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蜂(拼音:fē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簡牘文字。“蜂”是昆蟲名,種類很多,有蜜蜂胡蜂葉蜂等,通常指蜜蜂。蜂喜集羣行動,所以“蜂”又比喻成羣地,如:蜂擁。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中文名
拼    音
fēng
部    首
五    筆
JTDH
倉    頡
LIHEJ
鄭    碼
IRC
筆    順
豎、橫折、橫、豎、提、點、撇、橫撇、捺、橫、橫、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2925) [1] 
平水韻
上平聲·二冬 [5] 
總筆畫
6+7
四角碼
5715₄
統一碼
8702
注音字母
ㄈㄥ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䗬、䗦、*蠭、𧊩、𧒒、𧓶、𧔧、𧋴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形聲字。“蜂”字在《説文解字》的“古文”中寫作“𧒒”(圖1),小篆正體作“蠭”(圖2)均作上下結構,形符都從“䖵”,聲符則篆文從“逢”、古文從“夆(féng)”。形符“”“”沒有太大差異,都是表示會飛的蟲子,聲符“逢”“夆”音近,可以替換,皆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漢代簡帛、碑刻文字所見隸書,繼承篆文的二種構形。馬王堆帛書《老子》“蜂”從“䖵”、夆聲(圖3),與《説文》古文構形相同;而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已出現省“䖵”為“蟲”的構形(圖4),此又楷書字形“從蟲、夆聲”之所本,只是將結構改易為左形右聲。《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以“蜂”為正字,以“蠭”為異體。 [2] 
《説文》曰:“蜂,飛蟲螫人者”,所謂“螫人”也就是蜇人,“蜂”是一種昆蟲名,有蜜蜂、胡蜂等。蜂多為羣居性昆蟲,所以,有不少用“蜂”字組成的詞,都有紛然成羣的意思,如《漢書·藝文志》:“蜂出並作。”是形容像蜂羣那樣傾巢而出。《史記·羽本紀贊》:“豪傑蜂起”,形容人下豪傑像蜂羣那樣齊飛,紛紛而起。“蜂擁而上”形容很多人一擁而前。像蜂成羣而飛一樣。但是《新唐書·高睿傳》“突厥蜂悦”中的“蜂”,卻與昆蟲的“蜂”無關,而是“鋒”字的通假字,當“鋒利”講。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膜翅目昆蟲。喜羣居,種類很多。
bee;wasp
《詩經·周頌·小毖》:“莫予荓蜂,自求辛螫。”朱熹集傳:“蜂,小物而有毒。”
戰國·屈原《天問》:“蜂蛾微命,力何固?”
蜜蜂;熊蜂細腰蜂
特指蜜蜂。

漢·王充《論衡·言毒》:“蜜為蜂液,蜂則陽物也。”
魯迅《南腔北調集·“蜜蜂”與“蜜”》:“因這緣故,就使養蜂者的目的,不在於使釀蜜而在於使繁殖了。”
蜂巢;蜂蜜;蜂蠟
形容詞
通“封”。大。

《古文苑·揚雄〈蜀都賦〉》:“蜂豚、應鴈、被鴳、晨鳧。”

通“鋒”。兵器的尖端。引申為鋭勢。
tendency
《漢書·韓王信傳》:“及其蜂東鄉,可以爭天下。”

副詞
像蜂那樣成羣地。
in swarms

蜂出;蜂擁;蜂聚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䖵部】𢾭容切(fēng)
(蠭)飛蟲螫人者。從䖵逢聲。
𧒒,古文省。 [10] 

説文解字注

【卷十三】【䖵部】
(蠭)飛蟲螫人者。《左傳》:“蠭蠆有毒。”按,《釋蟲》言土蠭、木蠭,無單言蠭者。許書則𧒘、蠃下雲:“細腰土蠭也。”即《爾雅》之土蠭。然則此單言蠭,即《爾雅》之木蠭也。《本艸經》“露蜂房”,亦謂木上大黃蠭窠也。其房大者如罋,小者如桶。雲露蠭,正對土蠭在地中言之。許謂土蠭為細要純雄,其飛蟲螫人者,則謂大黃蠭,竝非細要純雄無子者。《內則》《檀弓》謂之範,俗作𧍙,其子可食,故《內則》庶羞雀、鷃、蜩、範。
從䖵,逢聲。敷容切,九部。 [11] 

