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運生

鎖定
袁運生,1937年4月4日出生於江蘇南通,中國當代畫 [22]  ,其主要壁畫作品有《潑水節,生命的讚歌》《紅+藍+黃=白?—關於中國兩個神話故事》《人類寓言》《夫子琴思》《萬户飛天》等,主要繪畫作品有《殉道者》《孤獨》《澀筆》《搏》《追—末班車》《樂》等 [1] 
袁運生於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董希文工作室;1962年—1980年,任職于吉林省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12]  ;1980年,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油畫系;198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辦個人畫展;1992年,創作作品《“勝利者”》;2001年,在北京舉辦“從中國出發”袁運生繪畫作品展;2002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1]  ;2008年,創作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 [2]  [5]  ;2014年,在北京中間美術館舉辦個展“第三條路—袁運甫袁運生繪畫作品展” [11]  ;2017年4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走向文明的自覺——袁運生藝術展” [6]  ;2019年,在北京舉辦個展“生命的讚歌”;2023年4月,在江蘇南通美術館舉辦“回到南通”——袁運生藝術展。 [7] 
中文名
袁運生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南通
出生日期
1937年4月4日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
代表作品
《潑水節——生命的讚歌》《敲象腳鼓的男人》

袁運生人物經歷

1937年4月4日,袁運生生於江蘇南通。
1955年,畢業於江蘇省南通中學。 [13] 
1961年,創作油畫作品《運糧》。
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董希文工作室。
1962年—1980年,任職于吉林省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12] 
1978年,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個展“白描寫生畫展”。
1979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另參加首都機場《生命的讚歌——歡樂的潑水節》壁畫創作。
1980年,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油畫系。
1981年,創作作品《殉道者》。
1982年,在《美術》發表文章“魂兮歸來——西北之行感懷”。
1982年—1988年,先後任教於美國塔夫茨大學、麻省大學、斯密斯學院、哈佛大學。
1983年,為波士頓塔夫茨大學創作壁畫《紅+藍+黃=白(中國的兩個神化故事)》 [3] 
198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辦個人畫展。
1985年,創作作品《天祭》。
1988年,在紐約做職業藝術家。
1991年,在美國紐約舉辦個展“袁運生近作展”。
1992年,創作作品《“勝利者”》。
1993年,在北京舉辦個展“袁運生畫展”。
1996年,創作作品《狂熱的線條》;9月,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畫室主任、教授。
2001年,在北京舉辦“從中國出發”袁運生繪畫作品展。
2002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1] 
2005年,創作壁畫作品《夫子琴思》和《萬户飛天》。
2008年,創作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 [2]  [5] 
2010年,在德國愛沙芬堡舉辦“熟飯乎?——袁運生個展”。
2014年,在北京中間美術館舉辦個展“第三條路—袁運甫袁運生繪畫作品展”。 [11] 
2017年4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走向文明的自覺——袁運生藝術展”。 [6] 
2019年,在北京舉辦個展“生命的讚歌”。
2023年4月,在江蘇南通美術館舉辦“回到南通”——袁運生藝術展。 [7] 

袁運生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袁運生出生在南通寺街的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是中學教員,精通經史,擅長詩詞。三位姑母,都是南通20世紀初的第一代師範學生。袁運生的哥哥是教育家、科學史家袁運開,畫家、 教育袁運甫 [21-22] 

