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蟲

(鞘翅目昆蟲的統稱)

鎖定
甲蟲是昆蟲綱鞘翅目昆蟲的統稱, [3-4]  俗稱甲殼蟲。屬於全變態昆蟲, [5]  已知的甲蟲種類約30萬種,166科,4亞目。 [6]  甲蟲身體外部有堅硬外殼,前翅是角質,厚而硬,後翅是膜質,常見的甲蟲有金龜子、天牛、象鼻蟲等。甲蟲的身體通常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六隻腳,它們的前翅變成翅鞘,以此保護後翅和身體。飛行時先舉起翅鞘,再張開後翅飛行。甲蟲的翅鞘圖案多樣,有呈斑點圖案、雜色圖案等。 [4] 
甲蟲分佈在世界各地,除了海洋。 [6]  大部分甲蟲生活在腐殖質豐富的熱帶森林中。口器主要適應於咀嚼,植食性甲蟲會吃植物的根、種子、莖葉、花、果實或朽木,獵食性甲蟲以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 [7]  通常都把卵產在土壤(隱翅蟲科的隱翅蟲),有的則產在植物組織內(象甲科的象鼻蟲),如金龜子產單粒的卵;有些則會成批產下數千粒卵。 [8]  多數甲蟲幼蟲以泥土或腐爛木頭中的菌絲為生。 [9] 
甲蟲是在恐龍時代之前就有的一種昆蟲。那時甲蟲體長約3—4米。 [10]  許多種類的甲蟲是農林作物的重要害蟲,與人類的經濟利益關係密切。 [10]  若發現家中有甲蟲,如木製傢俱被蟲蛀,可先找出甲蟲來源,再用對應殺蟲劑予以殺除。 [11]  在超過37萬種甲蟲當中,有72種被列入了《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紅色物種名錄》(IUCN)。其中,歐洲的櫟黑天牛處於易危(VU)狀態。 [7] 
中文名
甲蟲
拉丁學名
Coleopter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鞘翅目
分佈區域
世界各地
英    文
Beetle

甲蟲生活習性

長戟大兜蟲 長戟大兜蟲
是在恐龍時代之前就有的一種昆蟲。那時的甲蟲一個體長約3~4米,至於甲蟲該種生物誕生了多少年和它們為什麼變小至今也只是一個謎。
灌叢斑塊是甲蟲動物重要的棲息和繁殖場所, 灌叢斑塊微生境的生物( 如凋落物的數量和質量) 和非生物環境因素( 如土壤質地、 地面温度和表層土壤含水量等) 對甲蟲羣落的分佈及其物種豐富度具有顯著的影響。 [1] 
鞘翅目(Coleoptera)昆蟲,36萬種以上,使其成為動物界中最大的目。主要特徵是它們特殊的前翅,其已變成硬的鞘翅,覆蓋在能飛的後翅上。鞘翅目包括一些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蟲,而且是分佈最廣的昆蟲目。多以動、植物為食,但也有以腐敗物質為食者。
有的具重要經濟價值,成蟲和幼蟲可能毀壞作物、木材、紡織品以及傳播寄生蟲和疾病。有的吃害蟲而對人有益。雖然所有的鞘翅類都適用"beetle"之名,但有的以其他的俗名著稱,如weevil(象甲)、borer(鑽孔蟲)、firefly(螢)、chafer(鰓角金龜)和curculio(錐象甲)。
鞘翅目的昆蟲就是甲蟲。該目是昆蟲裏最大的一目,也是動物界裏最大的一目,約有三十萬種之多。除了海洋以外,世界各地無論是高山、平原、河川沼澤、土壤裏都有它們的蹤跡。
甲蟲和其它的昆蟲一樣,身體分、胸、腹三部,有六隻腳。它們最大的特徵是前翅變成堅硬的翅鞘,已經沒有飛行的功能,只是保護後翅和身體。飛行時,先舉起翅鞘,然後張開薄薄的後翅,飛到空中。翅鞘的顏色花樣多變化,有發金光的,有帶條子像虎紋的,有帶斑點像豹皮的,也有的是雜色圖案。有些甲蟲的翅鞘連在一起,後翅退化,不能飛了,如步行蟲
甲蟲的大小差別很大,小的像尨毛蕈蟲只有零點二五公釐長。最大的像天牛,有二十公分長。雄的甲蟲通常較雌的小。甲蟲的頭部有一對觸角,觸角的形狀,長短不一,大都分為十到十一節。有棍棒狀,鋸齒狀,念珠狀,絲狀,腮葉狀,膝狀等。雄的觸角比雌的發達。口器的構造適合咀嚼,也有的適合吸食汁液。腹部通常有十節,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是角質,厚而硬,後翅是膜質,但有的節退化或變形,所以只能看到八或九節。
甲蟲 甲蟲
隨生活習性的不同,它們腳構造也不同。有的腿節發達,適合跳躍;有的有游泳毛,適於游泳。 甲蟲是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發育是昆蟲變態的兩種類型之一。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地叫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蜻蜓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過程,蝶、蚊則是經過完全變態而長成的昆蟲。)的昆蟲。它們的生活史裏有、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卵的大小和數量各不相同。隱翅蟲的卵很大,但每次只產數個;地膽科的卵很小,但每次產數千個。瓢蟲大都把卵成堆產在葉子上;象鼻蟲常在植物莖上鑽個孔把卵產在裏面;有些金花蟲有特殊的卵囊保護着卵;還有的把卵產在泥土裏或水裏。
它們的幼蟲有的可自由活動,有的常躲在隱蔽處。幼蟲大都在土裏或隱蔽處化蛹,不結繭,不過也有些種類會結繭保護着蛹。從幼蟲到成蟲有的只要一個星期,有的二十年。依食性,觸角形狀,翅脈等不同,甲蟲可分為肉食性,多食性,有吻三大類。
生境:灌叢斑塊微生境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成年甲蟲對產卵地點和棲息場所的選擇及其幼蟲的生長和發育過程, 從而對甲蟲羣落的結構、 組成和多樣性產生影響。 [2] 

