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華

(原福建省婦聯主任兼黨組書記)

鎖定
蘇華(1908—2008),女,原名黃德馥,福建莆田人。1908年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時,任中共莆田縣委婦委書記、中共閩中工委委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總工會女工部部長、福建省婦聯主任兼黨組書記、中共福建省委婦女委員會書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2008年在福州逝世。 [1] 
中文名
蘇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8年3月5日
逝世日期
2008年4月9日
出生地
福建莆田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蘇華個人生平

1908年生。
1926年參加大革命運動。
1931年入黨,後歷任中共莆田縣委秘書、縣委委員,負責婦運工作。
1933年冬,調福州中心市委工作。
1934年市委被破壞後,返莆田工作,任縣委婦委書記。
三年游擊戰爭期間,先在莆田沿海地區領導羣眾進行革命鬥爭,後到長泰及莆(田)永(泰)邊游擊區做羣眾工作及後勤工作。
1937年2月,閩中工委主要領導人被捕犧牲後,被選為新建的中共閩中工委委員,協助工委兼部隊主要領導人劉突軍做政治思想工作。
1938年6月,福建省委把閩中工委分為莆田、福清、泉州三個中心縣委,被任命為莆田中心縣委書記,發動城鄉羣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9年7月,被選為福建省委委員。
1941年冬,調省委負責政治交通工作,常年奔走於閩北、閩江和閩中之間。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代表省委領導人在福州市區設立地下交通站,負責溝通省委與各地委間的聯繫,並開展對國民黨上層分子的統戰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員、省婦聯主任兼黨組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婦聯委員等職。
1985年離休。 [2] 
2008年4月9日,在福州因病逝世,享年101歲。 [3] 

蘇華主要事蹟

蘇華理想:婦女解放與解放全人類

舊社會的莆田,是個受封建主義男尊女卑、三從四德觀念影響極深的地區,裹小腳、溺女嬰風氣盛行,婦女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往往連個大名都沒有,更談不上男女平等。
1908年農曆二月初三,蘇華出生於莆田縣萩蘆山區。家境貧寒,她從小就被送出門當童養媳。男方家庭是小店主,“公婆”擔心童養媳沒有文化,將來遭兒子嫌棄,便送蘇華上學讀了10年書。知識的薰陶,使蘇華有文化、有理想,並當上了小學教員。小店主的兒子走上邪路,上山當了土匪。而“公婆”見蘇華已長大成人,逼她成親。
蘇華投身革命的直接原因,是為了反抗封建包辦婚姻。在一位女同事的引領下,她接受了這樣的道理:只有跟着共產黨,推翻三座大山,婦女才有翻身之日。
在1931年7月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她革命的目的性,又有了質的飛躍: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夠最後解放自己。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風雨如磐。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日寇入侵,山河破碎……蘇華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在黨的教育下,她迸發出巨大的愛國熱情,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推翻三座大山的事業、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緊緊聯在一起。她歷任中共莆田縣委秘書、縣委委員、縣委婦委書記、莆田中心縣委書記,為創建閩中游擊區做出了突出貢獻。
蘇華 蘇華 [6]
永泰青雲山“紅軍洞”因她而聲名遠播。洞外雜草叢生,洞裏大洞套小洞。這便是蘇華等人開創的遊擊根據地,她和她的游擊隊員在這個洞裏住了整整兩年:穿的是草鞋,披的是蓑衣,睡的是木片,蓋的是草皮,率隊與數倍於游擊隊的敵人周旋……蘇華善於做羣眾工作,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培養了大批革命戰士,僅在福州的太平山村,就先後帶出20多位青年上山參加游擊隊。
由於蘇華出色的表現,在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黨代會上,她當選為省委委員,後長期負責中共福建省地下黨機要交通工作,建立了一系列地下交通站,開闢了著名的“地下航線”。憑着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蘇華在黨的地下鬥爭戰線上出生入死,屢建奇功—— 她時而布衣荊釵扮成村婦,活躍在廣大的山區農村,時而旗袍革履扮成貴婦,周旋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頭;時而護送省委領導往返於游擊區和國統區、輸送軍需物資到游擊區、輸送槍支電台到根據地……作為閩浙贛省委的總政治交通,她曾無數次翻山越嶺從閩北山區到閩中根據地。誰也説不清,這位外貌纖秀的女性到底經歷了多少關係到地下黨和游擊隊生死存亡的秘密行動。1944年2月的一天,她竟隻身攜帶閩中游擊隊攻打莆田涵江交通銀行繳獲的700萬元鉅款,在敵人眼皮底下,穿過赫然張貼着懸賞告示的大街小巷,一次次巧妙地化解了險情,出色完成將鉅款兑換成黃金的艱鉅任務。 [3] 

