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翁

鎖定
蘇翁,(1932年一2004年),畢業於南嶺大學,中國內地男劇評家。
蘇翁,生於1932年,死於2004年,是順德人,家世富裕,1948年就讀廣州大學、嶺南大學,1954年移居香港,跟粵劇名伶何非凡學戲。2004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專門舉辦了“蘇翁作品展演及講座”,表彰他對粵劇和歌壇的付出。
本    名
蘇翁
出生日期
1932年
逝世日期
2004年
畢業院校
嶺南大學
代表作品
《鐵馬銀婚》
《章台柳》
《重台泣別》
職    業
粵劇編劇家、劇評家
原    名
蘇炳鴻

蘇翁個人簡介

蘇翁(1932-),原名蘇炳鴻,順德碧江人,著名粵劇編劇家、劇評家。他自幼便對粵劇產生濃厚興趣,1948年就讀於廣州大學,後轉入嶺南大學。1954年到香港跟著名粵劇演員何非凡學演戲。早期曾在廣州從事編劇工作,稍後到香港繼續從事編劇,他活躍於粵劇圈中,寫作粵劇劇本,為小曲、時代曲填詞。他的主要粵劇作品有《鐵馬銀婚》、《章台柳》、《宇宙鋒》、《摘纓會》、《楊枝露滴牡丹開》、《江湖恩怨俠鴛鴦》、《白龍關》、《張仙傳》、《一支紅杏未出牆》等,主要粵曲作品有《重台泣別》、《花蕊夫人》、《琴心記》等。自謂編劇師承梁夢、馮志芬,後來轉而投向唐滌生

蘇翁劇本創作

《分飛燕》是蘇翁填詞的。 《分飛燕》是蘇翁填詞的。
蘇翁對粵劇劇本流變、粵劇歷史發展瞭解甚詳,研究頗深,特別對粵劇編劇藝術的流變很有見解。在1987年3月的一次演講中,他分析了唐滌生劇本創作的特點:“唐滌生善於調度場面,投觀眾之所好,儘量讓觀眾喜愛的老倌頻頻亮相,他可以讓六大台柱(粵劇角色的六大行當)全部在一場戲裏同時出現,各有戲做,而情節又不至於太過牽強。……唐滌生的戲經常可以做到高潮迭起和曲折熱鬧,劇本往往自西片中取材,甚至將西片改編……其後他寫劇本的態度也日趨嚴謹,例如後來他寫了《紫釵記》、《帝女花》、《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等,情節合情合理,劇本的結構也很緊湊,再無以前那種隨便任意的陋習。回頭再説唐滌生劇本的優點,其中一點是他的‘介口’很緊密。劇本是否沉悶,主要視乎情節與‘介口’是否緊湊。劇本不能讓它鬆弛,明明需要緊密接下去的一段情節,一句口白,若讓一大段唱曲接上去,那就會使劇情鬆散下來。唐滌生劇本具有雕琢很深的詞藻,不過他也有一道‘板斧’,就是唱完了一大段之後,接着再用一段説白補充唱詞的內容,這樣,觀眾聽得明白,也感受到了唐滌生詞曲的才華,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雖然講的是唐滌生的劇作特點,其中也包含了他自己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

蘇翁填詞創作

對唱《分飛燕》 對唱《分飛燕》
蘇翁活躍於填詞界的日子,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原來是一位粵劇工作者,在60年代中後期寫了大量粵語電影插曲,但由於當時的電影界並不重視填詞人,所以作品都不標出填詞人的姓名。70年代初期,有兩首轟動一時的粵語歌曲:《相似淚》和《新禪院鐘聲》,人們從不知是誰填的詞。原來,這正是蘇翁的作品。而他的另一些知名作品還有《分飛燕》、《天涯孤客》《八仙過海》。假如當年有歌曲流行榜之設,這些作品都會成為榜首歌。甚或是該年度的中文金曲。蘇翁是以寫粵曲歌詞的手法來寫粵語歌曲的典型代表。我們從他的知名作品裏,對其水準可窺一二:雲寒雨冷寂寞夜半景色悽清,荒山悄靜,依稀隱約佛堂頌經……情似煙輕,禪心修佛性,夢幻已一朝醒,情根愛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賦詠……(《新禪院鐘聲》)分飛萬里隔千山,離淚是的珠強忍欲墜凝在眼,我欲訴別離情無限,匆匆怎訴情無限,又怕情心一朝淡……(《分飛燕》)用的是頗古雅的語體文,而歌詞內容,也不離“郎情妾意”,這正式哪個年代粵語歌曲創作的主導風格。

