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雪花

(白花丹科藍雪花屬植物)

鎖定
藍雪花(學名:Ceratostigma plumbaginoides Bunge)白花丹科藍雪花屬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葉寬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偶而鈍圓,基部驟窄而後漸狹或僅為漸狹;花冠筒部紫紅色,裂片藍色,倒三角形;蒴果橢圓狀卵形,淡黃褐色;種子紅褐色,粗糙,有稜;花期7—9月;果期8—10月。 [1]  因藍雪花的花像雪片般,顏色是藍色,因此被叫做藍雪花。 [4] 
藍雪花分佈於中國山西、江蘇、浙江、河南等地。 [3]  [5]  藍雪花喜温暖,耐熱,喜光照,耐陰,忌烈日曝曬,較耐高温高濕,乾燥不利其生長,喜富含腐殖質、偏酸性的砂壤土,喜肥,需肥量大。 [6] 
據《貴州草藥》《中草藥學》記載,藍雪花有行活血止痛、化癌生新和消炎止痛、祛風濕的功效,主治腹瀉痛,跌打損傷骨折,平滑肌疫痙攣起的胃、腸、膽道系統疾患的疼痛,氣管炎病症,體現了藥用價值。 [5]  藍雪花的花語和象徵意義是“冷淡,憂鬱”,體現了其文化價值。 [7] 
中文名
藍雪花
拉丁學名
Ceratostigma plumbaginoides Bunge [9] 
別    名
山灰柴
假靛(河南)
角柱花
藍花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白花丹科
藍雪花屬
藍雪花
命名者及年代
Bunge,1833

藍雪花植物學史

  • 名稱由來
因藍雪花的花像雪片般,顏色是藍色,因此被叫做藍雪花。 [4] 

藍雪花形態特徵

藍雪花
藍雪花(2張)
多年生直立草本,通常高約20-30(60)釐米,每年由地下莖上端接近地面的幾個節上生出數條更新枝成為地上莖。地下莖分枝多,直徑約2-3毫米,節上有一紅褐至褐色鱗片,鱗片卵形而基部抱莖。地上莖細弱(常較地下莖為細),不分枝或分枝,莖枝基部無芽鱗,沿節多少呈之字形曲折,略有稜或在上部節間兼有較為明顯的溝,枝上部的稜上有稀少硬毛,被細小鈣質顆粒。葉寬卵形或倒卵形,長(2)4-6(10)釐米,寬(0.8)2-3(5.3)釐米,枝兩端者較小,先端漸尖或偶而鈍圓,基部驟窄而後漸狹或僅為漸狹,除邊緣外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常有細小鈣質顆粒。 [1]  [8] 
花序生於枝端和上部1-3節葉腋的短柄上,基部緊託有1片披針形至長圓形的葉,含(1-5)15-30枚或更多的花,花期中經常有1-5花開放;苞片長6.5-8毫米,寬3-3.5毫米,長卵形,先端漸尖成一短細尖,小苞長8-9.5毫米,寬3-3.5毫米,狹長圓形至狹長卵形,先端有細尖;萼長(12)13-15(18)毫米,中部直徑約1.5-2毫米,沿脈有稀少長硬毛,裂片長約2毫米;花冠長25-28毫米,筒部紫紅色,裂片藍色,倒三角形,長8毫米,先端寬達8毫米,頂緣淺凹而沿中脈伸出一窄三角形的短尖;花絲略伸於花冠喉部之外,花葯長約2毫米,藍色;子房橢圓形,花柱異長,短柱型的柱頭不外露,長柱型的柱頭伸於花葯之上。蒴果橢圓狀卵形,淡黃褐色,長約6毫米;種子紅褐色,粗糙,有稜,先端約1/3漸細成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1] 

藍雪花產地生境

藍雪花主要分佈於中國河南境內(雞公山、伏牛山、太行山),北沿太行山(山西)至北京,東至江蘇(徐州)、上海與浙江舟山羣島(衢山)。生於淺山山麓和平地上。 [1]  喜温暖,耐熱,生長適温25℃,喜光照,耐陰,忌烈日曝曬,較耐高温高濕,乾燥不利其生長,喜富含腐殖質、pH值偏酸性的砂壤土。 [2] 

藍雪花繁殖方法

藍雪花一年四季皆可扦插,除冬季有2個月低温期扦插生長緩慢外,其他時期均可進行扦插繁殖。扦插基質用本地產普通草炭土,其理化指標皆能滿足藍雪花的生長需求。藍雪花扦插水分以基質表面稍潤濕即可,並且保持空氣濕度為75%。採用當年生木質化綠枝扦插,選取當年生新芽或嫩枝4-5釐米作插穗,每一插穗保留1個生長點,枝條下端斜剪呈45°角,對生葉片剪半保留1組,避免插穗水分過多損失。扦插時,用20%萘乙酸1500倍液浸泡插穗約30分鐘,以提高扦插成活率,此種方法的成活率在90%以上。將浸泡後的插穗扦插於128穴盤中,每穴1條插穗,噴霧至基質表面濕潤,半遮陽養護15天生根,45-60天出2葉1心後移栽上盆。 [2] 

藍雪花栽培技術

藍雪花上盆

栽培用盆採用透光率低、外棕內黑雙色14釐米盆徑的塑料花盆,將幼苗連穴盤基質5株苗均勻定植於已裝有栽培基質的花盆中,並噴水養護,其間注意保濕,並確保通風、透氣良好。 [2] 