蘇華革命:八閩巾幗第一人

自古以來,閩道之難不亞於蜀道,武夷山脈太姥山脈形成一個半圓形包圍圈,鷲峯山-戴雲山-博平嶺山脈又將閩地斜分為二。千百年來,要想自如穿行,人們只能依靠貫通福建的閩江水系。而這一重要水路,在革命戰爭時期,也成了閩北革命根據地與閩中、閩東、閩南聯絡溝通的命脈。 [5] 
1945年,蘇華沿着閩江一線,開闢了南平至福州的秘密水上交通線——“地下航線”。
在這條航線上,閩江輪船公司和林森縣(現福州市閩侯縣)尚幹鄉糞船的工人被充分發動了起來,出色完成了為省委護送幹部、傳送情報、運送武器彈藥和各種戰略物資的任務,為鞏固福建老區根據地、解放福建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蘇華不僅是航線的主要設計者、組織者,更是一名先鋒。她深入敵區,獲得了許多機密、重要的情報,親自傳送機要物件,身先士卒,鼓舞了一起革命的同志們。
若干年後,蘇華筆記本里的一段話被發現了:“解放前,地下黨沒有經費,我們不僅沒有工資,連生活費都沒有,完全依靠羣眾,和工人、貧農羣眾一起,同他們同甘共苦。” [4] 
新中國成立後,蘇華先後被委任為省總工會女工部部長、省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第一屆省婦聯主任,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並代表福建省婦女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婦女代表大會,光榮地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
然而,蘇華居功不傲,一如既往地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去。
她一直把黨的中心工作當作婦聯的中心工作,特別能與羣眾打成一片,特別會關心婦女幹部,工作也特別講究實效。她要求每個婦聯幹部每月下一次鄉,甚至要求大家學會簡單的方言,以便更好地與羣眾溝通。她性喜潔淨,每次下鄉時,卻總是帶頭與農民姐妹同吃同住同勞動。 [6] 
從1955年起,蘇華三次被隔離審查,只保留了省婦聯主任的職務。她沒有任何怨言,只是認定一條真理:相信黨,相信羣眾。她堅持共產黨員高尚的人格和操守,始終對組織講真話,為在艱難歲月裏並肩戰鬥的戰友講公道話,對捨生忘死支持革命的老區羣眾滿懷深厚的感情。為了不給婦聯其他同志的工作帶來不便,她主動離開機關,長期在連江下放勞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蘇華被任命為省顧問委員會委員。她沒有把精力放在為自己的冤屈申訴上,而是極力為落實地下黨的政策奔走,直到福建省地下黨問題基本解決後的1986年,她自己才被完全“落實了政策”。
離休後的蘇華大姐仍十分關心社會公益事業,關心下一代尤其是老區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且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滿懷希望。 [3] 

蘇華愛情:“閩中雙傑”

蘇華在參加閩中地下革命中與時任中共莆田中心縣委書記的王於潔結為伴侶。
1933年11月,王於潔從中共蘇區一回到莆田,組織上就決定調他去福州中心市委工作,蘇華把出生僅11天的兒子託付一位家徒四壁的老鄉撫養後,隨丈夫來到福州,接受新的任務。1934年,福州中心市委出了叛徒,敵人包圍了地下工作者的會場。由於機警,時任福州市委執委兼兵運書記的王於潔未進會場,倖免於難,不久,隨同任秘書的蘇華返回莆田。而此時,他們年僅8個月的兒子已不幸夭折。
1936年,因叛徒告密,閩中特委書記王於潔被捕,1937年6月23日英勇就義。 [3] 
王宇潔請前來探監的同學向母親代為傳達:“勸我的母親不要再想我,就當她沒生我這個不孝之子”;至於妻子蘇華,“我相信她會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短短几句,言有盡而情無限,革命者的慷慨壯烈以及委婉深情,盡在其中。 [4] 
福州西門附近的一條道路旁邊,長着一棵鞠腰弓背的老樹,這裏,是蘇華此生最為心痛的地方。她的丈夫王於潔等5位閩中特委的領導人,就被殘殺在這棵樹下,而王於潔犧牲後,遺體還被懸掛在樹上。傳説從前這棵樹是筆直的,自懸掛了烈士的遺體後,慢慢地彎了下來,彷彿在向烈士鞠躬賠罪。
這棵樹在一次道路擴建時險些被砍掉,是蘇華一再呼籲,才保存了下來。周邊羣眾説,這裏曾經是國民黨的刑場,樹下犧牲了許多像蘇華丈夫一樣的地下黨員。
解放後,當蘇華去遷移丈夫的屍骨時,英俊的丈夫,化成了僅憑當年朋友掩埋時做了個記號的小土堆。
丈夫犧牲後70多年的漫長歲月裏,蘇華沒有再婚。王於潔那英俊的模樣,定格在她的牀頭,定格在她的心裏。30多歲的丈夫、百歲的妻子,並放在蘇華牀頭的兩張大照片,美得讓人落淚。 [3] 
蘇華大姐百歲照 蘇華大姐百歲照 [3]

蘇華人物評價

“傲寒霜鬥冰雪,國難家難矢志不渝,八閩巾幗第一人;攀懸崖穿鬧市,蘇區白區屢建奇功,海西同慶老壽星。”這是蘇華大姐的老戰友、原省政協副主席許集美對她百年傳奇人生的高度概括和由衷讚頌。 [3] 
被譽為“八閩巾幗英傑”的蘇華大姐的百年傳奇人生,舉愛為炬,為福建省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為婦女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