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蕪菁甘藍

鎖定
蕪菁甘藍(學名:Brassica napus var. napobrassica (L.) Rchb. [1]  )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灰藍色,被粉霜;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肥厚,無辣味,一半在地上為青紫色,一半在地下;莖直立,有分枝,無毛。基生葉倒卵形;葉柄長1.5-2.5釐米;上部及頂部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披針形,兩面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後延長達45釐米;花直徑1.5-2釐米;花梗長5-10毫米;萼片線形,花瓣淺黃色,倒卵形。長角果線形;果梗較粗。種子卵形,黑棕色。花果期5-6月。
中國東北、江蘇等地栽培。塊根作蔬菜食用,可鹽醃或醬漬供食用,又可炒食或煮食,也可生食,莖葉可以做飼料。
中文名
蕪菁甘藍
拉丁學名
Brassica napus var. napobrassica (L.) Rchb.
別    名
蔓菁甘藍
羊蔓菁
洋疙瘩
洋大頭菜
卜留克 展開
別名
蔓菁甘藍
羊蔓菁
洋疙瘩
洋大頭菜
卜留克
洋蔓菁(又名洋姜學名菊芋) [7]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罌粟目
亞    目
白花菜亞目
十字花科
蕓薹族
蕓薹屬
歐洲油菜
變    種
蕪青甘藍
命名者及年代
(L.) Rchb.,1833

蕪菁甘藍植物學史

蕪菁甘藍是蕪菁和甘藍雜交形成的後代,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已有栽培。經過不斷的雜交和選育,逐漸形成了具有肥大根部的栽培種。在歐洲,直至17世紀才把蕪菁甘藍當作-種獨特的蔬菜食用,18世紀傳人法國,有黃肉和白肉兩種,其後傳人英國和美國,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傳到中國和日本,據清末農工商部有關農事試驗場的檔案資料: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駐德國外交大臣孫寶琦經由德國引入蕪菁甘藍,當時因其根部尾端長在土中而呈白色,其上端長出地皮而呈紫紅色,故稱其為“白頭小蕪菁"。20世紀初,中國東北地區又由前蘇聯引入,故將蕪菁甘藍採用俄文名稱的音譯,稱其為“卜留克"。蕪菁甘藍的另-俗稱“土苤藍"則是以球莖甘藍的別稱“苤藍"為參照物而命名的,以苤藍比喻其形,加以 “土"而表明食用其地下根。 蕪菁甘藍的現代類型出現後(歐洲人稱之為瑞典蕪菁),牧場主們發現它是比蕪菁更富有營養的飼料(蕪菁甘藍大約含有50%以上的幹物質)。而且,蕪菁甘藍在越冬貯存方面比蕪菁更好,因此蕪菁甘藍在北歐成為-種重要的飼料。 [2] 

蕪菁甘藍形態特徵

蕪菁甘藍生態特徵
蕪菁甘藍生態特徵(1張)
二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灰藍色,被粉霜;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肥厚,無辣味,一半在地上為青紫色,有1紫色長根頸,上有葉或葉痕,一半在地下,兩側各有1條縱溝,從此生出多數側根;莖直立,有分枝,無毛。基生葉倒卵形,長11-15釐米,大頭羽裂,頂裂片長達25釐米,頂端急尖,邊緣有不整齊鋸齒或波狀淺裂,側裂片2-4對,越向下越小;葉柄長1.5-2.5釐米;上部及頂部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披針形,長1.5-4釐米,寬8-12毫米,頂端急尖,抱莖,邊緣有裂齒,兩面無毛。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後延長達45釐米;花直徑1.5-2釐米;花梗長5-10毫米;萼片線形,長4-5毫米;花瓣淺黃色,倒卵形,長約1釐米,爪長3-5毫米。長角果線形,長3-3.5釐米,喙長3-5毫米;果梗較粗,開展,長6-10毫米。種子卵形,長約1毫米,黑棕色。花果期5-6月。 [1] 

蕪菁甘藍分佈範圍

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及西北部分地區有栽培。 [3] 

蕪菁甘藍生長習性

蕪菁肉質根的生長喜涼爽的氣候,有一定的抗寒性,幼苗可耐2-3℃的低温,成長的植株可耐輕霜。肉質根膨大生長的適温為15℃-18℃.如果温度過高,肉質根生長緩慢,養分積累少,糖分含量低,品質下降。 [4] 

