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蟒袍

(古代官員禮服)

鎖定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非龍,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龍五趾,所以四爪(趾)龍為蟒,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蟒,中國戲曲服裝專用名稱,即蟒袍。
蟒袍款式為齊肩圓領,大襟(右衽),闊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袖裉下有“擺衩子”:周身以金或銀線及彩色絨線刺繡藝術紋樣。女式蟒與男式蟒大致相同(另述)。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們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極人臣,榮華富貴。
中文名
蟒袍
外文名
Mang Pao
別    名
花衣
拼    音
mǎnɡ páo
來    源
服飾
所在國家
中國

蟒袍詞語釋義

蟒袍 mǎnɡ páo
程式性:將相等高貴身份的人所通用的禮服。
沈德符野獲編》雲: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趾)耳……凡有慶典,百官皆蟒服,於此時日之內,謂之花衣期。如萬壽日,則前三日後四日為花衣期。

蟒袍簡介

明代官吏織金蟒袍 明代官吏織金蟒袍
龍袍、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線條稱“水腳”。水腳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最下襬條狀斜紋所組成的潮浪;平水指在江牙下面鱗狀的海波。海水意即海潮,潮與朝同音,故成為官服之專用紋飾。江牙,又稱江芽、姜芽,即山頭疊,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綿續之外,還寓有國土永固之意。
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

蟒袍歷史記載

蟒袍明代

蟒袍 蟒袍
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蟒袍清代

《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七:蟒袍,親王、郡王,通繡九蟒。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一等侍衞,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衞以下,八蟒四爪(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蟒袍溯源

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襯在補褂內穿用。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趾),所以,把四爪龍稱為“蟒”,遂名曰“蟒衣”。戲曲服裝中的“蟒”即是明、清“蟒衣”基礎上,經過裝飾和美化後所形成的。

蟒袍特點介紹

蟒是裝飾性極強的服裝,它繼承了中國曆代服飾追求意境美,體現精神意藴美的傳統,即以服裝來裝飾人體。其長袍闊袖的服裝造型,具有莊重感;華美的裝飾圖案,賦於象徵意義。蟒的另一大特點是可舞性強,它擺脱了自然生活形態,不束腰,服裝可任意擺動以表示人物情緒(玉帶掛在衣上,僅起裝飾作用);它借用誇張後形成的水袖,豐富表演動作,傳達人物感情。 [1] 

蟒袍質料

大緞。
紋樣:主要是龍及“蟒水”(海水江牙),陪襯紋樣為日、山,流雲、“八寶”、“八吉樣”等。在封建社會中,龍是尊貴的象徵,它符合帝王將相的高貴身份。龍的具體形狀,有團龍、行龍、大龍等三種,有的端莊嚴謹,有的昂揚矯健,有的氣勢宏大。不同的龍形,在服裝上各具特定的象徵意義,分別適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蟒水”的具體形狀,有彎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全卧水五種。蟒水的規範性也很強,使用何種蟒水,根據人物的類型而定。

蟒袍刺繡

主要有三種。分為彩色絨線繡、平金平銀繡、圈金絨繡。絨繡俊雅清麗,圈金絨繡富麗輝煌,平金平銀繡光澤奪目、大方而有氣派。對繡法的使用,也根據人物的類型而定。
概括起來説,蟒的(類型化的)程式性、裝飾性和可舞性,表現得很集中,很鮮明,可以説是典型地體現了京劇服裝的藝術特點。各種類型的穿蟒人物在服裝上使用特定的色彩、紋樣,並且在繡法上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為觀眾所熟悉的藝術語彙,以表示其身份、品質、性格的綜合特徵。

蟒袍分類

蟒袍女性蟒袍

男蟒袍主要以四爪龍為圖案,女蟒袍則多以龍或鳳為設計。
明御賜秦良玉藍緞平金繡蟒袍 明御賜秦良玉藍緞平金繡蟒袍
在古代,常以鳳代表貴婦、后妃的身份,所以宮裝鳳凰、牡丹及其他花草紋樣為主要圖案。女蟒上飾鳳凰朝陽、鳳彩牡丹圖紋,為皇后、貴妃、貴婦及女將等穿用。
鳳凰所謂“戴德、負仁、報忠、挾義”之説,乍看頗令人不解(然而此説在古代流傳頗廣)。
對此,《抱朴子》中卻有一種解釋:
“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紋樣:第一類為飾金龍九條,間以五色雲紋及福、壽紋,下幅飾八寶立水,領託前後正龍各一條,左右及交襟處飾行龍各一條,袖相接處飾行龍各二條。綿、夾、裘根據季節而定。皇貴妃龍袍與此相同為黃色,貴妃及妃龍袍用金黃色,嬪龍袍為香色。
第二類為織繡五爪金攏八團,兩肩、前胸、後背飾正龍各一條。襟飾行龍四條。下幅飾八寶立水,其它與第一類龍袍相同。
第三類為下幅無紋樣,其它與第二類龍袍相同。

蟒袍秦良玉蟒鳳袍

明代秦良玉錦袍也是蜀中今所見稀罕繡品。一為秦良玉藍緞平金繡蟒袍,胸背襟袖均並金刺繡蟒紋,又間彩繡萬福、如意、雲紋、寶相花紋等;一為黃緞秦良玉平金繡蟒鳳衫,除蟒紋,胸背又繡雙鳳,裙腳彩繡壽山福海,空白間繡彩雲。秦良玉乃一代名將,崇禎帝曾召見並賦詩表彰其征戰之功,雲:“蜀錦徵袍手製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不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身着蜀錦緞精繡蟒袍馳騁疆場,其俊美英武非男兒可比。服飾之用黃色在隋唐為皇帝所興,宋元以後赤黃、丹黃、淺黃更為皇朝所專用。秦良玉因召賜“太子太保誥封一品夫人”,故可服黃緞蟒鳳紋袍衫。原藏石柱縣大都督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