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蕉嶺竹板歌

鎖定
蕉嶺縣的竹板歌歷史悠久,演唱形式在全縣非常普及,家喻户曉,成為羣眾表達情感、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竹板歌是客家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因説唱者以竹板擊節伴奏而得名,每條歌曲以五句歌詞為一個段落,每句基本由七字組成,唱腔比較固定簡單,又名“五句板”,它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演唱形式活潑多樣,內容廣泛,表演樸實,歷來為羣眾喜聞樂見。2009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中文名
蕉嶺竹板歌
批准時間
2009年10月16日
非遺級別
省級
類    別
曲藝

蕉嶺竹板歌基本簡介

蕉嶺竹板歌是蕉嶺縣人民羣眾在生產生活中繼承、發展和創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清乾隆、嘉慶年間,民間始有“五句板”曲藝流行,“五句板”以五句為一段落,每句基本七字組成,一、二句和三、四句各押一韻,唸白合乎平仄,富有美感。修辭多用比喻、雙關、喝後、聯想等手法,語言豐富。演唱者手持四塊竹板作道具,打擊出節奏作為伴奏,增強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基於演唱藝術特點,近代民國時期又稱五句板為“竹板歌”。解放前較為多見的是民間藝人手持竹板,穿街走村,演唱雜歌或長篇,以藝乞討營生,故又稱教化歌。竹板歌表演樸實,通俗易懂,唱腔固定簡單,音域寬廣,語言風趣,形象生動,或悲或喜,或説或唱,靈活多樣。唱本有雜篇和長篇。雜篇主要是日常短小精幹的短歌,長篇唱本流行較廣的有《孔雀東南飛》、《梁四珍與趙玉粦》、《孟姜女尋夫》、《高文舉》。竹板歌表演形式多樣,演唱者可以單人,可以對唱,亦有男女對唱。表演時,女藝人打竹板主唱,男藝人本胡玄(胡琴),並扮幫腔。解放後,政府重視竹板歌的發展和創新,培訓、培養民間藝人,鼓勵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竹板歌正煥發着巨大的藝術魅力,為建設和諧社會、豐富人民的業餘文藝生活做出巨大的貢獻。 [2] 

蕉嶺竹板歌傳承保護

蕉嶺竹板歌傳承價值

竹板歌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反映面廣泛,地方色彩濃郁,文學性較強,對研究客家歷史、語言、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竹板歌除了在文學性上具有獨特品格外,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了自己的張力,對客家民俗、民藝、宗教、戲劇等方面起到了直接影響。 [1] 

蕉嶺竹板歌傳承人物

蕉嶺縣竹板歌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湯明哲(廣東蕉嶺縣人),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酷愛竹板歌藝術,勤奮好學,非常執着從事文化事業,能寫、能唱、能彈奏能教,在“竹板歌”唱腔方面有特色,有創新,成為一種流派,已經出版竹板歌專著6本,竹板歌音像製品幾十種。2002年中國曲協授予湯明哲“特別貢獻曲藝家”稱號。2004年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還有像徐秋菊、劉為緒等藝術家,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梯隊的竹板歌表演藝術家隊伍。 [1] 

蕉嶺竹板歌保護措施

蕉嶺縣已收集整理了30多種5800多首竹板歌民間唱本,組織了以蕉嶺縣文化館為主體的專業研究隊伍和以蕉嶺縣山歌劇團為主體的專業表演隊伍。 [1] 
2009年03月20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2009年10月16 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