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

鎖定
創立於1289年的蒙彼利埃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創始成員之一。她是由當時蒙彼利埃的醫學院、藝術院與法學院這三個主要學科合併而成。蒙彼利埃大學秉承優良的傳統,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成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並在世界知識界樹立了威望,成為了一所公認的世界級科研中心。1970年,大學面臨解體重組,形成了三所獨立的大學。原來的文學院、藝術學院、語言學院和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組成了現在的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大學取名為“保爾·華萊利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以紀念這位出生於塞特、在蒙彼利埃接受教育的作家和哲學家。
中文名
保爾· 華萊利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
外文名
Université Paul-Valéry Montpellier III
簡    稱
UPVM3
創辦時間
1289年始建,1970年重建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特色
科英布拉集團成員
現任領導
Patrick Gilli (校長,2016年起)
博士點
20個
地    址
Route de Mende 34199 Montpellier Cedex 5 Standard de l'Université
知名校友
拉伯雷
彼特拉克
孔德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歷史沿革

Université Paul-Valéry Montpellier III Université Paul-Valéry Montpellier III
自從蒙彼利埃城於公元十世紀誕生起,她便迅速在地中海地區獲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都得益於其位於意大利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略位置。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註定了蒙彼利埃將成為一座貿易中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成為不同民族與文化的交匯處。而在中世紀,這座城市同樣享有知識之城的美譽:1289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蒙彼利埃大學在此誕生。
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人文主義的代表拉伯雷、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奧古斯特·孔德、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均在此學習過。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熊慶來曾在蒙彼利埃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中國近代知名生物學家周太玄、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左任俠等早年均求學於此。
尼古拉四世宣佈蒙彼利埃大學成立的諭旨 尼古拉四世宣佈蒙彼利埃大學成立的諭旨
1968年5月在法國巴黎所爆發的社會運動“五月風暴”迅速席捲全國,導致法國大學紛紛解體重組。1970年大學一分為三蒙彼利埃大學的文學院、藝術學院、語言學院和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組成了的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大學取名為“保爾·華萊利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以紀念這位出生於塞特、在蒙彼利埃接受教育的法國象徵派大師,法蘭西學院院士。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學校排名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801-1000區間。 [1]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學校概況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簡介

蒙彼利埃三大 蒙彼利埃三大
如今的蒙彼利埃第三大學,為法國最著名的公立大學之一,也是有“歐洲常春藤”之稱的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創始成員之一。是一個以文學、語言、藝術、社會與人文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為20000多名學生提供大量不同的教育課程,並頒發各種層次的國家文憑。學校下設10所研究學院,大學在貝茲耶還設有分校。該校設置有200多個涵蓋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的課程,尤其在法國人文科學領域享有盛名。其語言文化學院久負盛名,設有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和漢語等專業課程,3000多名外國學生,分別來自50個不同的國家,從事世界各地語種的教學與研究。大學設有兩所博士研究生院:藝術、文學、文化研究小組14個,時空與文明研究小組16個,擁有20多個不同的博士專業課程。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校區

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 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
蒙彼利埃三大坐落於城市北部地區,校園環境幽靜、綠樹成蔭,是一個理想的學習場所。全校總計約16000名學生,600位教師。在貝濟耶(Béziers)也設有分支機構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雕塑博物館

雕塑博物館(或稱“鑄鐵博物館”)於1890年5月23日成立,為紀念在該校成立600週年的紀念日。為教育目的而創建,它是在現任蒙彼利埃校長的大學和大學法學院的共同建築中開幕的。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
在這個博物館中展出了300多件古代雕塑,150件來自羅納河谷羅馬時期的普羅旺斯,魯西永和奧弗涅,中世紀基督教石棺,帶狀裝飾和羅馬首都的中世紀藝術品 [2]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專業領域

文學,藝術,哲學,精神分析學
外國與地區語言及文化
人文科學與環境科學
公民與社會科學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關於合併

2012年後,法國國立大學開始了合併浪潮。由蒙彼利埃第一大學蒙彼利埃第二大學合併而成的“ NUM”(新蒙彼利埃大學)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啓動。這是法國第六所合併大學,他的誕生標誌着這一進程的高潮。但保羅-瓦勒裏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並不希望參與合併。但是,時任新蒙彼利埃大學校長阿曼德·勒佩勒·穆勒(Armande Le Pellec Muller)並沒有感到絕望,他説:“合併將使我們成功。例如,我們這將在幾年內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以便蒙彼利埃三大可以考察其首選。我認為有希望,並且我們必須留出時間。” [3]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研究院

