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鈴花

鎖定
藍鈴花(學名: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L.) Chouard):是天門冬科、藍鈴花屬球莖植物。株莖高達50釐米,3-6片線性葉,長達50釐米,寬2.5釐米。每個花莖垂下彎向尖端,並沿一側開有4-16朵花。下垂的、香味濃郁的花朵呈紫藍色,很少有粉紅色或白色。花瓣和萼片呈管狀鐘形,長14-20毫米,裂片在尖端捲曲。花葯奶油色。果莢具膜,近球形,3裂。種子3-30,黑色,球狀到橢圓形,無翅。
喜愛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喜陰而不耐陽光,故繁茂的落葉森林為其主要分佈地,因其厚厚落葉層便於年幼的球根深植入,夏季的樹蔭可以遮擋陽光。從西班牙西北到不列顛羣島的大西洋地區均有分佈,是西方常見的庭院植物。在春季,藍鈴花開出一串藍紫色的具有芳香的鈴狀小花,在原產地,成片的藍鈴花會編制出一片美麗的藍紫色花毯。
藍鈴花也泛指藍鈴花屬的植物,同時,有些開藍色鍾狀花的植物也被稱為“藍鈴花”,注意勿混淆。
(概述圖參考來源: [8] 
中文名
藍鈴花
拉丁學名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L.) Chouard
別    名
野風信子
普通藍鈴花
英國藍鈴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9] 
天門冬目
天門冬科
藍鈴花屬
藍鈴花
亞    綱
百合亞綱 [9] 
超    目
百合超目
命名者及年代
(L.) Chouard ex Rothm.,1944
同義學名1
Agraphis cernua (L.) Rchb.
同義學名2
Agraphis nutans (Sm.) Link
同義學名3
Endymion cernuus Dumort.
同義學名4
Endymion lacaillei Corb.
同義學名5
Endymion non-scriptus (L.) Garcke
同義學名6
Endymion nutans (Sm.) Dumort.
同義學名7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var. cernua (L.) P.Silva
同義學名8
Hyacinthus campanulatus Mill.
同義學名9
Hyacinthus cernuus L.
同義學名10
Hyacinthus non-scriptus L.
同義學名11
Hyacinthus nutans (Sm.) Gray
同義學名12
Hyacinthus pratensis Lam.
同義學名13
Hylomenes non-scripta (L.) Salisb.
同義學名14
Lagocodes belgica Raf.
同義學名15
Lagocodes cernua (L.) Raf.
同義學名16
Lagocodes nutans (Sm.) Raf.
同義學名17
Scilla cernua (L.) Salisb.
同義學名18
Scilla festalis Salisb.
同義學名19
Scilla non-scripta (L.) Hoffmanns. & Link
同義學名20
Scilla nutans Sm.
同義學名21
Syncodium nutans (Sm.) Raf.
同義學名22
Usteria hyacinthiflora Medik.
同義學名23
Usteria non-scripta (L.) Chouard
同義學名24
Usteria secunda Medik. [1] 
外文名
bluebell,common bluebell,English bluebell,British bluebell,wild hyacinth,wood bell,fairy flower and bell bottle.

藍鈴花植物學史

藍鈴花
藍鈴花(14張)
藍鈴花(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最初由林奈在其1753年的開創性著作《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 中描述為風信子屬中的一個物種。特定的種名加詞“non-scriptus ”的意思是“非正本”或“無標記”,旨在將這種植物與希臘神話中的古典風信子區分開來。 [3] 
1803年,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岑特里烏斯·馮·霍夫曼澤(Johann Centurius von Hoffmannsegg)和德國植物學家約翰·海因裏希·弗里德里希·林克(Johann Heinrich Friedrich Link)將該物種轉移到“綿棗兒屬”(Scilla),1849年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弗里德里希·加克(Christian August Friedrich Garcke)將其轉移到“Endymion”屬,這是藍鈴花屬(Hyacinthoides)的同義詞。它仍然被廣泛稱為“Scilla non-scripta”或“Endymion non-scriptus”。1934年,皮埃爾·舒亞德(Pierre Chouard)將該物種轉移到風信子屬中。“Scilla” 是海葱Drimia maritima)的原始希臘名字;恩底彌翁(Endymion)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 “Hyacinthoides”的意思是“像風信子一樣”。 [4] 
藍鈴花屬的模式種是“西班牙藍鈴花”(Hyacinthoides hispanica),而“Endymio”的模式種是“Scilla nutans”(垂花綿棗兒),由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在1797年在英國植物學中描述,但已經被視為“Hyacinthoides non-scripta”的同義詞。史密斯認為“nutans”(垂花)是比“non-scriptus”(非正本)更合適的種名加詞,一旦與屬名“Hyacinthus”分開,“non-scriptus”就毫無意義,但《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典》要求使用最初的名稱,不管意思。 [3] 

藍鈴花形態特徵

藍鈴花是球根植物。一年生鱗莖,卵球形,由少數管狀聚結鱗片組成,每年完全更新。葉很少,基生。總狀花序,具苞片;苞片2對着每朵花,線狀披針形。花:花被片基部短合生,每1脈,15-20毫米;雄蕊6;花絲插入花被;花葯揹着,多樣,向內;子房上位,3室,隔蜜腺存在,每室1-10個胚珠;簡單;柱頭遠端腫脹。果莢具膜,近球形,3裂,開裂室裂。種子3-30,黑色,球狀到橢圓形,無翅。x = 8。 [2] 
藍鈴花具有一個帶有球莖的花莖,高達50釐米,3-6片線性葉,長達50釐米,寬2.5釐米。每個花莖垂下彎向尖端,並沿一側開有4-16朵花。下垂的、香味濃郁的花朵呈紫藍色,很少有粉紅色或白色。花被(花瓣和萼片)呈管狀鐘形,長14-20毫米,遊離裂片在尖端捲曲。外部的三個雄蕊與花被融合,長度超過其四分之三。花葯奶油色。 [1] 

