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蒼坡村

(浙江省永嘉縣巖頭鎮轄村)

鎖定
蒼坡村位於巖頭鎮北面仙清公路西側,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於公元955年,原名蒼墩。現存的蒼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請國師李時日設計的,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雖經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築的寨牆、路道、住宅、亭榭、祠廟、水池以及古柏等,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蒼坡村在村莊的佈局構思上,非常注重藴含文化的內涵。村莊是以“文房四寶”來進行佈局。該村佔地146畝,現有人家486户。1991年列為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2020年6月,入選浙江省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推薦名單。
中文名
蒼坡村
外文名
CangPo
別    名
蒼墩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永嘉巖頭鎮以北永仙公路西側
面    積
佔地146畝
電話區號
0577
郵政區碼
325000
人口數量
486户
著名景點
望兄亭,李氏宗祠
機    場
温州龍灣國際機場
火車站
永嘉站,温州南站,温州火車站
車牌代碼
浙C
方    言
温州話(永嘉口音)
始    建
公元955年

蒼坡村村落佈局

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環狀的鼓盤巷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方開八條路,經村寨的八道門通向村外。先後建東西兩方池及園堤勝景,同時以“文房四寶”作為規劃思想指導其佈局,建長306米、寬2米的直街稱“筆街”,對村西筆架山;以兩方池作“硯台”;硯台兩旁擱置長4.5米、厚0.5米、寬0.3米、端頭打斜的條石以為“墨“;村四周展開的3000畝平疇以為紙。意在激勵後代讀書入仕,光宗耀祖。李時日在村寨大門上題聯:“四壁青山藏虎豹,雙池碧水貯蛟龍”,以寓此村為龍騰虎躍、名人輩出之地。

蒼坡村村落歷史

村落始建於五代後周,始遷祖為避閩亂,從福建長溪徙居永嘉靈山被周家招為女婿,後東遷約一公里,建宅今址。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第五世祖時,人丁興旺,分為東宅、西宅和麻溪園三地段,各設祠堂,並在村口建李氏大宗。宋建炎二年(1128)第七世祖李秋山遷居方巷。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請國師李時日商討建村規劃,按五行風水説,依“文房四寶”佈局重建村落。 [1] 

蒼坡村主要建築

蒼坡溪門
蒼坡村組圖
蒼坡村組圖(10張)
蒼坡的南門。此溪門形態優雅,頗具田園味。左右三段人字懸山屋檐,中間高,兩邊低。明間兩柱上前後出四跳大插拱,承託着櫞檁。整個溪門型制奇特,頭拱,月梁,大頭梁做工都極為考究,頗具宋代木構淳和之風。明間一道月梁橫跨,曲線富有彈性,如過江之龍,如上弦之弓。梁中懸一匾,上題“蒼坡溪門”四個字,梁下中間闢門,兩側設直欞窗。站在門內向外眺望,近處一片荷塘,蓮葉田田,遠處阡陌交通,綠野平疇
望兄亭
蒼坡村
蒼坡村(7張)
蒼坡村南寨牆上有一座望兄亭,與南邊方岙村的送弟閣遙遙相對,這裏還流傳着李氏蒼坡村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話。望兄亭與西側的仁濟廟、大宗祠、車門一起組成蒼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並和寨牆上那鐵臂虯枝,濃蔭如蓋的古柏構成了一段村落立面活潑靈動的輪廓線。
仁濟廟
蒼坡村
蒼坡村(6張)
蒼坡村的東池、西池之間有一座仁濟廟,是按照《周禮考工記》“前朝後市“的構思設計的,四合院式,門屋與正殿都是五開間,由十世祖李伯鈞於寧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廟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樹,已八百多年。
水月堂
水月堂位於東池北端,四面環水,花牆隔漏,古樸典雅。堂南端有一小院,內挖小水池,如明鏡鑲嵌,可鑑日月。水月堂建於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是八世祖李霞溪為紀念其為國犧牲的胞弟李錦溪而建。
車門
蒼坡村正門歷來稱“車門”,是一座規整的禮制建築,其結構為木造牌樓式,斗拱構件粗壯,兩層屋頂各有兩層下昂,木柱由下往上向內微傾,為“側腳“作法。中間向上有五條橫樑。
“車門”屬明清以前的建築技法,風格可遠溯宋代。車門前有塊石鋪設的“進士壇”,從道路到進士壇有3級台階,叫“三試階”,從進士壇到車門有7級台階,車門下有4塊花崗岩拼成的“太師帽”圖案。車門裏面有5塊石板聯成“五龍”橋,也叫“鼎香“橋。這種種作法都有其確切含義,和當時的科舉取士制度緊密關聯。
楠溪江民俗館
蒼坡村裏設有楠溪江民俗館。陳列有百多件楠溪江流域民用實物,品類眾多,年代有別,展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是寶貴的人文跡物。

