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蛇皮果

鎖定
蛇皮果(Salacca zalacca)是棕櫚科蛇皮果屬 [8]  叢生植物。葉生羽狀全裂,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序生於葉間;果實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頂端具殘留柱頭,外果皮薄,以覆瓦狀反折的鱗片,鱗片頂尖光滑或呈刺狀尖,中果皮薄,內果皮不明顯。種子長圓形、球形或鈍三校形,肉質種皮厚。 [9]  蛇皮果外形奇特,下圓上尖,皮呈鱗片狀,很像蛇皮,故名。 [10] 
蛇皮果原產於東南亞, [9]  現在在中國分佈為華南、川渝等地區,在印度、中南半島至馬來羣島等地區也有分佈。 [11]  蛇皮果喜熱帶濕潤氣候。蛇皮果繁殖方式為種子或萌櫱條繁殖。 [9] 
蛇皮果可觀賞或作綠籬,可庭院栽培。 [9]  蛇皮果成熟的果肉通常可作為新鮮水果食用。蛇皮果果肉含有對人體皮膚有益成分,有美容效果。 [12] 
中文名
蛇皮果
拉丁學名
Salacca zalacca [7] 
別    名
沙叻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7] 
棕櫚目 [7] 
棕櫚科
蛇皮果屬
蛇皮果
命名者及年代
(Gaertn.) Voss,1895 [6] 
異名1
Calamus salakka Willd. ex Steud [6] 
異名2
Calamus zalacca Gaertn. [6] 
異名3
Salacca blumeana Mart. [6] 
異名4
Salacca edulis Reinw. [6] 
異名5
Salacca edulis var. amboinensis Becc. [5-6] 
異名6
Salacca rumphii Wall. [6] 
異名7
Salacca zalacca var. amboinensis (Becc.) Mogea [6] 

蛇皮果植物學史

蛇皮果外形奇特,下圓上尖,皮呈鱗片狀,很像蛇皮,故名。 [10] 

蛇皮果形態特徵

蛇皮果植株相對較小,常雌雄異株,植株叢生,短莖或無莖,有刺。葉羽狀全裂,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呈“s”形或鐮刀狀。 [1] 
蛇皮果
蛇皮果(8張)
花序生於葉聞,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具有分枝,着生幾個柔荑狀圓柱形的分枝花序,總花序梗及分枝被包於宿存的佛焰苞內,雄花成對着生於小佛焰苞(苞片)的腋部,通常伴隨着有毛的小苞片;花萼和花冠管狀,3裂;雄蕊6枚,着生於花冠管口,花絲短,基部變寬;雌花序分枝比雄花序的少,但較大;雌花成對着生或單生,比雄花大;苞片2片;中性花伴隨着雌花,只有1個苞片;花萼基部管狀,上部3裂;花冠約與花萼等長或稍長,上部3裂;退化雄蕊6枚;子房3,心皮,3胚珠,不完全3室,被扁平、光滑或直立的帶刺狀尖的鱗片,花柱短,柱頭3個。果實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頂端具殘留柱頭,外果皮薄,被以覆瓦狀反折的鱗片,鱗片頂尖光滑或呈刺狀尖,中果皮薄,內果皮不明顯;種子1-3粒,長圓形、球形或鈍三稜形,肉質種皮厚,味酸或甜,胚乳均勻、堅硬,具有從頂端孔穴,深侵入的種皮,胚基生。 [1] 

蛇皮果近種區別

部位
蛇皮果
葉羽狀全裂,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呈“s”形或鐮刀狀
羽片整齊排列,披針形,長0.5-1米,兩面綠色,具3肋,上面有剛毛
花萼基部管狀,上部3裂;花冠約與花萼等長或稍長
花萼3深裂;花冠3裂,稍長於花萼
種子
種子1-3粒,長圓形、球形或鈍三稜形
種子球形、半球形或鈍三稜形,徑2.5-3釐米
圖片
蛇皮果 蛇皮果
滇西蛇皮果 滇西蛇皮果
參考資料 [1]  [13] 

蛇皮果生長環境

蛇皮果對温度要求較高,週年生長最適宜温度範圍是20-30℃。

蛇皮果分佈範圍

蛇皮果 蛇皮果
蛇皮果原產於東南亞, [9]  現在在中國分佈為華南、川渝等地區,在印度、中南半島至馬來羣島等地區也有分佈。 [11]  截止到2009年中國華南各地零星引進種植蛇皮果已有50多年的歷史。 [2]  主要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至馬來羣島等亞洲熱帶地區。 [3] 

