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蜂

[yè fēng]
昆虫纲动物
收藏
0有用+1
0
叶蜂是膜翅目叶蜂科昆虫的统称。 [3]叶蜂成虫形态变化较大,体长2-50毫米,触角构型和节数、翅脉、头胸部构造和爪的构型差别很大。触角构型和节数、翅脉、头胸部构造和爪的构型差别很大。幼虫习性也较复杂,暴露取食植物叶片的种类通常具3对胸足和6-8对腹足,腹足无趾钩,与鳞翅目幼虫具趾钩明显不同。 [6]
叶蜂在中国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台湾。叶蜂为全变态昆虫,喜欢在植物花上活动,有一定传粉能力。部分种类成虫有用上颚进行打斗的行为。少数种类如细锤角叶蜂属成虫有繁殖型和护卫型分化,护卫型的成虫头部发达,上颚十分粗大,擅长扭斗。多数叶蜂一年一代,成虫在春末夏初羽化,生存期约10-30天,产卵后不久即死去,与幼虫发生期完全分离。一般两性生殖,但孤雌生殖并不少见。成虫一般不照顾后代,但少数种类成虫有护卵或护幼行为。 [4]
叶蜂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危害非常大,不及时防治的话可以将其整个叶片的尖尖吃掉,影响其光合作用,因此,应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叶蜂防治,小麦播种前深耕细耙,破坏其化蛹越冬场所,或将休眠蛹翻至土表机械杀死或冻死。有条件地方进行水旱轮作,也可以进行药剂防治。 [5]
中文名
叶蜂
拉丁学名
Tenthredinidae
外文名
sawfly
动物界
昆虫纲
膜翅目
叶蜂科
亚    门
六足亚门
亚    纲
有翅亚纲
亚    目
广腰亚目
分布区域
世界

叶蜂简介

播报
编辑
叶蜂,英文为sawfly。广义的叶蜂是昆虫纲膜翅目低等广腰蜂类统称堡欠档,包括14个现生类群:棒蜂科、扁蜂科辨剃愚誉、广蜂科、树蜂科、项蜂科、裂蜂科耻旬匪、茎蜂科、尾蜂科、茸蜂科、三节叶蜂科锤角叶蜂科、筒腹叶蜂科、松叶蜂科、叶枣危蜂科。狭义的叶蜂仅指叶蜂科种类。
叶蜂的主要识别特征有:成虫腹部基乃巴厚部宽大,不与后胸背板愈合;各足1-4跗分节具明显的跗垫;雌虫产卵器发达,通常刀片状,少数较细长;幼虫除尾蜂科外均为植食性;成虫不取食,或取食花粉、花蜜,偶尔肉食性,可见取食润只束同类成虫或幼虫。
叶蜂成虫形态变化较大,体长2-50mm,触角构型和节数、翅脉头胸部构造和爪的构型差别很大。幼虫习性也较复杂,暴露取食植物叶片的种类通常具3对胸足和6-8对腹足,腹足无趾钩,与鳞翅目幼虫具趾钩明显不同。此外,叶蜂幼虫头部每侧具1个单独的较大单眼,也与鳞翅目幼虫的侧位单眼列不同。部分叶蜂种类潜叶生活,形成复杂虫道和花纹,此类幼虫与潜叶为害的双翅目幼虫如潜蝇容易鉴别,其头部发达,并具显著的胸足,腹足通常退化。部分小型叶蜂其幼虫蛀食植物叶柄或果实,如梨实蜂、李实蜂,或做瘿,如柳瘿叶蜂。蛀食粗大植物树干的则有树蜂等类群。尾蜂科幼虫寄生某些蛀干昆虫,如树蜂、吉丁虫等。
叶蜂已知9000余种 [1],分布于全球各大陆,但东亚地区和南美种类最丰富。现存类群共14-15科。其中筒腹叶蜂科除1个属分布到北美外,其余全部类群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和附近地区,裂蜂科仅分布于北美,其余各科分布较广。中国分布12-14科,已知超过2450种 [2]
作为典泪叠促型的植食性类婆欢群,叶蜂幼虫会对其寄主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但绝大多数种类不会对其寄主造成明显危害,仅有少数种类是农林园艺害虫。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叶蜂为全变态昆虫。一般两性生殖,但孤雌生殖并不少见。成虫一般不照顾后代,但少数种类成虫有护卵(如西藏盾叶蜂Conaspidia tibetana)或护幼行为(筒腹叶蜂科不少种类)。成虫喜欢在植物花上活动,有一定传粉能力。部分种类成虫有用上颚进行打斗的行为。少数种类如细锤角叶蜂属(Leptocimbex)成虫有繁殖型和护卫型分化,护卫型的成虫头部发达,上颚十分粗大,擅长扭斗。
图4
多数叶蜂一年一代,成虫在春末夏初羽化,生存期约10-30天,产卵后不久即死去,与幼虫发生期完全分离。幼虫多数分散、隐蔽活动,老熟后入土越夏越冬,次年春在土内化蛹,蛹期很短,一般5-10天后即羽化。部分叶蜂幼虫聚集活动,有时排列成特定队形。部分叶蜂一年二代或多代,多代种类中有不少种类在植物地面以上部分结茧化蛹,也有一些种类仍然在土壤中化蛹。
图4,图5来自网上,图6为编者自拍于峨眉山
图5
图6

