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裏白粉病

鎖定
桑裏白粉病是由桑生球針殼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通常在枝條中、下部較老的葉上發生,而且常與污葉病併發為害,枝條上部的嫩葉一般不受侵害。受害桑葉背面有白色小黴斑,逐漸擴大,最終可佈滿葉背。黴斑表面呈粉狀,後期黴斑上出現黑色小點,分別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和閉囊殼。 [3-4] 
桑裏白粉病可使受害桑葉的養分被大量消耗,影響桑葉品質,促使提前硬化。用病葉飼蠶,由於病葉營養價值差,且蠶食下量減少,以致蠶體虛弱,易誘發蠶病,全繭量、繭層量均降低。 [1] 
桑裏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加強管理以及合理採摘。發病初期還可以進行藥劑防治,間隔10—15天次,連噴2次等。 [1-2] 
中文名
桑裏白粉病
外文名
Mulberry powdery mildew
別    名
白粉病、白背病
病    原
桑生球針殼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葉片

桑裏白粉病病原特徵

桑生球針殼
桑生球針殼(4張)
桑裏白粉病病原為桑生球針殼(學名:Pbllactinia moricola (P. Henn.) Homma),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絲體不分枝,縱橫交錯。菌絲匍匐於葉背,以吸器伸入寄主細胞攝取營養,葉面菌絲垂直長出分生孢子梗,無色,具3—4個隔膜,頂端膨大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單生,無色,棍棒狀,大小(60—86)微米×(19—26)微米。後期形成閉囊果,扁球形,直徑183—283微米,周邊具針狀附屬絲5—18根,有時多至32根。閉囊殼內具子囊9—14個。子囊無色,圓形,基部有短柄,大小(60—105)微米×(25—40)微米,內有子囊孢子2—3個。子囊孢子無色或淡黃色,單胞,橢圓形,大小(30—49)微米×(19—26)微米。病菌除為害桑樹外,還可侵染梨、楓楊、梧桐等。 [1]  [2] 
此外,有報道桑鈎絲殼(學名:Uncinula mori Miyake)也是該病病原。 [2] 

桑裏白粉病為害症狀

桑裏白粉病多發生於枝條中下部將硬化的或老葉片背面,枝梢嫩葉受害較輕。發病初期葉背出現圓形白粉狀小黴斑,後擴大連片,白粉嚴重時佈滿葉背,葉面與病斑對應處可見淡黃褐斑,後期白色黴斑中出現黃色小顆粒物,漸由黃變褐,最後變為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閉囊殼。 [1] 
桑裏白粉病

桑裏白粉病分佈範圍

桑裏白粉病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江西、遼寧、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吉林、黑龍江、安徽、台灣等蠶區。 [1] 

桑裏白粉病侵染循環

桑裏自粉病的病菌以閉囊殼在病葉或枝幹上越冬,第二年夏季散出子囊孢子。病菌隨風、雨傳播至桑葉上侵入,經8—10天潛育產生白色病斑,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閉囊殼越冬。條件適宜時,成熟的分生孢子經2分鐘即發芽,形成菌絲,25℃經72分鐘又產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後,隔3—5分鐘又形成一批。當年病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擴大為害。 [2] 

桑裏白粉病流行規律

發病最適温度22—24℃,空氣相對濕度在30—100%範圍內孢子均能發芽,空氣相對濕度70—80%最適。一般在秋季桑葉將硬時發病,以9—10月間發生最多。此外,桑葉硬化較早的品種發病較重;氣温低的山區較平地桑園易發病;地下水位低、春伐系、過於密植或缺鉀桑園發病都重。 [1]  [5] 

桑裏白粉病防治方法

  1. 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不同桑品種對桑裏白粉病的感染程度不同,荷葉白、團頭荷葉自、湖桑197、大葉瓣、油桑等品種抗病力強。 [2] 
  2. 加強管理:應及時收集病葉燒燬或作堆肥,並結合除蟲在冬季用石灰硫黃合劑塗抹枝幹,以消滅越冬病原。加強桑園培育管理,夏伐後及時追施夏肥,於早季節注意抗旱以延遲桑葉硬化。 [2] 
  3. 合理採摘:合理採摘夏、秋葉,及時採去下部葉片,以利通風透光,減輕病害。 [2] 
  4. 藥劑防治:冬季用4—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0%硫黃膠懸劑500倍液噴樹幹、枝條。發病初期全面噴灑40%多·硫膠懸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硫菌靈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間隔10—15天次,連噴2次。也可選用1—2%硫酸鉀或5%多硫化鋇噴葉背,能抑制病害蔓延。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 [1] 
參考資料
  • 1.    張國政,沈中元,吳福安.種桑養蠶實用技術.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63-65
  • 2.    孫小茹,郭芳,李留振.觀賞植物病害識別與防治.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08:298-299
  • 3.    方中達.中國農業植物病害.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1:286
  • 4.    李春芹. 也議雜交桑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6, (7):156-157.
  • 5.    上海農學院.植物病理及農作物病害防治.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0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