法語全稱: INSTITUT DE RECHERCHES SUR LA RENAISSANCE, L'ÂGE CLASSIQUE ET LES LUMIèRES
現任院長 Madame VIENNE-GUERRIN Nathalie 夫人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專業設置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簡介

本科階段:舞台藝術;造型藝術;LEA:兩門外語:德英阿中西希意葡俄;LLCE:德英阿中西希意葡俄;文學;音樂;哲學;語言學;AES;地理和規劃;人種學(L3);歷史;藝術史和考古;信息和傳媒;心理學;教育學(L3);社會和衞生學(L3)
碩士階段:文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哲學;考古學;人種學;社會學;歷史;心理學;教育學;舞台和音樂:電影戲劇音樂的研究,文化項目管理,電影和視頻的製造,文化研究-視覺藝術;造型藝術;意大利,西班牙,希臘,中國,法語,多國文化,英語,德語,羅馬語(西葡),LEA-翻譯-國際項目的談判語言,語言學:-語言和文化的教學-法語的職業英語-知識管理和開放教學;機構-組織-發展:-組織學-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管理和人力資源的建議-人力資源管理:社會經濟,僱傭,能力的評估-中小企業管理-企業的國際管理;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和策劃,政府和社會經濟的組織行政;信息和傳媒:信息和傳媒研究,組織的傳媒,信息管理和文獻;遺產(文物):遺產的策劃和使用,20、21世紀藝術作品的保存管理和經營,地中海和東方文化;土地行為,農村土地的發展和變革,用於土地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統,災難和自然風險的管理,濕地和海洋管理,旅遊和土地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工程和土地可持續發展,農村區域的管理,規劃和當地發展,城市土地:規劃和項目控制,健康和社會事務,熱帶農村發展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文憑

獲得法國國家高等學歷文憑(LMD)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食宿

校方安排學生居住在學生公寓或法國人家裏,每個月的住宿費為350-500歐元不等(去掉房補約300-400之間,單人最高房補170歐)。學生公寓內設有書桌、壁櫥、書架、電話、洗浴用具,每樓層內備有學生廚房等設施。一般學生每人每月伙食費約400歐元。若在大學生食堂就餐,學生可享有政府伙食補助,每餐只需3.25歐元,但只要午餐。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招生對象

年滿十八週歲,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希望進入法國大學學習的學生,通過Dalf C1/2或Delf B2考試,並通過Hors Dap(海外申請程序)或E-candidate(法國本土申請程序)遞交材料進行申請,經學校審核通過後可進入學校學習。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城市介紹

蒙彼利埃市位於法國南部,靠近地中海,是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Languedoc-Roussillon région)首府和埃羅省(Hérault)省會。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是法國有名的”太陽城“。人口 244,700(2004年),位居法國第 8 大城市。大海、水域、葡萄園、森林是這一富饒多姿、生活環境品質上乘的地區的自然優勢。該市是高科技產業中心,集中了大量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環境等方面的知名企業。
蒙彼利埃是法國最著名的大學城之一,有超過60000的大學生,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座城市因他們而年輕。蒙彼利埃當地大學的教學質量和國際聲譽也成了城市自然與文化財富之外的另一大優勢。這股年輕的力量不僅賦予了蒙彼利埃國際化與對外開放的特點,也使得這座城市變得更活潑、更熱情、更好客。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其他信息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中國學生學者校友會
由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中國學生學者組成的社團。成員包括往屆在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學習的碩士、博士學生和正在蒙彼利埃第三大學深造進修的碩士、博士學生組成。
法國語言文學與社會科學碩士、碩博連讀計劃
由蒙彼利埃第三大學與巴黎索邦第四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共同開設國際性研究型高等科研人才培養項目,旨在為中法兩國著名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培養符合國際需求的跨文化高級研究人才。
研究方向包括:文學(法國文學、比較文學)、歷史(古代史、中世紀史、現代史、當代史、宗教史和藝術史等)、哲學和跨文化。

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中國項目

學校EMBA和EDBA中國項目
法國蒙彼利埃第三大學在法國本校、北美、非洲加蓬和中國同步培養高級工商管理博士EDBA和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生,學生報名申請、課程體系、論文要求等均統一按照學校的相關要求,中法教授共同面授課程。
參考資料