甲蟲種類

甲蟲 甲蟲
觀賞性甲蟲大體分為兜蟲與鍬型蟲兩類,此處需要注意的是,甲蟲並不是等於獨角仙,獨角仙只是甲蟲中屬於兜蟲的一種。
兜(dou)蟲”,屬金龜科,其實是英文“dorbeetle”的譯音[`dR:,bi:tl],就是金龜子的意思。
“兜蟲”最早風靡於日本,並且流行至今熱度不減。後引入台灣,因台灣與大陸的教育系統等諸多因素與大陸有區別,所以台灣延用日本的叫法,把一些可當做寵物玩耍的大型犀金龜科甲殼蟲定義為“兜蟲”。後有傳入香港,大陸風靡寵物甲蟲也是在近幾年內開始的。該類寵物甲蟲一般都是體型巨大,頭、胸部長角,以棕色、黑色常見,也有黃色、白色、黑黃相間等其它顏色的,體長都在5~8釐米以上,大型兜蟲可長到10釐米以上,甚至15、16釐米。據網上一些數據説明,最長的如長戟大兜蟲的一個亞種記錄是18釐米(本人沒有考證)。並且外觀優美,很具有觀賞價值,且不像蜘蛛蠍子等帶毒,做為寵物的兜蟲是無毒的。
其實兜蟲,也可理解為金龜總科,那麼犀金龜、花金龜、麗金龜、腮金龜、糞金龜等等,也可都列在金龜總科內,也就是説此類都可以稱其為“兜蟲”。
大家通常意義上理解的“兜蟲”,以獨角仙、長戟大兜、戰神大兜、毛象大兜等等犀金龜科甲蟲為主,而把其它科的甲蟲忽略。是不準確的。
鍬形蟲(qiao)屬於鞘翅目多食亞目金龜子總科鍬形蟲科。21世紀初期全世界已發現的種類約1200種,台灣已經記錄的種類約50種。它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鍬形蟲的特徵
甲蟲 甲蟲
大顎是鍬形蟲最明顯的一項特徵。一般而言,只有雄蟲才有發達的大顎,不過有些種類雄蟲與雌蟲的大顎很相似,也沒有特別發達。
鍬形蟲的雄蟲外形非常雄壯威武,因此成為許多喜歡收藏甲蟲愛好者的對象。另外,同一種鍬形蟲的雄蟲常因體型大小不同,大顎的大小與形狀也不同,形成很多不同形式,增加蒐藏的樂趣。
鍬形蟲的一生
鍬形蟲的一生與樹木大概都脱不了關係。幼蟲啃食枯木,成蟲喜歡吸食樹木及果實的汁液,所以森林地區是各種鍬形蟲生長最好的地方。
鍬形蟲成蟲的口器只適合吸食流質食物,所以在野外以樹木及果實為食。有些鍬形蟲甚至會利用大顎把樹皮夾破使其流出汁液,方便自己取食。幼蟲以腐木及枯木為食,雖然看起來很柔軟,實際上卻比成蟲兇猛,如果兩隻幼蟲相遇,可能會以大顎互咬,造成其中一隻死亡,因此鍬形蟲的幼蟲多獨居。成蟲多出現在夏天與秋天,在一些容易流出樹液的樹上如青剛櫟、柑橘樹的樹幹上常可看見許多鍬形蟲聚集吸食的情形。
甲蟲 甲蟲
分佈 以最普遍的獨角仙為例,廣佈於中國的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國外有朝鮮,日本的分佈記載。在林業發達、樹木茂盛的地區尤為常見。當然不同中來的甲蟲分佈各不相同,此處將金龜科的獨角仙分佈情況列出供大家參考。

