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蝸角

鎖定
蝸角,漢語詞彙拼音wō jiǎo,蝸,蝸牛的角,比喻微小之地,出自《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
中文名
蝸角
拼    音
wō jiǎo
意    義
蝸,蝸牛的角,比喻微小之地
典    出
莊子集釋》卷八下

目錄

蝸角解釋

蝸,蝸牛的角,比喻微小之地。 [1] 

蝸角出處

南朝 梁 沈約《細言應令》詩:“蝸角列州縣毫端建朝市。”
唐黃滔《祭先外舅文》:“羊腸莫守,蝸角旋孤。”
唐 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宋·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着甚幹忙。”
宋 黃庭堅《喜太守畢朝散致政》: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
辛棄疾哨遍·秋水觀》詞:“蝸角鬭爭,左 觸 右 蠻 ,一戰連千里。”
趙翼《題孫子瀟翰林詩冊》詩:“妙知蝸角有戰場,伏屍百萬地猶剩。”
胡懷琛 《乙卯雜詩》:“蝸角潛居事底幹,樓台一寸且偷安。 [2] 

蝸角詳細釋義

蝸角典源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曰:“知遊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3] 
唐·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蠻氏觸氏,頻相戰爭,殺傷既其不少,進退亦復淹時。此起譬也。」 [1] 

蝸角譯文

惠子知道了,引見戴晉人。戴晉人對魏王説:“有叫蝸牛的小動物,國君知道嗎?”魏王説:“知道。”戴晉人説:“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左角,名字叫觸氏,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右角,名字叫蠻氏,正相互為爭奪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屍體數也數不清,追趕打敗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魏王説:“咦,那都是虛妄的言論吧?”戴晉人説:“讓我為你證實這些話。你認為四方與上下有盡頭嗎?”魏王説“沒有止境。”戴晉人説:“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無窮的境域裏遨遊,卻又返身於人跡所至的狹小的生活範圍,這狹小的生活範圍處在無窮的境域裏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樣吧?”魏王説:“是的。”戴晉人又説:“在這人跡所至的狹小範圍內有一個魏國,在魏國中有一個大梁城,在大梁城裏有你魏王。大王與那蠻氏相比,有區別嗎?”魏王回答説:“沒有。”戴晉人辭別而去,魏王心中不暢悵然若有所失。 [3] 

蝸角釋義

傳説有建立在蝸牛角上的國家,右角上的叫蠻氏 ,左角上的叫觸氏 ,雙方常為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後以“蝸角”比喻微小之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