廣韻

薄紅切,平東並 ‖ 豐聲東部(péng)
蜂,蟲名,出《蒼頡篇》。又音峯。
敷容切,平鍾滂 ‖ 豐聲東部(fēng)
蠭,《説文》曰:“螫人飛蟲也。”《孝經·援神契》曰:“蠭䘍垂芒,為其毒在後後。”
蜂,上同。 [12]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部】蜂;康熙筆畫:13;部外筆畫:7
《唐韻》敷容切,音豐。與蠭同。《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𧓶。 [13] 
【申集中】【虫部】 蠭;康熙筆畫:23;部外筆畫:17
古文:𧒒
《唐韻》《集韻》《韻會》並敷容切,音豐。《説文》:飛蟲,螫人者。《詩·商頌》:莫予荓蠭。《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爾雅·釋蟲》:蠭,醜螸。又:土蠭。注:江東呼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為土蠭,啖其子,卽馬蠭。又:木蠭。注:似土蠭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為木蠭,又食其子。《爾雅翼》:蜂種類至多,其黃色細腰者,謂之穉蜂。又蜜蜂,人收而養之,一日兩出而聚鳴,號為兩衙,其出採花者,取花須上粉置兩髀,或採而無所得,經宿不敢歸房中。
又旗名。《左傳·哀二年》:獲其蠭旗。
又舟名。《拾遺記》:武王伐紂,有蠭狀如丹鳥,飛集王舟,翼日南梟紂,名其船曰蠭舟。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杓端有二星,一內為矛招搖,一外為盾天蠭。
又與鋒通。《前漢·韓王信傳》:及其蠭東向,可以爭天下。師古注:蠭,鋒同。
《長箋》:逢二蟲,會遭遇毒蟲,意寓戒心也。隸書傳省作蜂。《埤雅》:蜂,其毒在尾,垂穎如鋒,故謂之蜂也。《集韻》:本作蠭,或作䗬、蚌。《韻會》:又作𧋴。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蟲”窄“夆”寬,頂部“蟲”低,底部“夆”低。“蟲”,扁“口”底部在橫中線。“夆”,“夂”罩住“豐”;“夂”撇筆從豎中線右側起筆,第八筆㇇(橫撇)的撇尖輕接“蟲”側,撇尖、捺腳在橫中線;“豐”,第一橫在橫中線下側,第三橫較長從“蟲”下起筆,豎筆在豎中線右側,與上部第七筆撇、第八筆㇇(橫撇)相交點垂直對齊。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uŋ
周法高系統
jewŋ
李方桂系統
ph
jung
隋唐
王力系統

ǐwoŋ

b
董同龢系統

juoŋ

周法高系統

iuoŋ

b
李方桂系統

ph
jwong

b
ung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薄紅切
bʰuŋ
蠭、蜂
平聲
上平三鍾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容切
pʰjuoŋ
集韻
蜂、蠭、
𧒒、䗬
平聲
上平三鍾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容切
pfʰioŋ
中原音韻

陰平
東鍾



全清

fuŋ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全清
方中切
fyu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六東董凍篤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fəŋ
55
陰平

官話(北方官話)
濟南
fə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fə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foŋ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foŋ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fəŋ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fo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f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foŋ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ho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xə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xa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fuŋ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fuŋ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fʊŋ
55
陰平

粵語
陽江
fʊ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語)
潮州
hoŋ
33
陰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pʰaŋ
33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hɔŋ
55
陰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ʰaŋ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xuŋ
44
陰平
文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pʰuŋ
44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pʰɔŋ
54
陰平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3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1169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3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23]
  • 5.    平水韻 二冬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528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8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03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393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051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932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173-1174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2;37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057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077
  • 15.    蜂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16.    蠭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2]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01:33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