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薦包勇與賈政書

鎖定
小説中,甄寶玉的父親甄應嘉是賈府世交,因獲罪抄家,貶往邊地,寫信給賈政推薦他的家僕包勇前來投靠賈府。薦包勇與賈政書,指向賈政推薦包勇的書信。《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為續補文字,非曹雪芹所作。
這封書信與後面周瓊議婚書都是官場文字,紗帽氣燻人。好在它就是擬甄應嘉、周瓊之流官場人物所作的,如果不經心地去讀,文字上沒有什麼不妥當。但如果讓曹雪芹自己來寫,情況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他有本領能使這種一本正經的東西變得十分可笑。如果讀者將小説前面賈政的《上賈妃啓》拿來與這篇文章作比較,就可以看出其間的差別。書中續作者可以使自己之所長露一手的地方,曹雪芹是會用嘲諷的筆調來寫的
作品名稱
薦包勇與賈政書
作    者
高鶚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第九十三回
文學體裁
散文

薦包勇與賈政書作品原文

世交夙好,氣誼素敦(1),遙仰襜帷(2),不勝依切!弟因菲材獲譴(3),自分萬死難償(4),幸邀寬宥(5),待罪邊隅(6)。迄今門户雕零,家人星散。所有奴子包勇(7),向曾使用,雖無奇技,人尚愨實(8)。倘使得備奔走(9),餬口有資(10),屋烏之愛(11),感佩無涯矣!專此奉達,餘容再敍,不宣(12)。 [1] 

薦包勇與賈政書作品註釋

(1)氣誼素敦:情誼一直很深厚。
(2)仰:仰慕。襜帷:古代車子上的帷幕,王公貴族所用,後用為稱人之敬詞。這裏指賈政。
(3)菲材:才能薄弱。獲譴:遭到朝廷的責罰。
(4)自分:自己估計。
(5)幸邀寬宥:幸而得到從寬處理。
(6)待罪邊隅:遷徙到邊遠的地方。“待罪”是“居住”的自謙説法。
(7)所有奴子:我的家僕。
(8)愨實:老實。
(9)倘使得備奔走:如果使他能供你差遣之用。
(10)餬口有資:俗謂能掙得一口飯吃。
(11)屋烏之愛:也叫“愛屋及烏”。語本《尚書大傳》:“愛人者,愛其屋上之烏。”烏,烏鴉。後用以説因為愛一個人,就連帶愛跟他有關的一切東西。這裏説愛甄家連及愛其奴僕。
(12)不宣:舊時書信結束時的套語。清代王士禎香祖筆記》:“宋人書問,尊與卑曰‘不具’,以卑上尊曰‘不備’,朋友交馳‘不宣’。” [1] 

薦包勇與賈政書作品賞析

[1] 

薦包勇與賈政書作者簡介

高鶚(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雲士。因酷愛小説《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在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好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他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對詩詞、小説、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十分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寫文章“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1795年(乾隆六十年)始中進士。歷任內閣中書、內閣侍讀等職,在任時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雖然著作很多,卻多未及問世就去世了。一般認為,長篇小説《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