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陵王

(中國話劇)

鎖定
新創話劇《蘭陵王》取材於中國歷史故事,融入了戲曲、儺戲等中國傳統戲劇元素,在舞台效果上突破以往寫實模式,融入魔幻色彩。 [1]  該劇以北齊名將蘭陵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講述了一個“靈魂與面具”的寓言故事。 [2] 
2018年14日晚,亮相開羅國際戲劇節在埃及首都開羅巴隆劇場上演。在演出中,演員們通過精彩的朗誦和唯美的舞蹈,演繹1400多年前中國北齊名將蘭陵王的傳奇故事。 [3]  2019年11月15日,亮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 [1]   
中文名
蘭陵王
首演時間
2017年7月11日
類    型
話劇
導    演
王曉鷹
編    劇
羅懷臻

蘭陵王劇情簡介

話劇《蘭陵王》從北齊名將蘭陵王的傳奇故事發展出全新的情節,將蘭陵王設置成一個因目睹父王被害而用女兒態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齊後為喚回蘭陵王的男兒血性,交予他先王遺物——神獸大面,戴上大面的蘭陵王神奇般地平添雄偉氣概,在戰場上所向無敵,卻也同時走到冷酷無情、暴虐可怖的人性另一個極端。最終,齊後用母性的犧牲幫助蘭陵王告別迷途,迴歸本我。 [2]  全劇用象徵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靈魂與面具”的寓言。 [4] 

蘭陵王演員表

蘭陵王角色介紹

  • 蘭陵王
    演員 張皓越

    一個因目睹父王被齊主謀害而用女兒態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生母齊後交予他先王遺物——神獸大面,喚回蘭陵王的男兒血性,戴上面具的蘭陵王英勇無敵,報仇雪恨後,卻變得冷酷無情、暴虐可怖。最終,齊後和其戀人鄭兒用母性的犧牲幫助蘭陵王告別迷途,摘下面具,迴歸本心自我。[5] 

  • 齊後
    演員 夏力薪

    看似高貴雍容,實則忍辱負重,在蘭陵王迷失自我之際,她以鮮血打破魔咒。[5] 

蘭陵王幕後製作

蘭陵王 現場 蘭陵王 現場
在全劇的舞美呈現上,面具的運用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元素,全劇自始至終都貫穿面具的意象。曾參與《伏生》等劇目面具設計的張華翔表示,此次的設計兼具藝術性、歷史感與實用性,特意前往日本,實地參觀保存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能劇《蘭陵王入陣曲》的傳統面具,尋找創作靈感。但是對於傳統面具的借鑑絕不是照搬,在設計過程中,他還融入了中國戲曲始祖“儺戲”面具的特點,力求讓每一件面具都成為極具古老拙樸美又不失現代感的藝術品。此外,《蘭陵王》整體音樂氣質側重民族與現代相融,其中加入了西涼樂龜茲樂的元素。聲音效果方面,着重於戲劇風格感覺的營造,追求音效的音樂化,隱藏在戲的後面,讓觀眾在觀看時感受到音樂音效與劇情融為一體的自然。 [4] 

蘭陵王作品評價

導演王曉鷹的“中國式舞台意象的現代表達”理念,在話劇《蘭陵王》中再次登上舞台實踐的高峯。“中國式舞台意象”不是單一的“中國式”元素拼貼,而是以“整體的意象化場面和意象化表演”構成的舞台呈現,從“意象化”的源頭尋找獨特的舞台語彙,向觀眾傳達豐富的現代情感與哲思。多功能的簡約鋼構穹頂,接通傳統戲曲的“寫意之美”與現代工藝的“質感之美”;神秘的圖騰和儺舞,既融入劇情又烘托出莊重的儀式感;民族古典音樂的設計,雕琢了全劇精緻的歷史質感;戲曲身段的運用,突破話劇語言的侷限,將人物內心外化到極致……直擊心靈的故事與獨具匠心的舞台意象相得益彰,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台兼具悲劇之崇高和人性之張力的,屬於民族的、現代的話劇作品。(廖夏璇評) [6] 
《蘭陵王》將多種意象加以整合和聯繫,在戲劇敍事和結構方面多處借鑑了世界著名作家的經典作品,頗具抓牢人心的張力。全劇用象徵的原則和語彙進行人性剖析和哲思闡發,蘭陵王戴上面具前後迥異的性格轉變,辯證體現了人性變異的複雜性、深刻性,引導觀眾在觀劇並拷問劇中人物靈魂的同時,也能關注和思索自己的靈魂。戲劇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中儺面、儺戲、古舞、踏歌等古樸藝術語言的融入,使作品產生了魔幻的現代藝術表達效果。全劇舞台設計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和戲曲元素,宮殿式無樑結構背景為導演的舞台調度和結構象徵的語彙提供了有力空間支點。(文藝報評) [7] 
本劇在舞台效果上突破了寫實模式,具有魔幻色彩和象徵性。劇中音樂氣質也側重民族與現代相融,其中加入了西涼樂龜茲樂的元素,彷彿將觀眾帶領到幽暗冰冷的宮闈,或是刀光劍影的戰場,外化人物情感,烘托舞台氣氛,表現生命的複雜與艱難。(人民日報評)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