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蜀道難

(南朝陰鏗詩作)

鎖定
《蜀道難》是南朝詩人陰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起筆兩句先從歌詠前人赴蜀之事入手,引出對蜀地山川險阻的描寫。中間四句,寫蜀道險要難行,從大處寫意着筆,岷山高聳,終年積雪,棧道連桓,深谷萬丈,九折路使車毀壞,七星橋阻擋坐騎。結尾兩句通過對蜀中山川險阻的具體描繪,發出“功名詎可要”的感慨,這正是生當亂世、屢歷仕艱的詩人內心矛盾的自然流露。全詩以洗練的筆墨勾勒了自然形勢的高險,緣景生情,融入了詩人的身世之悲,使此詩在思想意義上有所突破。
作品名稱
蜀道難
作    者
陰鏗
創作年代
南朝
出    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蜀道難作品原文

蜀道難
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
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
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
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1] 

蜀道難註釋譯文

蜀道難詞語註釋

⑴蜀道難: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內容多寫蜀道的艱險。
王尊:字子贛,西漢涿郡人。少孤,牧羊,後師事郡文學官,遷虢令,擢安定太守,捕誅豪強張輔等,威震郡中。被劾免,後旋遷益州刺史,還做過東郡太守。
靈關:古關名,在今四川省蘆山縣西北。《漢書·地理志》:“靈關道屬越西郡”,自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為武帝時期開通,設關處地形險要,《太平寰宇記》稱“關四面峻險,一夫守之,可以御百”。憚(dàn):怕,畏懼。
陰棧(zhàn):陰平的棧道,為入蜀捷徑,三國魏將鄧艾即由此道進兵滅蜀。泛指入蜀棧道。
⑸九折路:在今四川省滎經縣西邛崍山,山路險阻,須九折乃上,故名。據《漢書·王尊傳》載,他在任益州刺史時,路經邛崍九折阪,得知此處便是前任刺史王陽畏險停留、託病辭官的地方,他大聲喝令馭者加鞭前進曰:“驅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⑹七星橋:在四川成都西,相傳為秦國太守李冰所造。
⑺詎(jù)可:豈可。詎,豈,怎麼。 [2-3]  [4] 

蜀道難白話譯文

王尊忠心侍奉漢朝,遠涉靈關,不怕那路途的艱險遙遠。
高高的岷山上積雪終年不化,陰平的棧道多次被戰火燒燬。
就連那堅固的車輪也會在九折路上被摧折,就連那驍勇的騎兵也會被阻於七星橋邊。
蜀中山川道路是如此地艱難險阻,功名怎麼可要啊? [3] 

蜀道難創作背景

陰鏗何時何故入蜀已無從考證,但從他《行經古墓》“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沉”的句子來看,他經隴道達蜀應該不止一次。陰鏗舉止不同於眾人,又非世族,仕梁並不得意,早期的《蜀道難》正是借詠蜀道之難,慨嘆功名難得的。 [4]  [5] 