蛇皮果繁殖方法

蛇皮果 蛇皮果
育苗方法有萌櫱條育苗和種子育苗兩種。萌櫱條育苗即在母株萌發的多條萌櫱條中選擇粗壯的萌櫱條,從頂部往下套進塑料容器,裝上土壤或稻糠,經過2個月後待萌櫱條長出更多的根時將其切離,將其移植到竹編容器內繼續培育。移植時將萌櫱條的葉片剪掉一半,用尼龍繩或竹蔑條捆緊,放在竹編容器後澆上稀泥,置於遮陽網下繼續培育。
種子育苗既可將種子播種到沙牀上,待其出芽後移植到聚乙烯容器內;也可將種子直接點播在聚乙烯容器上,通過常規育苗方法育出苗木。種子育苗方法由於不能確定育出苗木的性別,多用於雌雄同株的蛇皮果品種。 [2] 

蛇皮果栽培技術

蛇皮果 蛇皮果
選地整地:選擇新造林地需要考慮海拔、水分和透光度。蛇皮果可種植於海拔300-600米的土地上,但最合適的是在400-600米。蛇皮果對水分要求較高,要求全年濕潤。新造林分要求遮蔭,因此可種植於現有林分下,對於林分的樹種組成沒有限制,針葉樹和闊葉樹都可以,但要求林冠層需要20%-30%的透光度。種植2-3年後可以承受全光照。
株行距:株行距有多種,有的1.5米×1.5米、1.5米×2.0米、2.0米×2.0米和2.5米X3.0米。整地:一般採用全墾,種植穴的規格一般為50釐米X50釐米X50釐米。
養分:一般每年施肥兩次,每次每株1-2千克,分別在旱季(3-8月)和雨季施放。肥料採用大量元素的複合肥,如N:P:K比例為1:1:1的複合肥,沒有施用微量元素的肥料。
修剪:隨着植株的生長,要適當控制葉數,及時去除老葉,對於結果期的蛇皮果更要嚴格控制。葉片數一般控制在每株7-8片,有些品種的葉片數一般控制在14-16片。 [2] 

蛇皮果病蟲防治

蛇皮果人工林病蟲害較少,比較嚴重的蟲害是一些甲蟲類,主要以根部為食,可導致植株死亡。一般在栽培時施入—些防治根部害蟲的藥劑對其進行防治;苗期會出現—些葉斑病等,這—般與環境變化有關。 [2] 

蛇皮果主要價值

營養:食用蛇皮果主要是吃裏面的果肉,蛇皮果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同時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也很多,另外還有以鐵和鈣為主的多種微量元素。這些成分都是人體正常運轉的必備物質,因此蛇皮果就成了可以保障人體健康的一種特色水果。 [4] 
功效:蛇皮果的果肉是白中帶黃色,咬下去是很爽脆的感覺,而肉質很乾硬,非常的酸澀。蛇皮果果肉含對人體皮膚有益成分,印尼本地姑娘經常將它作為美容水果食用。它是水果中鉀含量最高的品種之一,果膠含量也很豐富,對人腦十分有益,有“記憶之果”的美譽。 [4] 

蛇皮果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蛇皮果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50 千卡
蛋白質 0.6 g
脂肪 0.2 g
水分 87 g
碳水化合物 11.5 g
膳食纖維 0.7 g
灰分 0.5 g
維生素A 4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3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26 mg
煙酸(煙酰胺) 0.6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33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蛇皮果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8-12-13]
  • 2.    曹紅星; 孫程旭; 陳思婷; 李榮生; 張木炎; 馮美利; 唐龍祥;蛇皮果栽培技術及效益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09-03-15;86-87
  • 3.    潘安;蛇皮果[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14年12期;66
  • 4.    蛇皮果的營養價值  .人民網.2015-03-18[引用日期2015-05-12]
  • 5.    蛇皮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7-15]
  • 6.    Salacca zalacca (Gaertn.) Voss  .theplantlist.org[引用日期2022-07-15]
  • 7.    蛇皮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6]
  • 8.    蛇皮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31]
  • 9.    宋鼎,劉敏,魏開雲,觀賞棕櫚植物與景觀,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第275頁
  • 10.    夏之秋著,椰風蕉雨扎記,2009.10,第51頁
  • 11.    張天柱,南果北種技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06,第97頁
  • 12.    張衞明主編,一帶一路經濟植物,東南大學出版社,2017.12,第343頁
  • 13.    滇西蛇皮果 Salacca griffithii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7-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