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薔薇根

鎖定
薔薇根,中藥名。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野薔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根。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固精縮尿,消骨鯁之功效。主治瘡癰腫痛,燙傷,口瘡,痔血,鼻衄,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久痢不愈,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子宮脱垂,骨鯁。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薔薇屬
野薔薇
分佈區域
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中文學名
薔薇根
採收時間
秋季
毒    性
無毒《日華子》

薔薇根入藥部位

根。

薔薇根性味

味苦、澀,性涼。

薔薇根歸經

入脾、胃經。

薔薇根功效

圖片
圖片(3張)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固精縮尿,消骨鯁。

薔薇根主治

瘡癰腫痛,燙傷,口瘡,痔血,鼻衄,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久痢不愈,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子宮脱垂,骨鯁。

薔薇根相關配伍

1、治口瘡,薔薇根皮四兩,黃柏三兩,升麻三兩,生地黃五兩。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極吐卻更含。(《幹金要方》治口瘡方)
2、治惡瘡不識名者,薔薇一升(銼),鉛丹十五兩(炒令紫色),松脂十兩。上件藥用油三升,先煎薔薇待黑即去滓,下松脂候消,綿濾過,下鉛丹,文火煎,攪勻停手,待色變凝成膏,以帛上攤貼。日二換之。(《聖惠方》薔薇膏)
3、治腸痔有血,薔薇根、枸杞根各半兩,暴幹。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温水調下。日三服。(《聖濟總錄》)
4、治赤白痢或腸風下血,薔薇根皮一兩,白芍五錢(酒炒),甘草一錢。水煎服。(《本草匯言》)
5、治習慣性鼻衄,薔薇花根60g,燉母雞服,每星期1次,連服3星期。(《青島中草藥手冊》)

薔薇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1.5-3g;或鮮品搗、絞汁。
外用:適量,研粉敷;或煎水含漱;或洗。

薔薇根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薔薇根形態特徵

野薔薇,別名牆麻、牛棘、牆薇《本經》,牛勒、山棗《吳普本草》,薔蘼、山棘《別錄》,薔薇《葛洪方》,刺紅《羣芳譜》,雪客《花鏡》,多花薔薇《華北習見觀賞植物》。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花兩性;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柱結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薔薇根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薔薇根藥理作用

1、抗血栓作用。
2、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3、抗實驗性心肌梗死。

薔薇根相關論述

1、治療急性菌痢。
2、治療乳糜尿。
3、治療高脂血症。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