蕪菁甘藍栽培技術

蕪菁甘藍整地施肥

蕪菁甘藍
蕪菁甘藍(4張)
播種蕪菁甘藍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適應性強。但為了豐產,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前作收穫後深耕22-26釐米,結合施人腐熟的有機肥2500-4000公斤、磷酸二銨50公斤作為基肥翻入土中,耙平後作成寬60-66釐米、高13-16釐米的壟。播種前要注意檢查種子的質量。種子的新陳,不僅對發芽有影響,對產量和質量也有影響。尤其在高温、潮濕條件下貯藏的陳種子播種後發芽率低,出苗慢、長勢弱、肉質根小。播種可採用條播或穴播,株距26-33釐米,播種量穴播一般每畝100克左右,播種深度1釐米左右,不宜過深或過淺。 [5] 

蕪菁甘藍田間管理

蕪菁甘藍在幼苗期間應進行2-3次間苗和中耕除草。第一次在第一片真葉期,第二次在3.4片真葉期,結合行間淺耕除草、鬆土,促使幼苗生長。在5-6片真葉時定苗,並結合中耕除草一次。在蕪菁甘藍的營養生長階段,大體可進行兩次追肥:⑴在定苗後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銨15-20公斤或人糞尿500-750公斤;⑵在肉質根膨大盛期,每畝可追施草木灰100-150公斤,人糞尿750公斤或硫酸銨10-15公斤,追肥後澆水。蕪菁甘藍不僅考慮氮肥的使用,還要注意磷鉀肥的配合使用。據試驗,增施磷鉀肥比單施氮肥增產16-20公斤。蕪菁甘藍喜歡土壤濕潤,特別在幼苗出土和定植成活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保證苗齊、苗壯,此時需水不多。進入蓮坐期需比苗期更多的水分,但是到蓮坐後期,如果葉叢達到一定大小,要適當控制水分進行蹲苗,以調解葉片與肉質根的平衡生長。進入肉質根生長旺期需水最多,應適時灌足水,一般可5-7天澆水-次,後期可減少次數。此時如果缺水,不僅影響產量,也影響質量,肉質根變小、皮厚、質地乾硬、味辣、纖維增多。當然水分過多也不可,一般土壤含水量6580為宜。為了使肉質根生長整齊,要求比較均勻的供水,土壤不宜忽幹忽濕。 [5] 

蕪菁甘藍病蟲防治

蕪菁甘藍主要的害蟲是蚜蟲、地蛆、菜青蟲等,從幼苗期即應注意及時噴藥防治,一般可噴布,000倍樂果,敵敵畏、1000-1200倍辛硫磷等,亦可噴布敵百蟲粉劑。蕪菁甘藍耐寒性較強,輕霜後葉色發紫,肉質根仍能繼續膨大,北方地區,一般經過嚴霜後即行收穫。最後要注意的是,十字花科作物都是異花傳粉作物,為了保持品種的純度,必須嚴格防止雜交。栽培種株時,除了和不同品種要進行隔離外,還應注意與其他易於與之天然雜交的作物隔離(如甘藍型油菜),一般在開闊地應隔離2000米左右。 [5] 

蕪菁甘藍主要價值

蕪菁甘藍利用其塊根作蔬菜,可鹽醃或醬漬作鹹菜,很脆,供食用,又可炒食或煮食,亦可生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6] 

蕪菁甘藍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蕪菁甘藍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6 千卡
蛋白質 1.2 g
脂肪 0.2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 g
碳水化合物 8.1 g
5.6 g
膳食纖維 2.5 g
葉酸 21 μg
20 mg
23 mg
58 mg
337 mg
47 mg
0.5 mg
0.34 m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9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4 mg
煙酸(煙酰胺) 0.7 mg
維生素B6 0.1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25 mg
維生素E 0.3 mg
維生素K 0.3 μ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蔓菁甘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0-03-17]
  • 2.    張德純.蕪菁甘藍[J].中國蔬菜,2012(19):46.
  • 3.    朱亞民主編,內蒙古植物藥志 第1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2,第463頁
  • 4.    王應芬,牟瓊,李娟,雷霞,吳佳海.蕪菁甘藍種質資源評價[J].草業科學,2016,33(06):1200-1205.
  • 5.    韻麗影,任玉山.蕪菁甘藍的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03(03):25.
  • 6.    卜留克簡介及其營養價值  .烏蘭察布市農牧局網站 [引用日期2020-03-23]
  • 7.    洋蔓菁變身第七營養素  .榆林日報社[引用日期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