藍鈴花近種區別

藍鈴花在許多方面與西班牙藍鈴花不同,後者作為不列顛羣島的引入物種出現。西班牙藍鈴花的花色較淡,呈放射狀對稱的總狀花序,它們的花被片較少彎曲,只有淡淡的香味。外雄蕊與花被片融合的長度不到其長度的75%,花葯與花被片顏色相同。這兩個物種被認為在8000年前已經分化。這兩個物種很容易雜交產生稱為“馬薩特藍鈴花”(Hyacinthoides × massartiana)的可育後代。雜種介於親本物種之間,形成了連接兩者的變異譜。它們顯示出與親本之間的一系列中間性,特別是具有略微單向的總狀花序、略微彎曲的花被片、長度可變的雄蕊以及藍色或白色花葯。 [2-3]  [5] 
西班牙藍鈴花 西班牙藍鈴花
馬薩特藍鈴花 馬薩特藍鈴花
藍鈴花 藍鈴花

藍鈴花生長環境

藍鈴花喜愛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喜陰而不耐陽光,故繁茂的落葉森林為其主要分佈地,因其厚厚落葉層便於年幼的球根深植入,夏季的樹蔭可以遮擋陽光。因此,藍鈴花也被看做古老森林的標誌,被稱為森林藍鈴。林地、樹籬、陰涼的河岸、沿海懸崖和高地的蕨類植物羣皆是藍鈴花宜生長區。 [6] 
藍鈴花的根具有收縮性,可以通過收縮將球莖拉入更深的水分更充足的土層中,深度可達10-12釐米。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英格蘭東南部貧瘠的白堊土中沒有藍鈴花分佈,因為球根無法深入土壤中。 [6] 
藍鈴花的提早開放再次提醒人們,氣候變暖帶來的變化體現在身邊的一草一木上。要知道,藍鈴花特別容易受花期不穩定的影響,因為它開花需要配合頭頂的樹葉生長出來,好作為遮蔭。如果藍鈴花提前開花,那就難免在還沒有散播花粉時就枯死。 [6] 

藍鈴花分佈範圍

原產地:比利時、法國、英國、愛爾蘭、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 [1] 
引入區:奧地利、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福克蘭羣島、德國、印第安納州、意大利、肯塔基州、紐約州、新西蘭北部、新西蘭南部、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羅馬尼亞、弗吉尼亞州、華盛頓州。 [1] 
藍鈴花在歐洲西部沿海地區(Atlantic Europe)的西部,從西班牙西北部(甚至葡萄牙西北部)到荷蘭和不列顛羣島有天然分佈。在比利時、英國,法國,愛爾蘭,荷蘭和西班牙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同時在德國、意大利、羅馬尼亞藍鈴花已逸為野生。它也被引種到北美的太平洋西北(英屬哥倫比亞,美國華盛頓和俄勒岡)與美國東北(弗吉尼亞,肯塔基,印第安納,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和紐約)地區。 [6] 
雖然藍鈴花分佈廣泛,但只在英國有最大分佈,並在那裏形成了“藍鈴森林”(在春天會出現由藍鈴花組成的藍紫色花毯的林地)這一為人熟知的景觀。在不列顛羣島,藍鈴花幾乎隨處可見,據估計,英國的藍鈴花佔全世界總量的25-50%。 [3] 
藍鈴花分佈圖 藍鈴花分佈圖

藍鈴花栽培技術

藍鈴花園林

  1. 種植在富含有機質的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堆肥中會茁壯成長,最好選擇樹木和灌木下的陰涼處。準備好場地和土壤後,將球莖種植深15釐米,間距15釐米。
  2. 確保球莖的尖端朝上,以獲得最佳生長。
  3. 如果種植藍鈴花是為了達到自然化的效果,最好是成叢種植,不規則的間距營造出狂野和飄忽不定的外觀。
  4. 定植後澆好水。 [7] 

藍鈴花容器

  1. 藍鈴花也可以種植在有足夠排水孔的容器中。擺放在陽光充足並有部分陰影的位置。
  2. 用有機物和添加砂礫的優質堆肥填充容器。
  3. 將球莖放置15釐米深,相距15釐米。
  4. 蓋上土,輕輕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7] 

藍鈴花管理

  1. 一旦出現萌發生長,輕輕澆水,但注意不要澆水過多,否則會導致球莖腐爛。
  2. 當花蕾開始出現時,每兩週施放一次高含量的植物性肥料,例如鉀肥,以獲得最佳效果。
  3. 開花期後繼續輕輕澆水,直到葉子枯萎。
  4. 如果種在地裏,花只需要去頭和剪葉。如果種在容器裏,要將鱗莖取出並存放在陰涼避光處過冬。 [7] 

藍鈴花主要價值

藍鈴花是西方世界廣泛種植的庭園植物,用於林間或草花帶的佈景。它們的花期與風信子黃水仙和一些鬱金香相同。然而由於它們繁殖能力強,擴散快,需要像雜草一樣小心控制。藍鈴花被譽為英國最受歡迎的花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