叶蜂害虫

播报
编辑
农业害虫
比较知名的农业作物害虫有: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大麦叶蜂Dolerus hordei Rohwer、中华麦叶蜂Dolerus sinensis Wei、麦黄叶蜂Pachynematus sp、黑胫残青叶蜂(黑翅菜叶蜂)Athalia proxima Klug、白唇角瓣叶蜂 Senoclidea decora (Konow)等。
较知名的林业害虫有: 泰加大树蜂 Urocerus gigas gigas (Linnaeus)、蓝黑树蜂 Sirex juvencus (Linné)、柳杉华扁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 (F. Smith)、赤松阿扁蜂 Acantholyda posticalis posticalis (Matsumura)、浙江黑松叶蜂 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 Zhou et Xiao、油茶史氏叶蜂(油茶叶蜂)Dasmithius camellia (Zhou et Huang)、红环槌缘叶蜂(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等。
果树害虫
较著名的果树叶蜂害虫有:梨简脉茎蜂梨茎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u、梨实叶蜂(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李单室叶蜂(李实蜂Monocellicampa pruni Wei、中华槌缘叶蜂(桃叶蜂)Pristiphora sinensis Wong、山楂壮锤角叶蜂 Palaeocimbex crataegum (Huang et Zhou)等。
园艺害虫
比较著名的园艺害虫有:玫瑰黄腹三节叶蜂 Arge pagana (Panzer)(欧洲和中国北部种类)、列斑黄腹三节叶蜂 Arge xanthogaster (Cameron)(中国南部种类)、
药材害虫
较知名的药用植物害虫有:四川黑毛三节叶蜂(金银花叶蜂Arge szechuanica Malaise,、何首乌叶蜂(学名未确定)等。

中国珍稀叶蜂

播报
编辑
(均为编者自摄照片):
1 斑缘丽锤角叶蜂 Abiapulcherrima Mallach (锤角叶蜂科 Cimbicidae)
2 黄褐茸蜂Blasticotoma fulva Wei (茸蜂科Blasticotomidae)
3 赵氏横斑三节叶蜂 Arge zhaoae Wei (三节叶蜂科Argidae)
4 大鞘枝膜叶蜂 Cladiucha megatheca Wei(叶蜂科Tenthredinidae)
5 云山细脉扁蜂 Chrysolyda yunshanica Shinohara et al.(扁蜂科Pamphiliidae)
6 黑腹尾蜂Orussus melanosoma Lee & Wei(尾蜂科 Orussidae)
叶蜂
叶蜂
叶蜂
叶蜂
叶蜂
叶蜂

幼虫

播报
编辑
因类群和取食习性差异,叶蜂幼虫形态和构造有较大变化。图1,图2,图3为部分叶蜂幼虫图片,照片均来自互联网。
图1
图2
图3

物种现状

播报
编辑
2024年,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创新研究团队在百山祖园区发现10种叶蜂新物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