袁運生主要作品

  • 繪畫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作品規格
1962年
《水鄉的記憶》 [8] 
-
243cm×245cm
1962年
《水鄉的記憶》 [8] 
油畫小稿
23cm×29cm
1974年
《抽煙斗的老農》 [9] 
紙本炭筆
73cm×37cm
1974年
《延安寫生》 [9] 
白描長卷
68cm×404cm
1977年
《紫丁香》 [11] 
布面油畫
110cm×90cm
1978年
《敲象腳鼓的男人》 [9] 
白描
68.5cm×78.5cm
1978年
《坐着的傣族婦女》 [9] 
白描、紙本
135cm×60cm
1978年
《雲南風景》 [9] 
紙本鋼筆
27.2cm×79cm
1978年
《傣女一般像》 [11] 
毛筆宣紙
68cm×95cm
1979年
壁畫
340cm×2100cm
1979年
《生命的讚歌——潑水節》 [9] 
紙本鋼筆
55cm×486cm
1980年
心曲之一》 [18] 
紙本彩墨
102cm×100cm
1981年
《殉道者》 [9] 
墨、麻布
198cm×188cm
1981年
《神獸》 [18] 
瓷盤畫
26cm(直徑)
1981年
《茂陵石獅速寫》 [11] 
紙本水墨
99cm×64cm
1981年
《霍去病墓老人與熊寫生》 [11] 
紙本水墨
50cm×80cm
1981年
《霍去病墓石獸》 [11] 
紙本水墨
66cm×99cm
1981年
《茂陵石獅重墨速寫》 [11] 
紙本水墨
100cm×64cm
1981年
《霍去病墓石牛側面寫生》 [11] 
紙本水墨
65cm×93.5cm
1981年
《茂陵石獅速寫》 [11] 
紙本水墨
63cm×99cm
1981年
《茂陵石獅速寫》 [11] 
紙本水墨
64cm×99cm
1981年
《麥積山北魏坐佛寫生》 [18] 
紙本水墨
132.5cm×67.5cm
1982年
《黑色抽象》 [9] 
紙本水墨
138cm×70cm
1984年
《漁民》 [9] 
布面油畫
240cm×260cm
1984年
《插隊》 [18] 
布面油畫
85cm×110cm
1985年
《變相圖之三》 [9] 
紙本水墨
174cm×192cm
1985年
《圈子內外》
紙板素描
51cm×76cm
1986年
《世事萬變不拘》 [11] 
絲質壁掛
210cm×1100cm
1990年
《心序》 [9] 
紙本水墨
274cm×136cm
1991年
《三個槍手》 [9] 
油蠟、色彩、蛋、墨、麻紙
180cm×380cm
1991年
《吒》 [9] 
紙本水墨、綜合材料
135cm×205cm
1991年
《遇見唐吉坷德》 [9] 
紙本水墨
135cm×205cm
1991年
見·山》 [10] 
紙本水墨
180cm×193cm
1991年
《道源》 [9] 
紙本水墨
150cm×250cm
1991年
《對話》 [9] 
紙本水墨、綜合材料
135cm×205cm
1991年
《眺望遠方》 [10] 
紙本水墨
70cmx136cm
1991年
《峭壁旁的呼喚》 [10] 
紙本水墨
136cmx136cm
1996年
《樂》 [9] 
油蠟、色彩、蛋、墨、麻紙
240cm×240cm
2006年
《賣馬》 [9] 
紙本水墨設色
144cm×367cm
2006年
《尋蹤》 [9] 
紙本水墨
144cm×367cm
2008年
《千年土地翻了身》 [9] 
麻布油彩
240cm×260cm
2009年
《始祖像》 [9] 
麻布油彩
200cm×180cm
2012年
《嫁新娘》 [9] 
紙本水墨設色
150cm×787cm
2012年
《大海》 [9] 
麻布油彩
250cm×180cm
2012年
《驅鬼圖》 [9] 
水墨、紙本水墨
144cm×367cm
2013年
《大家和睦相處》 [9] 
紙本水墨 
145cm×368cm
2013年
《風一樣的行者》 [9] 
紙本水墨
145cm×367cm
2013年
《曠野之歌》 [9] 
紙本水墨
145cm×368cm
2013年
《畫外之人》 [9] 
紙本水墨
145cm×367cm
2015年
《願 [18] 
布面油畫
180cm×250cm
2016年
《八路軍來了!我們去迎!》 [9] 
麻布水墨
200cm×300cm
2016年
《海邊太極》 [9] 
麻布油彩
250cm×600cm
2016年
《漢高祖入關圖(趙伯駒)》 [9] 
麻布、木炭
250cm×600cm
2018年
《風景》 [11] 
布面油畫
240cm×560cm
2018年
《江源》 [18] 
布面油畫
400cm×400cm
  • 專著文集
時間
作品名稱
出版社
1979年
《雲南白描寫生集》 [11] 
1980年
《幸福的潑水節》 [11]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中國素描經典畫庫·袁運生素描集》 [11] 
2001年
《中國名畫家精品集·袁運生》 [11] 
2017年
《走向文明的自覺,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袁運生》 [11] 
-
《運生素 [11] 

