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衣冠禽獸

(漢語成語)

鎖定
衣冠禽獸,漢語成語,出自明代陳汝元金蓮記》第七齣。 [1]  意為穿戴着衣帽的禽獸,比喻品德敗壞、行為卑劣的人。它多用於書面語,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含貶義。 [4-5] 
中文名
衣冠禽獸
拼    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近義詞
社鼠城狐牛鬼蛇神人面獸心
反義詞
正人君子志士仁人
出    處
《金蓮記》
注    音
ㄧˋ ㄍㄨㄢ ㄑㄧㄣˊ ㄕㄡˋ [1] 
語法功能
作賓語

衣冠禽獸成語出處

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齣:“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1] 
後人從這句話剪裁出“衣冠禽獸”作為一則成語。

衣冠禽獸成語典故

古時,做一名朝廷官員,要有一身和自己官位相匹配的行頭。光帶着個象徵着官位的烏紗帽,還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官服比起烏紗帽來,要有着更多的講究。
明清時期的影視劇中眾文官武將出場時都是身着官服,頭戴官帽,整齊而威嚴。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他們官服的胸前、背後皆配有各不相同的動物圖案。比如有的繡着仙鶴,有的繡着麒麟,有的繡着鵪鶉,有的繡着犀牛,正所謂的飛禽走獸都有。探究起來,這裏面是有着歷史淵源的。
原來這些圖案是為了區分各人官職大小的,那些飛禽走獸都是官服制成以後被補綴上去的。這些織就的圖案名叫“補服”或 “補子”。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官階、品位、身份與貴賤。外人只要看一眼官服上補子的禽獸圖案,就可知其人的品位和官階。這和當今軍人制服上的肩章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據明、清兩史的《輿服志》記載,文官繡禽、武官繡獸,而且等級森嚴,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獸”與文武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
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規定,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
到了清代時,官帽珠子各種顏色也代表不同的級別:正、從一品至七品官的帽頂,文武官皆為鏤花金座,但一品官中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二品官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珊瑚;三品官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藍寶石;四品官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青金石;五品官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水晶;六品官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硨磲;正、從七品官的帽頂,中飾小水晶一顆,上銜素金;正、從八九品及以下官的帽頂,文武官皆為鏤花陰文金頂,無其他裝飾。
“禽獸”圖案既然是一個官員身份的標誌,屬於國家政體的一部分,那是不能隨便讓人制作的。通常,製作這些“禽獸”圖案的機構,都是皇家專門織造絲綢錦緞的織造衙門。比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曹家,當年就曾主政過皇家的江寧織造。這些專門的皇家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大量能工巧匠。他們用各種繡絲綵線,運用各自精湛的織繡技術,織繡出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禽獸圖案。
這種補綴制度,到清朝時發展得非常嚴格,任何人不得隨意增添,否則將以刑法論處。“非本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相傳大清封疆大吏年羹堯的兒子,就曾依仗父親和姑姑年妃的勢力,而僭越穿了四團龍補服,當年在給年羹堯定罪時,而獲罪加一等。
不過儘管朝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補綴比自己官階高的禽獸補子,還是有官員因自己的職位低,為了利益,而冒着殺頭的危險,找繡工造假。類似於後來那些為謀取不義之財而私自弄套將軍服、警察服等招搖撞騙。而那些只為謀取私利,穿着官服不辦實事的官員,也被老百姓稱為“衣冠禽獸”,讓清白的禽獸為之蒙羞。
據説,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自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主天下的武則天時期。當時她下令製作了一種新式繡袍,並在袍服上加繡不同的紋樣,以區分文武官員的品級。具體的就是文官的袍服繡禽,武官的袍服繡獸。後來有個成語“衣冠禽獸”,就是出自這裏。可見當初的“衣冠禽獸”並沒有後來的貶損之意,它當初只是個區分官員的標誌而已。
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創新發明。這種源自女皇治下的新式繡袍,成為中國歷史上又一款新式官服,明清時期的“補子”就是在這種繡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原來一代女皇武則天,讓她名載史冊的不僅是她男人般的文韜武略縱橫捭闔,還有她鄰家娘子的聰慧細膩。 [2] 

衣冠禽獸成語寓意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的原來並沒有貶義色彩。“衣冠”作為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古代在官服上繡以飛“禽”走“獸”,是用來顯示文武官員的等級。這種等級制度,是從明朝開始的。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帝王服裝上增加了團龍紋,龍紋成了帝王的專用徽記。皇后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翬四鳳。翬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因此,人們稱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當時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讚美詞。
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的演變,説明了明清官制的一些體例,表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3] 

衣冠禽獸成語運用

衣冠禽獸成文用法

“衣冠禽獸”這則成語比喻道德敗壞、行為如同禽獸一樣卑劣的人,多用於書面語,含貶義,比喻性較強,前面可受量詞“個”“夥”“羣”修飾,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 [4-5] 

衣冠禽獸運用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