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蠶繭草

(蓼科蓼屬植物)

鎖定
蠶繭草(Persicaria japonica (Meisn.) H. Gross ex Nakai)是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蠶繭草的直立,無毛或疏被平伏硬毛;葉近薄革質,披針形,具刺狀緣毛;葉柄短;穗狀花序;苞片漏斗狀,綠色,上部淡紅色,具緣毛;花被白或淡紅色,花被片長橢圓形;瘦果卵形,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為8-10月,果期為9-11月。 [3] 
蠶繭草主要分佈於中國淮河以南地區,生於山區或丘陵、平原之溝、塘邊或淺水中及路旁、林下濕草種。 [4]  蠶繭草的繁殖方式為播種。 [5] 
蠶繭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味辛,性温,具有解毒,止痛,透疹的功效。用於瘡瘍腫痛,諸蟲咬傷,腹瀉,痢疾,腰膝寒痛,麻疹透發不暢等。 [6]  蠶繭草也可作為土農藥;其花較大,盛開時甚美,可成片種植,供觀賞。 [7] 
中文名
蠶繭草
拉丁學名
Persicaria japonica (Meisn.) H. Gross ex Nakai [2] 
別    名
紫蓼
水嚨蚣
香燭乾子(江蘇),小蓼子草
寥於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蓼科
蓼屬
蠶繭草
分佈區域
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廣東、台灣

蠶繭草形態特徵

蠶繭草
蠶繭草(6張)
蠶繭草是蓼科蓼屬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
性狀鑑別 莖技圓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棕褐色,無毛或疏被平伏硬毛,斷面中空。葉皺縮,易破碎,亞革質,長橢圓狀披形或披外形,長6-12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短伏毛,葉近薄革質,披針形;葉柄短;托葉鞘筒狀,褐色,膜質,先端截形,有長緣毛。花序穗狀,圓柱形,常2-3個,間或單個着生枝端;花被白或淡紅色,花被片長橢圓形,長3-6mm,苞片漏斗狀,綠色,上部淡紅色,具緣毛。瘦果卵圓形,兩面凸出,黑色,有光澤,包被於宿存花被內。氣微,味微澀。花期為8-10月,果期為9-11月。 [1]  [3] 

蠶繭草產地生境

蠶繭草生長環境

生於山區或丘陵、平原之溝、塘邊或淺水中及路旁、林下濕草種。 [4] 

蠶繭草分佈範圍

蠶繭草主要分佈於中國淮河以南地區,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廣東、台灣等地。 [4] 

蠶繭草繁殖方式

蠶繭草的繁殖方式為播種。 [5] 

蠶繭草主要價值

蠶繭草觀賞

其花較大,盛開時甚美,可成片種植,供觀賞。 [7] 

蠶繭草日用

本品在四川作蓼子草使用。花期採收,鮮用或晾乾

蠶繭草藥用

蠶繭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味辛,性温,具有解毒,止痛,透疹的功效。用於瘡瘍腫痛,諸蟲咬傷,腹瀉,痢疾,腰膝寒痛,麻疹透發不暢等。 [6]  蠶繭草也可作為土農藥。 [7] 
抗生育作用 本品乙醇浸膏按一定比例混於飼料中喂飼小鼠,
含藥量7.5%、15%、20%、25%、30%、組小鼠的懷孕率分別為93%、80%、46%、20%、20%,表明含藥量20%以上時能顯著降低小鼠懷孕率。進一步研究表明,本品對家兔反射性排卵無抑制作用,但有加強雌激素作用,並能使雌小鼠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活性下降,其抗生育作用,可能與二作用相關[1,2]。
毒性 蠶繭草乙醇提取物小鼠胃的LD50為31.5g/kg[1,2]。
【性味歸經】《本草拾遺》:“味辛,平,無毒。”入心經。
【功用主治】《本草拾遺》:主蠶及諸蟲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搗敷瘡。
參考資料
  • 1.    蠶繭草的功效與作用  .99健康網[引用日期2016-08-18]
  • 2.    蠶繭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3.    蠶繭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3]
  • 4.    吳惠敏,安徽濕地植物圖説,黃山書社,2014.11,第18頁
  • 5.    周火明主編,簡明植物學教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09,第307頁
  • 6.    秭歸縣中醫醫院,秭歸縣中醫藥學會,秭歸藥用植物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9,第84頁
  • 7.    吳惠敏,安徽濕地植物圖説,黃山書社,2014.11,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