蒼坡村榮譽記錄

2020年6月,入選浙江省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推薦名單。 [2] 
2020年7月,入選文化和旅遊部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公示名單。 [3]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4] 
2022年1月,入選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 [5] 

蒼坡村交通

從巖頭到蒼坡可乘往巖坦、張溪、鶴盛嶺頭方向的中巴在蒼坡村路口下車即可,然後步行10分鐘進村或乘當地的農用三輪車(每位1元)進去。 門票:15元
蒼坡村 蒼坡村

蒼坡村電視解説詞

文房四寶蒼坡村
唐、五代十國的後周時期,也就是在公元955年,有一個叫李岑的人為避亂世,從福建長溪來到這座筆架山下定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個坐落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地區的村子叫蒼坡村。蒼坡村的歷史上曾出過一個駙馬叫李嵩。
那是在1179年即南宋淳西五年。李嵩邀請當時的國師李時日為自己的家園做了精心的策劃佈局。據説李時日考察了蒼坡村的地理形勢以後,認為蒼坡所處的地理環境“火氣太旺”,四面都有火災隱憂。因此在佈局上,注重以水克火,在村子的東西方位,各挖水池一個。東池,呈狹長的矩形,南北長147米,東西寬19米;西池,呈矩形,東西長80米,南北寬35米。據説當年筆架山的倒影正好映在其中,構成一幅靜態水彩畫。
然而,蒼坡在村落的建築佈局上的獨到之處是借自然山水,融中國文房四寶於一體,因此蒼坡村又叫文房四寶村。
村子的西面有一座筆架山,在面對筆架山的地方,村裏用方磚和條石鋪成一條長街,稱為筆街,筆街是村裏的主街。宋代李氏先祖的墓園,就在長街的西南頭。用來防火克火的東西兩個大水池,稱為硯池。在東西水池的旁邊,有一塊形狀酷似墨方的條石,在條石的一頭還削鑿成磨過的樣子。據説當年這塊4.5米長,截面為0.5和0.3米的條石是豎立在池旁的,墨石上面有51個半的孔眼。據老人們説,這上面的每一個孔眼代表一户人家,後人由此推算,當年豎立石墨的時候,村裏有51户半人家。
整個村子用鵝卵石,按正方形圍築,寨牆有一人左右之高。寨牆內建築佈局整齊嚴謹,民居屋脊層次分明而錯落有致,宛如一張鋪展開來寫過字的一張大紙。
蒼坡村歷千年滄桑,仍保留許多宋代建築古蹟。蒼坡村的溪門在設計建造上別具匠心,仰頭是蒼坡溪門的牌坊,牌坊的屋頂是重檐懸山式結構,形象酷似虎頭。在溪門裏面,有一座石拱橋,拱橋的橋面象徵虎背。虎頭、虎背再加上牌坊上懸掛的兩盞燈籠象徵虎眼,這就暗合藏龍卧虎之意。從風水上講,拱起的石橋橋身,使溪門和裏面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不在一個平面直線上,迴避了直衝主街的犯忌。主街的起點是村子的中心,李氏祠堂就在筆街的起點,也在村口的東側。
傳説
