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屋邨

鎖定
蘇屋邨是中國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蘇屋邨是“房委會”前身“屋宇建設委員會”繼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被譽為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中文名
蘇屋邨
類    別
公共屋邨
隸    屬
香港房屋委員會
位    置
九龍深水埗區

蘇屋邨發展歷史

蘇屋邨前身是一個很大的木屋區,其後政府清拆木屋區並興建蘇屋邨,該邨的興建工程分數期落成,全部建築于于1960年1963年間建成,共有16幢樓宇,共佔地 7.8 公頃。當中“楓林樓”、“丁香樓”、“金松樓”、“綠柳樓”及“櫻桃樓”更是香港首批“Y”型設計的公屋大廈。
蘇屋邨由香港已故著名建築師甘洺(Eric Cumine,1905-2002)承辦設計,甘洺將項目劃分為小區,推薦給不同建築師共同合作,甘洺居中協調,致力制定配合多種租金選擇的間隔,適合6-12人的家庭需要,落成時共有5,152個單位供31,600名市民居住。
山坡上面的10座舊樓,已經於2010年3月起拆卸;通往山上的通道亦已經在2009年10月22日封閉。

蘇屋邨特色

蘇屋邨背山望海,交通便捷,環境清幽,已有50年歷史。早年的蘇屋邨曾是公屋的皇牌,入住者大都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可算是本港中產階級的搖籃,不少邨民的後裔甚至到了西歐、北美等海外地區開枝散葉。
蘇屋邨已被認為老化,昔日的精英多已遷往新建的私人樓宇,剩下多是老弱居民,屋邨設施亦日漸老舊,有些單位天花剝落漏水,有些外牆斜裂。有意見認為,倘若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工程,估計需花費二億多公帑,而現狀最多僅可維持十多年。然而,亦有意見指出,清拆並非解決方法。但仍有居民堅持住到最後一刻。
擁有46年曆史的蘇屋邨,曾為不少名人的住所。歌神許冠傑與其兄長許冠文許冠英等,少年時於蘇屋邨居住。除此之外,樂隊Beyond的成員黃家強及其已故兄長黃家駒,亦曾是蘇屋邨居民。其他曾住蘇屋邨的藝人,包括蔡楓華伍衞國謝天華甘草演員周吉的兒子周啓生,及已移民加拿大林嘉華等。
2006年底,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造訪蘇屋邨。

蘇屋邨未來發展

蘇屋邨已有四十多五十年曆史,樓宇結構仍然安全;不過有意見認為,維修費用過於高昂(將蘇屋邨壽命增加15年的費用將高達2.5億港元),因此房委會在2008年決定於2012年第二季將蘇屋邨剩下的7幢大廈(即劍蘭樓、茶花樓、杜鵑樓、海棠樓、彩雀樓、百合樓、荷花樓)清拆並進行重建,並且保留蘇屋邨入口牌匾、昔日用作售賣火水的白色三角屋和記載整個舊蘇屋邨面貌的一幅大型天花壁畫。重建後的蘇屋邨將建成十三幢大廈,供應單位量將會增加至五千五百個,給一萬五千七百名居民入住。
房委會已安排提早搬遷蘇屋邨的人口,把部分家庭調遷到新落成的富昌邨以及海麗邨,空置單位亦不再出租。而房委會已安排元州邨第2期、第4期、長沙灣工廠大廈重建項目(元州邨第5期)、石硤尾邨第2期、第5期及佐敦谷彩盈邨定為接收屋邨,以接收蘇屋邨的居民。
2010年1月29日紅磡馬頭圍道45J號樓高五層的唐樓突然倒塌,連同鄰近四幢唐樓(45E和45H座)也一同出現有倒塌危機,當局其後下令撤走該四幢大廈的住客、商户和倒塌大廈的45J住户到紅磡聖匠堂和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對合乎資格入住公屋的災民在2至3個月內分配入住公屋,而未合資格申請公屋的災民,原定計劃蘇屋邨暫居,但蘇屋邨早已計劃在2009年第三季開始進行第一期重建工程,並已延至2010年3月拆卸;水電煤設備早已在2009年8月23日停用和拆去,故紅磡馬頭圍道45號的災民才改至較遠的石籬邨之兩座舊式徙置大廈(10座和11座,現作中轉房屋之用)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