袁運生創作特點

  • 藝術綜述
袁運生的藝術生涯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1982年赴美國之前可以被視為傳統藝術、學院藝術和現代藝術啓蒙的並置時期;1982年至1996年在美國接受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繪畫的影響,開始創作大尺幅的與中國傳統繪畫有內在關聯的綜合材料作品,是融合時期;1996年返回中國後,嘗試在中國傳統雕塑、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等“非書畫系統”的視覺空間中尋求靈感和新啓發的獨造時期。並置、融合和獨造三者相互依存,層層推進。通過展覽我們能夠感受到其內在文化經驗和思想經驗的豐富性。 [4] 
袁運生在融合時期吸收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影響時,是在西方借用東方之後的再借用。根植於袁運生內在的中國文化經驗,與其個人的性情和文化理想,毫無罅隙地完美融合在一起,最終越過抽象表現主義繪畫,走向自我完善。 [4] 
袁運生的早期作品體現了他對於中西藝術的比較思考。1978年,袁運生有機會到雲南寫生,他畫雲南婦女像,就象那些雲南婦女們一針一線在繡花,畫面中的每一根線條,都連綿不斷,氣息平和,充滿了對生活和生命的喜悦。在這些白描作品中,袁運生充分運用了他早年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線的表現技巧,對於平面物象的組織和結構,疏密有致,鬆緊有度 [5] 
  • 創作構思
袁運生在創作構思中,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一直是其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這也令其繪畫中充滿了變幻莫測的構成關係和敍事線索。袁運生一直在畫面中塑造着接近遠古洪荒時代中的元神形象。他孜孜以求的是在精神維度和語言表現力上的碰撞。 [4] 
  • 繪畫語言
袁運生通過用繪畫的語言傳達了這種“生命情景”正在進行的轉變,利用對歷史與現實並置的生存狀態,表達他對與生命個體在社會中所肩負的責任。在他的繪畫中,觀念的焦點並不是僅僅是體驗和感知問題,而是試圖去創造新環境下產生的可見的藝術文本,用繪畫的方式全力揭示民族、國家的普遍狀況,呈現全球文化、經濟可能存在的遠景。 [10] 
  • 技法革新
對袁運生來説,他的方式是將油畫的現代主義傳統引入到水墨之中,更準確地説,用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來使用水墨。或者説,他激活了水墨的另一面,它看到了水墨這種傳統形式和現代繪畫的相通一面。這種結合有內在的合理性。他不是在改造水墨,而是激活水墨,讓水墨這種傳統形式和現代藝術共振。除了要去發明一種新的水墨風格之外,還要去尋找一種新的討論生命的繪畫形式。靈活的水墨材質和流動的生命感覺也許有一種自然的聯繫。將水墨從固定程式中解放出來,讓它更自然地湧動,不是正契合生命內在的多樣性繁殖嗎? [16] 
袁運生在1980年代後期的這種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包含着能量和蠻力。袁運生激活了水墨固有的流動性和滲透性,他絕不對之進行抑制、修飾和編碼,它讓這種能量和強力在紙面上肆意地湧動,在各個方向上繁殖,奔突、伸展。它們如此之強勁,相互擠壓和撞擊,彷彿時刻要衝出畫外,衝向紙的邊緣,畫面因此顯得飽和而凌亂,這些畫紙彷彿時刻準備被畫筆所揉碎。這些畫只顯示能量,而不顯示信息;只展示線條,而不固定形象;只在沒完沒了的運動,而沒有片刻的寧靜。這些躍動的盲目力量,將人體撕成碎片,碎片般的人體局部和器官在畫面上隱隱約約地碰撞、擠壓、纏繞、推搡和墜落。這些碎片化的身體在不停地分解,也在不停地重組,它們脱離了原有的位置和功能,又在嘗試新的功能和位置。身體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失去了穩定性,破除了有機感,也剔除了情感,歷史和文化的包裹,而完全還原為一股內在性的力。 [16] 
  • 白描作品
袁運生的白描作品,深得中國傳統線描的精髓,袁運生贊成石濤“一畫論”的觀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於袁運生來説,無論畫面的視覺形態多麼複雜甚至在外人看來有些混亂,但其中一定要有一個整體思路,積累素材後要有自己全新的構思,重新創造,這樣才能既不與古人相同,也不與令人相似,更不會重複自我。袁運生的鋼筆畫,可以劃入他的白描系統,只是工具的不同,他用鋼筆畫出了雲南的雲和雲下的傣族村寨。而其中植物的寫生,又如同版畫的刀法,以粗細不同的筆觸組織出茂密的畫面,深得中國繪畫構圖的要求。 [5] 
  • 線條運用
袁運生作品中的抽象元素——“線”,來自於他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理解。即使是大幅的油畫,他也不太強調色彩的塑造,而是突出線條的表現力。 [5] 
早在1962年的畢業創作《水鄉的記憶》中,袁運生無論是素材稿,還是最終的創作,都強調了線描的塑形功能。這裏的線條不僅是對象的輪廓,本身也是形態結構的一部分,它支撐着整個畫面結構,並賦予它一種獨特的生命意象。這裏的線條不單是輪廓線的功能,它本身亦構成了一個生命體。 [14] 

