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虛熱

鎖定
虛熱,是一病證名。在《諸病源候論·病熱候》中有記載。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熱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中文名
虛熱
外文名
asthenic fever
性    質
病證名
出    處
諸病源候論·病熱候》
原    因
多因內傷勞損所致

虛熱病機分類

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

虛熱古代學説

①陰陽氣血虛虧引起的發熱。《醫學入門》卷五:“凡虛熱皆因精神外弛,嗜慾無厭,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發熱,實非有熱也。”《證治準繩》卷一:“若無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此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腐化,用人蔘、黃芪等甘温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是謂陰虛火旺勞瘵之症,故丹溪發陽有餘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氣虛熱,昇陽以散之,用補中益氣湯益胃昇陽湯血虛熱,滋陰以降之,用滋陰降火湯、坎離丸;氣血俱虛熱,昇陽滋陰兼用之,用十全大補湯、人蔘養營湯加知母、黃柏(見《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
②指熱病而見昏迷症狀者。《石室秘錄·熱症門》:“發狂如見鬼狀者,實熱也;熱病不知人者,虛熱也。實熱宜瀉火,虛熱宜清火。”參見氣虛發熱、血虛發熱陰虛發熱陽虛發熱等條。
與 虛熱 有關的內容

虛熱治療原則

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温除熱為原則。

虛熱禁忌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肥甘油膩、葷腥温熱性食品,忌吃海魚蝦蟹發物。
陰虛火旺

虛熱臨牀表現

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夢中遺精,夜寐不安,頭目昏暈,心悸煩躁,精神不振,體倦無力,或兼小便短赤而有熱感,舌質紅,脈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