蜀道難作品鑑賞

蜀道難文學賞析

《蜀道難》原是詳述蜀中山川險阻的,陰鏗此詩雖亦歌詠了蜀中山川險阻這一傳統內容,但它同時還讚揚了王尊,並流露出“功名詎可要”的想法,在思想意義上是略有突破和豐富的。
“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起筆先從歌詠前人赴蜀之事入手。這是對漢代王尊不懼險阻、忠誠事國的稱頌,也是要通過他赴蜀做益州刺史一事,引出對蜀地山川險阻的描寫。“高岷長有雪”以下四句,就展開對蜀中山川險阻的具體描繪。“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高聳的岷山,從川北到隴南綿延川甘邊境,為一險絕之處,要寫蜀道艱難,自是不能不寫的。其主峯雪寶頂積雪終年不化,故謂“長有雪”。作者不僅突出了其高,還突出了其長年不化之雪。棧道是一種於峭巖陡壁之上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乃是古代川、陝、甘一帶的重要通道。這種懸空架木之道,在溝連蜀地和漢中的險途中,自是一絕,當然也不能不寫。因而,作者用“陰”來突出其懸於難見日光的半山腰,並且突出其屢次經歷戰火焚燒,猶有斷痕殘跡。通過這一高一下的高山、棧道的描寫,萬丈深谷,懸崖峭壁之多可見,蜀道之艱難亦可知。然而,其難還不止於此。“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相對於前面自外入川之難而言,極寫途中處處有險:九折路使車毀壞,七星橋阻擋坐騎。“九折路”,是指險阻回曲的山路,同時暗用王尊路經“九折阪”這一典故。王陽託病辭官、王尊要馭者加鞭前進事皆發生在此處,作者以“輪摧”形容之,可見此處道路的崎嶇迂曲。“七星橋”棧道險峻,故作者以“騎阻”形容。車輪被摧折、車騎被阻塞,可見這蜀地山川是何等險峻難行了。
“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通過對蜀中山川險阻的具體描繪,作者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這個反問句,顯然是面對山川險阻,發出功名絕對要不得的感慨。詩讀至此,讀者自然會產生一個疑問:開頭兩句盛讚王尊“不憚遙”,結尾卻又説功名要不得,豈不矛盾了嗎?其實,這正是作者生當亂世、屢歷宦途而產生的思想矛盾的反映。要做忠臣,就得甘冒被貶、被殺的危險,就得甘冒自然界和仕途的艱難險阻,而實際生活中這種危險又時刻等待着忠臣,王尊也曾被劾免,作者也曾在“侯景之亂”中被擒。可見,這“難”是驚歎道路之難,更是慨嘆仕途之難。
這首詩表現隴蜀道之難的主要意象,是“高山積雪”“陰棧屢燒”“輪摧九折”“騎阻星橋”,但落腳點在蜀道難的含義上。全詩既寫了蜀道之艱難,又連類取譬,發出仕途艱難的感慨,就思想意義而言,較之僅僅描寫蜀中山川艱難的同題之作,顯然是有所突破的。此詩在藝術表現上,值得一説的就是在描寫蜀中山川險阻時,能選擇有代表性的險絕處,並字斟句酌地突出其特點。這樣,使人覺得具體、形象,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 [3]  [4]  [6] 

蜀道難名家點評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高建新《詩心妙悟自然:中國山水文學研究》:岷山高峻、長有積雪,棧道隱蔽、屢經焚燒,加之以“輪摧”“騎阻”,詩人僅用二十個字就寫出了蜀道的艱險無比、不可逾越,語言精練至極,自然使人聯想到李白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驚歎。 [7]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孫紹振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微觀分析個案研究》:詩中形容蜀道艱難:高山積雪,陰棧屢燒,輪摧九折,騎阻星橋,蜀道難成為功名難的隱喻。 [8]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超宏《六朝詩歌》:此詩寫蜀道的艱險,並感嘆仕途艱難。前二句讚揚漢王尊不懼險阻、忠誠事國的行為,中四句寫蜀道的險要難行,末二句寫不能貪戀功名。 [9] 

蜀道難作者簡介

陰鏗,南朝陳文學家。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梁時官湘東王法曹行參軍。入陳,官至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詩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善於煉字造句。刻苦為詩,與何遜相似,故杜甫有“頗學陰何苦用心”之句。原有集,已失傳。 [10] 
參考資料
  • 1.    (宋)郭茂倩編撰. 樂府詩集 2[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3:370.
  • 2.    賈連友主編. 漢中歷代名家名篇精選[M].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19:57.
  • 3.    賀新輝主編. 古詩鑑賞辭典 第10卷 重排版[M]. 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2004:10-13.
  • 4.    蒲嚮明.樂府舊題《蜀道難》系列源流論[J].臨沂大學學報,2019,41(04):55-64.
  • 5.    呂慧鵑,劉波,盧達編. 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第7卷[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9:333.
  • 6.    蒲嚮明.《蜀道難》源流與“詩史”演變[J].唐都學刊,2020,36(01):79-87.
  • 7.    高建新著. 詩心妙悟自然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8:175.
  • 8.    孫紹振著. 月迷津渡 古典詩詞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59.
  • 9.    汪超宏編著. 六朝詩歌[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8:317.
  • 10.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 大辭海 第17卷 中國文學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