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虉草

(禾本科虉草屬植物)

鎖定
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是禾本科虉草屬的多年生植物。虉草單生或少數叢生;葉鞘下部者長於節間,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薄膜質,葉片平展,幼時粗糙;圓錐花序緊密,無毛或疏被毛,穎脊粗糙,上部有極窄的翼,不孕小花外桴,線形,被柔毛;花果期6-8月。 [2] 
虉草原產地在中國和歐洲, [6]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江蘇、浙江, [4]  在北美洲地區也有分佈。 [5]  虉草喜温暖濕潤氣候,常生於多水的濕地,抗寒性強,耐水淹和排水不良土壤,耐幹早,再生性好,具入侵性。虉草的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和根莖分株繁殖。 [6] 
《中華藥海》載,虉草有燥濕止帶功效。 [7]  在園林應用上,虉草可作綠地、道路兩側、林下和林緣的單一地被,也可與其他地被植物配置使用。虉草由於耐水淹和排水不良土壤,可作淺水、淺灘、河沿溪邊綠化,效果亦佳,是應用廣泛的綠化草木植物。 [6]  虉草嫩株為優良的飼料,其稈供編織或作造紙原料。 [4] 
中文名
虉草
拉丁學名
Phalaris arundinacea L.
別    名
草蘆
園草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亞    科
早熟禾亞科
虉草族
虉草屬
虉草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虉草形態特徵

虉草
虉草(15張)
虉草,禾本科虉草屬的多年生植物。 [1]  有根莖。稈通常單生或少數叢生,高60-140釐米,有6-8節。 [2] 
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而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薄膜質,長2-3毫米;葉片平展,幼嫩時微粗糙,長6-30釐米,寬1-1.8釐米。 [2] 
圓錐花序緊密狹窄,長8-15釐米,分枝直向上舉,密生小穗;小穗長4-5毫米,無毛或疏被毛;穎沿脊上粗糙,上部有極狹的翼;孕花小花外稃,線形,長3-4毫米,上部有柔毛;內稃舟形,背具1脊,脊的兩側疏生柔毛;花葯長2-2.5毫米;不孕外稃2枚,退化為線形,具柔毛。花果期6-8月。 [2] 

虉草產地生境

虉草原產地在中國和歐洲, [6]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如: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新疆、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 [2]  [4]  在北美洲地區也有分佈。 [5]  生於海拔75-3200米的林下、潮濕草地、水濕處、低温多水的河岸兩邊和湖邊地帶。 [2] 

虉草生長習性

虉草
虉草(4張)
虉草喜温暖濕潤氣候,常生於多水的濕地,抗寒性強,耐水淹和排水不良土壤,耐幹早,再生性好,具入侵性。 [6]  藕草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在土壤pH值4.9-8.4的範圍內都能良好地生長。在粘土或粘壤土上生長最好,也適應富含有機質的淤泥肥土和受水淹過的潮濕土壤;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沙質土壤上也能生長。虉草抗逆性強,既耐澇,又能抗旱,還能耐寒。在高寒地區能安全越冬。

虉草主要變種

絲帶草(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扁平,綠色而有白色條紋間於其中,柔軟而似絲帶。中國廣州中山大學標本園有栽培;植於花盆中常刈短其稈,令矮生以觀賞其葉片。 [2] 

虉草繁殖方法

虉草的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和根莖分株繁殖。 [6] 
虉草適應性強,對土壤選擇不嚴格。虉草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中國南方播種在3月中下旬以前,北方可推遲至4月中旬,當地温達到7-8℃時種子能夠正常發芽。南方秋播宜於10月中旬之前。種子直播,可開溝條播,溝深為3釐米,行距30釐米,播後覆土1釐米。每畝播種量為2千克左右。
虉草無性繁殖,尤以無性繁殖能力強,因其根系大,根莖橫向延伸,其節上能長出新的植株。根莖繁殖更易成活,且便於管理。切一小段根狀莖以50釐米的株、行距(行間各穴錯開)栽植,覆土深6-8釐米,栽後澆透水,很易成活。 [3] 

虉草栽培技術

虉草繁殖能力強,種植第二年可形成強大的株叢,第三年即覆蓋地面,它的橫生莖能把別的植物擠得無法生存。一般無病蟲害,因此,田間管理簡單,但每次刈割後,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並灌水,以促進莖葉再生。
虉草的生長速度快,產草量高,生命力強,一般每年可刈割3-5茬;在草長高到40-50釐米時,就可以收割喂飼牲畜。畝產鮮草1000-2500千克。
虉草在種子成熟時,種子極易散落,當種子有75-85%成熟時,應及時採收。 [3] 

虉草主要價值

虉草
虉草(20張)
《中華藥海》載,虉草有燥濕止帶功效。 [7]  在園林應用上,虉草可作綠地、道路兩側、林下和林緣的單一地被,也可與其他地被植物配置使用。虉草由於耐水淹和排水不良土壤,可作淺水、淺灘、河沿溪邊綠化,效果亦佳,是應用廣泛的綠化草木植物。 [6] 
虉草的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馬、牛、羊等家畜均喜食。據分析,鮮草營養成份含量:粗蛋白質4.89%,粗脂肪2.06%,粗纖維3.19%,無氮浸出物42%,粗灰分5.80%。據試驗,鮮草粗蛋白質的可消化率為78%,粗脂肪為5.8%,粗纖維6.7%,無氮浸出物為7.6%。虉草嫩株為優良的飼料。 [4]  虉草的利用最好是在幼嫩期青飼,也可割制乾草或青貯。乾草可粉碎後進行發酵,再用來喂大牲畜,還可按比例配製混合料餵豬。虉草除飼用外,其莖稈還可用來編織用具或作為造紙原料。 [4]  另外,因虉草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發達,還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 [3] 
參考資料
  • 1.    虉草  .中國植物主題數據庫網[引用日期2012-09-26]
  • 2.    虉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楊明爽;葉禮水;蒸草的栽培及利用[J];當代畜牧;1996-11-15;32
  • 4.    夏徵農,辭海 生物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第654頁
  • 5.    張子儀主編,中國飼料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0,第599頁
  • 6.    周厚高主編;王斌攝影,地被植物景觀,貴州科技出版社,2006.04,第39頁
  • 7.    冉先德主編,中華藥海 下,哈爾濱出版社,1993.08,第2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