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那老城

鎖定
位於也門 1988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
薩那城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海拔2300米的豐饒盆地中,同時又處在穿越也門山脈的主要交通線上,與非洲之角遙相呼應。紅海印度洋在此處匯聚在一起,這一區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臟地區。遺址公元2世紀即已存在,歷史上的薩那古城是宗教和貿易中心,現為也門的首都。
作為半島東部商道上的重要商站早在4世紀已經成為也門政治、經濟、宗教的中心。20世紀中葉作為也門首都的薩那城擴建時老城大部分被拆除,七座城門僅保留下一座“也門門”作為歷史的見證。 [1] 
中文名
薩那老城
地理位置
阿拉伯半島西南端
景點級別
1988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
意    義
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薩那老城薩那歷史

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宮,即著名的古丹宮。薩那城則是圍繞着這些公共建築發展而來,先是在東面,之後向西擴展。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亞人為防範基督徒入侵,佔領了薩那和也門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
薩那城景色 薩那城景色
自公元628年起,伊斯蘭勢力逐漸滲透到阿拉伯半島南部。薩那成為伊斯蘭教義利比亞伊拉克之間廣大地區的主要傳播中心。630年在古丹宮西側蓋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紀,巴格達的阿巴斯德統治期間,薩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宮。
898年,也門歷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載德“伊瑪目”教派成立。公元12和13世紀,阿尤布王朝時期,在大清真寺西又蓋了一座王宮。16世紀奧斯曼統治初期,1597年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區。

薩那老城城市結構

薩那市內星羅棋佈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城牆環繞着一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石頭、磚、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將不同的材料縫隙、顏色、紋理和諧地同時顯現出來。塔樓式的住宅,悦目的褐色牆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與清真寺的尖塔和圓形穹頂相映生輝。
“在殘缺的城牆內‘薩那’提供了一種建築風格總體一致的典範,其設計和各個細節反映了具有伊斯蘭早期空間特色的一種有序結構,這種結構隨時光流逝而日漸珍貴”。作為極易損壞的同時期社會變遷遺物,薩那房舍已經成為經典的、獨一無二的傳統人類活動文化遺產。薩那古城是回曆初年伊斯蘭教義四處傳播最直接最實際的見證。

薩那老城評價

薩那位於海拔2200米的山谷裏,當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餘年。在七世紀和八世紀期間, 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

薩那老城保護現狀

1986年,薩那老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3] 

薩那老城遭暴雨破壞

2022年8月,受連日暴雨沖刷,也門薩那老城中有40餘座建築受損。 [2]  下圖為2022年8月10日在薩那老城拍攝的受損建築。 [3] 
2022年8月10日在薩那老城拍攝的受損建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