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蠍獵龍

鎖定
模式種是普氏蠍獵龍(S. bustingorryi),只有發現一個化石,但化石几乎完整,只缺少大部分前肢與部分尾巴。
拉丁學名
Skorpiovenato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蜥臀目
阿貝力龍科
蠍獵龍屬
普氏蠍獵龍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獸腳亞目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科
阿貝力龍亞科
分佈區域
阿根廷
中文學名
蠍獵龍

蠍獵龍物種學史

(學名:Skorpiovenator)是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阿根廷
化石發現於巴塔哥尼亞的烏因庫爾組(Huincul Formation)下層,年代為森諾曼階晚期,約9,300萬年前。化石編號MMCh-PV 48k。
蠍獵龍與人體型對比 蠍獵龍與人體型對比
雖然在2008年,相關研究已在網絡上公開。模式標本是在2009年由奧尼拉斯·諾瓦斯(Fernando Novas)等科學家正式命名、敍述。屬名意為“蠍子獵人”,因為在化石的挖掘地點,生存着許多蠍子;種名則是以Manuel Bustingorry為名,化石即是從他的農場挖掘出來。研究人員並建立短吻龍類(Brachyrostra)演化支,以包含蠍獵龍。蠍獵龍長6.2米、體重1.2噸。

蠍獵龍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亞科:
阿貝力龍亞科Abelisaurinae
屬:
蠍獵龍屬 Skorpiovenator
Canale et al., 2009
普氏蠍獵龍 S. bustingorryi Canale et al., 2009 (模式種)

蠍獵龍頭部小孔

蠍獵龍(Skorpiovenator)的口鼻部背側和頭頂長有兩排對稱的開孔,與同類皺褶龍(Rugops)口鼻上的開孔非常相似。通過CT掃描,古生物學家發現這些開孔與恐龍口鼻部的大量管道系統相連,並與鼻部血管存在聯繫,因此這些管路或許是神經血管網絡遺留下來的痕跡, 也可能和某些現代主龍類動物一樣與三叉神經分佈有關。同時,CT掃描也在食肉牛龍(Carnotaurus)的頭骨上發現了類似的系統。蠍獵龍和食肉牛龍的這種神經血管網絡系統有什麼作用還不明確,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構造或許是恐龍的散熱系統,可以幫助它們冷卻頭部,也可能是某種用於展示或感知的特殊器官。

蠍獵龍生存環境

蠍獵龍生存於阿根廷內烏肯羣的烏因庫爾組,距今9700-9300萬年前的森諾曼階。這裏發現了巨型鯊齒龍科恐龍馬普龍,以及屬於疑名的鯊齒龍科恐龍牛獵龍;同為阿貝力龍科的肌肉龍和雷霆龍;西北阿根廷龍科的烏因庫爾龍、戈裏瓦龍和南盜龍(南盜龍可能為戈裏瓦龍的同物異名,且二者也有可能屬於大盜龍科);鳥翼類的斑盜龍;最大的蜥腳類阿根廷龍,另一種泰坦龍類喬岡龍,以及雷巴齊斯龍科的蜥腳類鷲龍和利邁河龍。烏因庫爾組還發現了一具巨大的未命名的巨型鯊齒龍科恐龍化石,編號MMCh-PV 65,即坎帕納斯的鯊齒龍類,是一具十分完整的骨骼,也是已知最長壽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與其一起發現的還有未命名的雷巴奇斯龍科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