甲蟲形態特徵

體小至大形。體壁堅硬,前翅質地堅硬,角質化,形成鞘翅,靜止時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線,後翅膜質,通常縱橫疊於鞘翅下。成、幼蟲均為咀嚼式口器。幼蟲多為寡足型,胸足通常發達,腹足退化。蛹為離蛹。卵多為圓形或圓球形。

甲蟲頭部

甲蟲頭部特寫 甲蟲頭部特寫
頭殼堅硬,頭式一般為前口式或下口式。象甲類的額與頭頂向前極度延伸,形成象鼻狀的“喙”,口器生於喙端。觸角有絲狀、棒狀、鋸齒狀、彬齒狀、念珠狀、鰓葉狀和膝狀等,一般11節,少數1—6節。
複眼通常發達,圓形、橢圓形或腎形,有的退化或消失,很少種類具單眼。上唇發達,有的隱藏於唇基下或消失,上顎多發達,有的種類非常強大,幾與身體等長;下領顯著,肉食亞目的下顎分為外葉和內葉,外葉分2節,呈須狀,內, 葉發達呈葉狀;下唇的頦頗發達,亞頦存在,或與外咽片癒合,下唇須通常3節,少數2節,個別種類不分節。

甲蟲胸部

前胸發達,能活動,前胸背板自成一骨片,背板與側板間在肉食亞目中有明顯的縫分開,而多食亞目則兩者癒合。前胸腹板為一骨片,其上有l對前足基節窩,該基節窩後緣若被骨片環繞,即稱為“閉式”,反之則稱為“開式”,此特徵常用於分類。中、後胸癒合,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常露出鞘翅基部之間,中、後胸背板的其餘部分為鞘翅所覆蓋。中、後胸基節窩的形式,也常作為分類依據。
甲蟲大小比較 甲蟲大小比較
前翅由於角質化,翅脈已不可見,靜止時合攏於胸腹部背面,主要司保護蟲體和後翅的作用。後翅膜質、寬大、少翅脈,平時縱橫折疊於前翅之下,是飛翔的主要器官。足一般適於步行或奔走,但由於生活習性的不同,在功能和形態上也常發生相應的變化。
如地下活動種類的前足適於開掘,水生種類的中;後足適於游泳,某些行動活潑的種類其後足適於跳躍等。3對足跗節的數目按前、中、後足順序排列,稱為跗節式,通常是分類的重要特徵。如5—5—5則表示前、中、後足跗節均為5 節;5—5—4則表示前、中足跗節為5節,後足為4節等。跗節的着生情況通常有兩類,一種是跗節5節時,第4跗節甚小並隱於第3跗節之間,稱為隱5節或偽 4節;另一種是跗節4節時,第3跗節甚小並隱於第2跗節中間,則稱為隱4節或偽3節。