蘇翁作品簡介

粵劇和粵曲的唱腔中,板眼規範的梆子和二黃是主調,精短鮮亮的小曲小調則是活躍場面的要素。小曲小調大多以各式旋律填詞而成,既用廣府曲藝如龍舟南音、粵謳、木魚歌的韻律,也用流行音樂的曲調,如《魂斷藍橋》、《何日君再來》等,更用粵樂(廣東音樂)的音韻,像馬師曾在《關漢卿》中就把《雨打芭蕉》整首填詞演唱,紅線女在《拷紅》中填詞唱了全首《娛樂昇平》。一些好聽易唱的小曲小調,常常成為流行金曲,像《鳳閣恩仇未了情》、《牡丹亭之“遊園驚夢”》、《唐伯虎點秋香》等等。其中,最為人們熟稔和喜愛的粵曲小曲,有“小曲王”之譽的《禪院鐘聲》、《帝女花》、《分飛燕》,凡粵籍人士大抵都能哼唱上兩句,其流行程度就像“黃梅戲”地區的人會唱“夫妻雙雙把家還”,中原地區的人會唱豫劇“花木蘭”一樣。那麼,這幾闋“小曲王”來自何處?它的作者又是誰?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蘇翁《分飛燕》

是蘇翁填詞的。
依依惜別《分飛燕》。“分飛萬里隔千山,垂淚似珠強忍欲附凝在眼,我欲訴別離情無限……”(《分飛燕》)《分飛燕》是一首描述情人間別離的對唱小曲,寄調粵樂十大名曲之一的《楊翠喜》。《楊翠喜》是粵樂的傳統曲目,作者不詳,樂譜最早載於1934年丘鶴壽編《國樂新聲》。“楊翠喜”本是晚清天津一位頗有名氣的藝妓的名字,1907年轟動朝野的“楊翠喜案”的主角之一。粵樂《楊翠喜》原先是有詞的,後逐漸被人忘卻,留下了優美的旋律。粵樂一代宗師呂文成認為《楊翠喜》最能傳達粵樂神髓,所以在他的追悼會和出殯儀式上,被選作背景音樂反覆播放。

蘇翁《禪院鐘聲》

《禪院鐘聲》問世後,最為流行的填詞是由香港著名填詞人蘇翁填的《禪院鐘聲》。“雲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悽清,荒山悄靜,依稀隱約傳來夜半鍾……”(《禪院鐘聲》)粵曲小調《禪院鐘聲》是根據同名粵樂名曲《禪院鐘聲》填詞而成的,作曲者是粵樂名家崔蔚林(1912年-1978年)。崔蔚林是番禺南村人,1938年到香港,以伴奏粵曲曲藝、粵劇及錄製粵樂唱片為業。1952年回到廣州,在珠江劇團、廣東粵劇院工作,《禪院鐘聲》是他最為著名的作品。《禪院鐘聲》的創作靈感來自作者家鄉番禺南村雷峯山的千年名剎海雲寺。可惜的是,海雲寺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毀。,計劃重建。《禪院鐘聲》問世後,最為流行的填詞是由香港著名填詞人蘇翁填的《禪院鐘聲》,用辭雅潔雋麗,既有“禪院蕭蕭嘆孤影,仿似杜宇哀聲泣血夜半鳴”這樣悽美之句,也有“情根愛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賦詠,情絲愛絲,愁絲怨絲,秋月怕留情”這樣暗含禪機之句。

蘇翁個人作品

參與制作過的電影:
斷橋產子 (1962) .... 編劇 斷橋產子 (1962) 作曲 戰地笳聲海棠紅 (1958) .... 原著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 (1958) 原著 蘆花河會母 (1961) 音樂設計 楊八姐鬧金鑾 (1963) 作曲 楊八姐鬧金鑾 (1963) 編劇 夜雨秋燈 (1961) 編劇 七兒八女九狀詞 (1960) 音樂設計 無頭女賣頭尋夫 (1961) .... 音樂設計 梁紅玉血戰黃天蕩 (1961)作曲[1] [1] 
參考資料
  • 1.    高洪波作,現代音樂碩博文庫 滄海桑田 移居香港的內地作曲家研究 20世紀30-80年代,中國出版集團 現代出版社,2022.06,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