氏宗祠的牌匾上氏字一旁多了一點,不是筆誤,而是還有幾個非李氏姓氏的人家,這一點表示接納相容外姓人的意思。 按古代的建築風俗習慣,祠堂不近廟堂。但是李氏卻沒有在乎這些,仁濟廟就在祠堂的東側。作為楠溪民俗館的,就是仁濟廟。仁濟廟是李氏第十世祖李伯鈞在1055年建造的。廟主不是觀音、關公,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個叫做周處的民間傳説的人物。
《世説新語》中記述過一個叫周處的人,在年輕時橫行鄉里,為鄉鄰們切齒痛恨。後來周處改邪歸正,為鄉里除害,最後戰死沙場,是歷代人們教育青年改惡從善的楷模。
水月堂
廟宇一般都造得刻板肅穆,李氏蒼坡卻更注重藝術氛圍和美感。
東池的北面有一座水月堂,水月堂四面環水,只有一座長兩米的小石板橋連接西岸。水月堂橫向三開間,懸山頂兩側有廊,上覆披檐。正面有一個小院子、水池、猴山和鏤空的圍牆,月堂鑲嵌在水中,使環境更顯清幽、雅緻。據説水月堂是第八世孫祖李霞溪為追悼他抗敵陣亡的兄弟李錦溪退隱回鄉興建的。因常在夜晚凝望水中月,勾起思念亡兄情,故取名水月堂。
畫面:吳邦國題寫的詩碑
字幕:欲尋桃源路攜秋楠溪行 村同古柏古 人比清水清
弟望送弟閣 兄送望兄廳 誰人點燈去 遠山明月生
這首詩中的送弟閣與望兄廳是蒼坡的兩座古建築,初建於1128年。蒼坡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他弟弟李嘉木分家後,兄長李秋山遷居對岸的方岱村,然而兄弟兩個情深意重,分家後仍頻頻往來,每每促膝長談到深夜,分手的時候還要相送到村口,直到來一方平安到達對岸,舉起手中的燈籠以示平安,兄弟兩個才分別轉身回家。
後來,兄弟倆商定在蒼坡村和方岱村各建一座亭閣,閣朝北,亭朝南,兩亭之間盈盈一水相隔,這就是動人的送弟閣與望兄亭。亭閣的造型別致,特別是披檐,曲形的弧度放足,顯得粗放,檐角飛翹,十分輕柔。亭閣四面開敞、八面來風,遙遙相對,情誼綿綿。
旅遊
楠溪江國家風景旅遊區開放以來,蒼坡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遊人。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的民俗風情,成為現代人、都市人休閒度假時開懷娛樂的節目和了解歷史與民俗的窗口。
這些遊人手裏摺疊的紙燈籠,點上燈以後放到水中任期漂流,是蒼坡村每到正月十五時玩的一種風俗,他們把這紙燈籠叫“魚燈”。每到那時,家家户户都要扎許多,放到水中,寄託吉慶有餘的願望。
在這座明清時期的民居院落裏,户主正在自制米酒。這種古老的傳統的燒米酒的方法,吸引了前來蒼坡村參觀的人們。 老闆熱情好客,遊人們饒有興致地捧起碗品嚐米酒。
我國著名的京昆戲劇藝術家俞正飛曾經説過 “南昆北昆,不如永昆”,永昆指的是永嘉地區民間崑劇藝術。隨着地區的旅遊開放,瀕臨絕種的永昆藝術再度受到重視。蒼坡古老的戲台上又響起了永昆古老唱腔的調調來。
仁濟廟前,有三棵古柏,迄今已有815歲。據説當年親手種植古柏的是李氏的第九世祖李西齋,他不僅倡導村民們大力植樹,美化家園,並立下禁令:凡在樹上栓牛者,立殺牛不赦。有一次他聽説有人栓牛於柏樹,一查,不是別人正是自家的長工。李西齋不由分説把自家的牛殺了,李西齋丟了一頭牛,卻換來了古柏歲歲常青,風華月貌,千年不衰。只要你走進它的身邊,就能感受到它從遙遠的過去向我們傳來的古老的氣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