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藩王國

鎖定
藩王國,中文狹義上指歷史上對最高統治者天子冊封的地方勢力首領的封地的稱呼,也被稱為“藩王國”、“藩國”、“列國”。
現代多數情況, “藩王”和“藩王國”混淆使用。廣義上指封建時代及其以前人類文明時期共主(天子皇帝)對其家族、功臣給予的封地。
中文名
藩王國
別    名
藩國
列國

目錄

藩王國簡介

藩王國,朱元璋為鞏固明朝的統治,把自己的兒子除朱標立為太子外,凡是活下來的都封為王,並使他們就藩(王國)築城,守護一方。其二子朱櫝封秦王,就藩西安府。西安的名稱由來,是徐達攻克元朝奉元路改稱的。現在的西安城就是明初修築的.現存城牆始築於洪武七至十一年。因為西安是西北的軍事重鎮,所以城牆高大堅固(牆磚是後來巡撫張祉包砌的),秦王府位於城的東北部。西安市區的鐘樓、鼓樓也是明代修建的,是西安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物。鼓樓以南的南院門一帶,街道的兩側佈滿商鋪,是城市的生活中心 [1]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總結西周以來的歷代統治經驗,施行郡縣制分封制相結合的統治體制,即設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衞朝廷。當時,殘元勢力雖已退回大漠,但仍很活躍,時常南下侵擾,對明朝構成嚴重威脅。於是明太祖實行“諸王靖邊”的策略,先後分封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九王,分佈在從東北西北的邊防線上。因為他們擁有軍權,鎮守着邊塞,故稱之為塞王。每個王府約配備三個護衞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衞司,約有萬餘人。王府中設有自成體系的官屬。具體指:

藩王國九藩王國

秦王朱樉:明太祖二子,建藩陝西西安府。
晉王朱棡:明太祖三子,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
燕王朱棣:明太祖四子,建藩國於北平,後為帝系,是為明成祖。
代王朱桂:明太祖十三子,初封為豫王,後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大同府。
肅王朱楧:明太祖十四子,初封為漢王,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建文內遷移藩甘州府,
遼王朱植:明太祖十五子,初封為衞王,初建藩於廣寧府,後被明成祖移藩於湖廣荊州府。
慶王朱栴:明太祖十六子,初就藩韋州,建文三年遷藩於寧夏。
寧王朱權:明太祖十七子,初建藩國於大寧衞,後建藩國於江西南昌府。
谷王朱橞:明太祖子,初建藩國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縣),後改建藩國於長沙。後陰謀政變,獲罪削去谷王爵位,廢除封國。
韓王朱松,明太祖二十子,受封韓王,建藩國於遼東開原(今遼寧開原)。
這些塞王起先權力很大,有兵權,可以調動地方部隊,任命王府官吏。後來為了削弱他們,或者內遷,或者削爵,在明永樂之後,被朝廷控制極為嚴格,只剩一個顯赫的身份和富貴,並無實權。 [2] 
參考資料
  • 1.    王俊編著,中國古代城市,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1,第103頁
  • 2.    《明史諸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