藍雪花管理

  • 光照控制
西昌地區夏季光照強度較大,可達到5萬勒克斯以上,夏秋季節晴好天氣需用70%外遮簾遮避栽培苗牀,以避免陽光直射。 [2] 
  • 温濕度控制
藍雪花對温濕度變化不敏感,大棚養護管理簡單,僅需一定的濕度,即在每天9:00開邊棚通風換氣,噴霧1次,17:00關棚前噴霧1次。 [2] 
  • 栽培密度
作為小盆栽,為獲得好的品質,應根據藍雪花生長狀況及時調整栽培密度,14釐米盆徑控制在24-32盆/平方米的栽培密度,以保持良好的株型。 [2] 
  • 水肥管理
藍雪花喜肥,需肥量大,使用氮、磷、鉀比例為15:15:30。fe的高濃度花卉專用水溶肥施肥,施肥週期為夏秋季5-7天、冬春季10天,若高温或偏低温,植株呈半休眠狀態,則暫停施肥。藍雪花澆水應堅持見濕見乾的原則,以促進根系生長,萌芽、抽枝、開花旺盛期要充分供應水分,每日使用加壓噴霧裝置沖洗葉片與莖杆,既保持葉面清潔,又能滿足水分供應。 [2] 

藍雪花病蟲防治

藍雪花病害

藍雪花抗病蟲害的能力強,病蟲害較少,做好預防工作尤其重要,注意對栽培環境的殺菌、消毒,做到定期(10天)消殺處理,高温高濕季節應及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強制通風。雖然藍雪花病害較少,但是温室大棚種植仍有病蟲害發生,主要有白粉病、霜黴病(疫病)、葉蟎(紅蜘蛛)、斜紋夜蛾。 [2] 
危害症狀:白粉病是園林植物極為普通的一類病害,發生於藍雪花生長中後期,侵蝕葉片、嫩枝、新梢,發病初期表現為葉片出現褪綠斑,後長出白色粉末狀黴層,生長季節進行再侵染,造成葉片不平整,萎蔫蒼白,生長受抑,觀賞價值降低。白粉病病原菌在病葉及其他病殘體體眠越冬後,氣温回升,隨着氣流和施肥、澆水傳播擴散,高濕度、通風不良易引起該病大發生。 [2]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25%粉鏽寧2000倍液,或45%敵唑銅2500-3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每月3-4次,嚴重時噴藥次數增至4-5天噴1次,藥劑要交替使用,並且加強栽培管理,注意通風透光,及時清除病葉、病梢,防止擴大侵染。 [2] 
危害症狀:霜黴病大多數發生在園林草木植物上,藍雪花染病後葉片正面產生褐色多角形不規則壞死斑,葉背產生灰白色或其他顏色疏鬆的霜黴狀物質,病原物為低等鞭毛菌,西昌地區常發生於風雨之後,低温高濕(10-25℃)的情況下病情尤其嚴重,多發於春、秋2季。 [2] 
藥劑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代森銨20000倍液,從大棚內零星出現病斑時開始噴施,每月1次,控制空氣濕度,多開棚通風換氣,降低葉面保濕時間。 [2] 

藍雪花蟲害

危害症狀:紅蜘蛛作為大棚種植的主要蟲害,多是通風性差、乾燥高温導致,其繁殖能力強、抗性強,對觀賞性綠植危害極大。因紅蜘蛛一般不會在藍黃板上發現,管理中需特別注意其危害情況,平時巡棚時發現5個點發生,就需對整個大棚進行防治。紅蜘蛛主要棲息於葉背或葉腋基部,滋生速度極快,小苗嫩葉更易受損,乾旱季節及大棚濕度過低發生更為嚴重,受損處呈黃色失綠點,後變色為棕褐色斑塊,引起嫩枝葉萎蔫死亡。 [2] 
藥劑防治:紅蜘蛛的防治,除甲胺硫磷、樂果等傳統有機農藥外,還有專用滅殺葉蟎類的殺蟎劑,可根據實際需要按藥劑使用説明施用,並且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在發生初期至若蟎始盛期防治效果最佳,每5-7天用藥1次,連續施用2-3次,重點對植株上部嫩葉的背面、嫩梢、嫩莖生長點進行噴灑,使用時可用超高壓噴霧器充分霧化,滯空時間長,以充分發揮藥效。 [2] 
危害症狀:藍雪花還有一種蟲害是斜紋夜蛾,以幼蟲期損害藍雪花的嫩葉及花瓣,白天隱藏於花盆底部陰暗處,黃昏取食,啃食葉片,影響植株生長及觀賞性。 [2] 
藥劑防治:根據斜紋夜蛾的活動規律,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巡棚時隨手摘除卵塊和羣集危害的初孵幼蟲,以減少蟲口基數;在幼蟲期,也可以使用農藥防治,每隔5-7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為防止其產生抗藥性,應交替噴施5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或米滿800-1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或5%農夢特2000-3000倍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幼蟲取食時噴霧滅殺夜蛾幼蟲。 [2] 

藍雪花主要價值

藍雪花花期長,既可作為園林用地栽培品種,也可以盆栽點綴居室陽台,是可推廣的園林、家庭兼用的花卉品種。 [2] 
此外,據《貴州草藥》《中草藥學》記載,藍雪花有行活血止痛、化癌生新和消炎止痛、祛風濕的功效,主治腹瀉痛,跌打損傷骨折,平滑肌疫痙攣起的胃、腸、膽道系統疾患的疼痛,氣管炎病症,體現了藥用價值。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