袁運生獲獎記錄

  •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8年
中央美術學院傑出教授 [13] 

袁運生人物評價

“袁運生是中國美術界的良心。在這個營營苟且、追名逐利的時代,他是少數堅持理想、不入時流的藝術求道者的突出代表,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少有的具有大師氣質的人物。和那些世故圓滑、安於現狀、不思變革的庸碌之輩相比,袁運生這樣的‘性情中人、稀有動物’(陳丹青語)彌足珍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評) [5] 
“他(袁運生)不是空談,是認真做學問,在中國從事現代性的研究。”(油畫藝術家、教育家靳尚誼評) [5] 
“袁運生是南通籍書畫家的傑出代表,是對中國現代美術史產生重大影響的藝術大家。”(時任南通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沈雷評) [7] 
“他(袁運生)就像唐吉·訶德。他是一個英雄主義者,他長得就像英雄。是個讓我尊敬的一個堂吉·訶德。袁運生在走他認為所走的那條,能夠巡迴他的自尊和我們整個民族大美學的自尊這麼一條路。”(畫家、文藝評論家、美術教育家陳丹青評) [15] 
“在藝術上袁運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遠行者,他是一個現代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畫家、詩人范增評) [17] 
“袁運生是一位精神至上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展現出純粹的精神屬性;他的歷程是堅守理想、謳歌生命的歷程,他的作品類型很多,樣式也很多,但貫穿他幾十年創作的主題是生命;是文化尋根、精神守望的歷程,他的學術視野非常寬廣、文化學養十分深厚,但始終有自己清醒的文化認識;是傾注心血、教書育人的歷程,他積極引導學生走向傳統藝術寶庫,鼓勵學生為弘揚優秀藝術傳統而努力,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為推動美術教育事業立足中國大地改革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畫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評) [19] 
“袁運生是中國著名藝術家,在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力,他是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一顆星,一顆能夠代表藝術自由求索精神的星。他是總能夠引起關注的畫壇人物,更為可貴的是,他的藝術又總是不拘泥於一種形式,而有着不斷否定、不斷開拓的頑強生命力。”(藝術家、策展人李垚辰評)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