
全國解放時,正在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附中讀高中的他,受到同窗好友謝學鈁(地質學家謝家榮的次子)的影響,激發了為祖國找寶藏的愛國情懷,毅然選擇南京地質探礦專科學校地質礦牀專業就讀。抱着“國家需要什麼,我就學什麼”這樣單純而樸素的想法,年輕的袁道先揚帆起航,開啓了為國奉獻的地質生涯。 [13] 
袁道先的學生沈立成説:“先生告訴我們,那時的冬天,學校沒有熱水,然而在離學校不遠有一處温泉,他們早上就跑到那裏去洗漱,然後朗讀英語,先生的英語基礎就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的。” [11]  袁道先有個優勢就是外語不需要翻譯,所以節省了外匯,不要帶翻譯,一個人就可以到處跑,可以交流,所以跑了很多國家,基本上有岩溶的國家,都跑到了。 [12] 

袁道先人物評價

袁道先治學嚴謹,甘為人梯。袁道先幾十年來,為中國的水電建設、鐵路工程地質工作和農田水利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始終奮鬥在科技研究、開發和培養人才的第一線。袁道先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善於把科學研究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善於同中國國內外學者合作,在地質學的眾多領域中作出了多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評) [3] 
袁道先一直在岩溶研究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見證了中國岩溶事業發展的歷史,而他自己也從風華正茂變成了白髮蒼蒼,他不斷創新,取得了碩碩成果,成為中國岩溶研究的堅固奠基石。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袁道先心繫民生,成為一位令人尊敬的地質學家、水文地質學家、岩溶學家。袁道先見證了中國岩溶事業發展的歷史,是中國乃至世界現代岩溶研究的奠基者。中國地質調查局評) [4] 
袁道先是中國地質學、岩溶學學科帶頭人之一,為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溶環境地質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岩溶方面,擁有眾多成果,不僅使中國岩溶研究處於國際學術前沿,也推動了全球的岩溶研究。(《科技日報》評)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