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西蛇皮果

鎖定
滇西蛇皮果(Salacca griffithii A. J. Hend.),棕櫚科蛇皮果屬的一種植物。灌木。植株叢生,幾無莖。葉長約6m,葉軸下部背面有針刺,上部無刺;羽片整齊排列,披針形,頂端的漸短,兩面綠色,上面有剛毛,邊緣具稀疏的稍短剛毛。雌、雄花序的序軸粗壯,具幾個着生穗狀花序的分枝花序。雄花成對着生,雌花球狀卵形。果實球狀陀螺形。種子球形、半球形至鈍三稜形。花果期9~10月。 [1] 
中文名
滇西蛇皮果
拉丁學名
Salacca griffithii A. J. Hend.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3] 
棕櫚目
棕櫚科
蛇皮果屬
滇西蛇皮果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印度,緬甸

滇西蛇皮果形態特徵

滇西蛇皮果線稿圖 滇西蛇皮果線稿圖 [4]
植株叢生,幾無莖。葉羽狀全裂,長約6m,葉軸下部背面有針刺,上部無刺;羽片整齊排列,披針形,長50~100cm,寬5~11cm,頂端的漸短,兩面綠色,具3條肋脈,上面有剛毛,邊緣具稀疏的稍短剛毛。雄花序的序軸粗壯,具幾個着生穗狀花序的分枝花序;一級佛焰苞被脱落性的鏽色鱗秕,基部的為管狀,上部的為披針形漸尖並部分地抱合;二級佛焰苞基部管狀,上部為披針形漸尖撕裂狀;穗狀花序從二級佛焰苞口伸出,長6~7cm,粗1.4cm,具稍細的為幾個三級佛焰苞所包藏的梗;雄花成對着生,長8mm,幾乎全伸出於小佛焰苞;花的小苞片線形,被鱗毛;花萼深3裂;花冠3裂,稍長於花萼;花葯線狀長圓形。雌花序亦具粗壯序軸,有幾個短而粗的着生穗狀花序的分枝花序;基部的一級佛焰苞具短的抱莖的基部和在一側延伸的長漸尖的尖,上面具少數針狀刺;二級佛焰苞與雄的相似,但較寬而短;穗狀花序稍短,長6~9cm,具短梗;小佛焰苞基部合生,上部具極寬的鈍三角形的分離部分;每個小佛焰苞包着一朵雌花和1朵中性花,花的小苞片短,密被長柔毛狀纖毛;雌花(未見標本,僅據文獻描述)球狀卵形,直徑8mm;花萼在開花前裂至中部稍下面而成3裂片,而後完全劈裂成3個卵形、稍鈍的裂片;花冠稍長於花萼,裂至中部而成3個三角形急尖、靠合的裂片;無退化雄蕊;雌蕊的子房球形,3室,密被上舉的針刺狀鱗片,花柱短,柱頭披針狀三稜形,急尖,靠合;中性花長9mm,三稜狀金字塔形,急尖,下部削尖成l細的基部。果實球狀陀螺形,頂端稍圓,基部短漸狹,果實形狀鱗依種子多少而有變化,由球形(含1種子),近雙生形(含2種子)至近三稜形(含3種子),直徑6~6.5cm,果皮薄,殼質,密被鑽狀披針形的長8~10mm的暗褐色而有光澤的鱗片;殘留的柱頭呈不明顯的短尖頭。種子球形、半球形至鈍三稜形,直徑2.5~3cm,暗褐色,無光澤,頂端有深的小孔穴延伸至胚乳的一半,內含珠被(種皮)侵入物;胚乳角質、堅硬;胚近側生,靠近基部。 [2] 

滇西蛇皮果花果期

滇西蛇皮果
滇西蛇皮果(5張)
花果期9-10月。

滇西蛇皮果生長習性

喜高温、高濕及陽光充足的環境。耐熱、耐瘠、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高。 [1] 

滇西蛇皮果分佈範圍

雲南。馬來西亞、印尼也有分佈。 [1] 

滇西蛇皮果應用價值

滇西蛇皮果食用方法

果。成熟後可直接食用 [1] 

滇西蛇皮果其他應用

適合在公園、風景區等叢植觀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