甲蟲腹部

腹部變化較大,一般10節,第l腹節退化,第3—9腹節明顯。由於腹板多有癒合或退化現象,可見腹板通常為5—8節。雌蟲腹部末端數節變細而延長,形成可伸縮的偽產卵器,平時縮於體內,產卵時伸出。雄性外生殖器也多不外露,而是縮在第9或第10腹板之間。

甲蟲幼蟲

頭部通常發達,堅硬,胸部3節,腹部10節。頭部每側有單眼1—6個,觸角3節,口器咀嚼式。胸部一般有胸足3對,具全部分節,包括明顯的跗節和1 對爪。腹部無腹足,但有的在第9節背板上有l對骨化的尾突。氣門共9對,第1對着生在前胸與中胸之間,其餘8對着生於第1—8腹基本類型。蠋型幼蟲體表堅硬,體形扁長;胸足發達,5節,具跗節和成對的爪;觸角和口器發達,腹末有能活動的尾須;行動非常活潑,營自由生活。
屬該類型的主要有肉食亞目、隱翅甲類的幼蟲及芫菁科的第1齡幼蟲。蠐螬型幼蟲身體柔軟,肥大而彎曲成“C”形;胸足4節,行動遲緩;具觸角,口器發達,無尾須;生活於隱蔽和陰暗的場所。金龜甲類的幼蟲屬此種類型。象甲型幼蟲身體柔軟,粗圓,弓彎;觸角退化,無尾須;胸足退化或完全消失。如象甲類的幼蟲等。此外,還有屬於上述3種類型之間的一些中間類型,如金針蟲型、葉甲型等。

甲蟲蟲媒傳粉

甲蟲傳粉 甲蟲傳粉
甲蟲是昆蟲中最古老的類型,它繁盛於上侏羅紀或下白奎紀。那時高等植物尚未出現,膜翅目和鱗翅目昆蟲亦未出現,甲蟲是地質史上最早的傳粉昆蟲
甲蟲原始型的正領口器,適宜給一些花大而平展(蝶形或碗狀的花)較原始類型的植物傳粉,它們具有較強的氣味吸引着甲蟲。
例如:番荔枝科的花所釋放的果香味,夏蠟梅屬花溢放的發酵味,殼鬥科一些植物釋放的氨基酸味。甲蟲傳粉的植物有木蘭屬亞馬遜王蓮和若千分佈於熱帶亞熱帶的殼鬥科樹種。趨臭趨腐性甲蟲還為花能溢放腐臭味的植物傳粉,例如巨型魔芋。
甲蟲主要採食花粉,少數亦食花蜜。熱帶植物油棕,利用有益的甲蟲傳粉,能顯著增產。
參考資料
  • 1.    Stapp P. Microhabitat us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darkling beetles (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in shortgrass prairie: effects of season shrub and soil typ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 1997, 137( 2) : 298-311.
  • 2.    Shachak M, Gosz J R, Pickett S T A, Perevolotsky A. Biodiversity in drylands: toward a unified framework (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Network Series)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 3.    西班牙Sol90公司著;馮珣譯,無脊椎動物,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01,第82頁
  • 4.    方嚴著,中國花鳥畫傳統理法課徒稿 草蟲,江西美術出版社,2021,第69頁
  • 5.    甲蟲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8]
  • 6.    崔麗紅編,動物百科全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10,第77頁
  • 7.    (美)凱倫·麥格希,(澳)喬治·麥凱編著;薛浩然,趙天昊,陳懷慶譯,動物博物館 手繪動物大圖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05,第234頁
  • 8.    崔麗紅編,動物百科全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10,第81頁
  • 9.    葉可涵,我的動物園 天空之城,現代教育出版社,2017.01,第21頁
  • 10.    葉可涵,我的動物園 天空之城,現代教育出版社,2017.01,第20頁
  • 11.    秦予舒編著,實用生活法寶大全,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07,第23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