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虉草

(中藥)

鎖定
虉草,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虉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Phalaris arundinacea 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功能主治為:調經;止帶。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中文名
虉草
漢語名稱
Yi Cao
別    名
草蘆、馬羊草。

虉草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虉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Phalaris arundinacea 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

虉草性味歸經

苦;平;辛。

虉草功能主治

調經;止帶。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虉草形態特徵

虉草多年生草本。有根莖。稈通常單生或少數生,高60-140cm,有6-8節。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而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薄膜質,長2-3mm05-7-4葉片扁平,幼嫩葉微粗糙,長6-30cm,寬1-1.8cm。圓錐花序緊密狹窄,長8-15cm,分枝上舉,密生小穗,小穗長4-5mm,含1枚兩性小花及附於其下的2枚(有時為1枚)退化成線形或鱗片狀外稃,有3脈;穎草質。等長,脊上粗糙,上部有極狹的翼;孕花外稃寬披針形,長3-4mm,上部具柔毛,短於穎,軟骨質,無芒,有5條不明顯的脈;內稃舟形,與外稃同質,背具1脊,脊的兩側疏具柔毛;雄蕊3,花葯長2-2.5mm,子房光滑,花柱2。穎果包緊於稃內。花、果期6-8月。

虉草分佈區域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西北、華東和湖南、四川等地。

虉草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5-3200m的林下、潮濕草地和水濕處。

虉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虉草化學成份

全草含生物三類:大麥芽鹼(hordenine),禾草鹼(gramine),2,9-二甲基甲氧基四氫-β-咔啉(2,9-dimethyl-6-methoxy-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正二十八醇(n-octacosanol)。還含6-甲氧基-2-甲基-1,2,3,4-四氫-β-咔淋(6-methoxy-2,9-di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

虉草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民間常以全草主治婦女紅、白帶和月經不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